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审计手段
释义

什么是审计手段

审计手段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机关具有的审计权限和审计处理、审计强制措施以及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运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等的泛称。换句话说,审计手段是指审计机关为履行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应具有的审计权限、审计行政措施、技术和方法。

审计手段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审计方法和手段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

(一)早期审计的审计手段及其局限性

审计产生于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之间的分离,并随着二者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而演变。审计目标与目的、审计内容与范围、审计技术与方法都随其变化而发展。

早期的审计方法是对反映财务经营管理者所办事项或代管财产的会计凭证、账簿、表报等会计资料,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发现记账错弊和财产盗窃行为。这种审计方式,虽然适应了当时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需要,但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一是费工费时,效率低下,二是审计内容局限在会计资料本身,难以保护账外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产生导致了抽样审计技术的应用

19世纪中期,为确保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由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审计人员进行审查和确认,从而产生了资产负债表审计。审计的这种变化,使抽样审计技术开始得到了应用。

首先,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目的已不再是传统审计的查错防弊,而转向为证实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是否真实,这就使得审计内容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无须对审计期间内的交易活动进行检查,而只需对于资产负债表项目余额有关的会计记录和存货进行检查、认证和盘存,即可对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做出判断。因此,从技术方法上,详细审计已显得不那么适应了,必须有更科学的方法取而代之。

其次,资产负债表审计一般属于强制实施的年度审计,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保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而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由于股份公司的兴起和对股份公司的强制审计,使审计业务量急剧膨胀,加上年度审计制度的时效性,使得审计人员不可能对股份公司进行详细审计。

第三,资产负债表审计是由民间审计来承担的。作为独立执业并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审计必然要考虑如何以最少的时间耗费和最少的资源投入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也感到继续采用传统的详细审计方法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了。

审计目的发生的重大变化,导致了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产生;强制性审计的实施扩大了社会对审计的需要;审计人员职业化趋势的发展使审计人员开始考虑审计的成本效益。这些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一系列审计变革,不仅为详细审计向抽样审计的转化提供了可能,也对这种转化提出了必然要求。从此,从审计对象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继续审查,然后再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抽样审计方法开始取代对审计对象的每个项目进行逐一审查的详细审计方法,并成为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比较通行的一种审计技术。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审计的工作量,提高了审计效率,对缓解审计人员当时所面临的社会对审计需求的日益增大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为审计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生活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财务表报审计向抽样审计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适应了当时审计目的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推动了审计工作的迅猛发展。但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巨大混乱,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资本主义正常经济秩序,企业大量倒闭,造成了信用制度的崩溃和大量股票持有者破产,即使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良好的一些企业也未能逃脱破产的噩运。这种现象使有关人士注意到:单凭资产负债表无法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应变能力,因为资产负债表只是一种静态表报,表中项目余额仅仅反映了一定时点上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而无法反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因此,为保证这些财务表报的真实、正确,并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更需要由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审计人员予以审查验证。这样,资产负债表审计又发展为以损益表为主的、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财务表报审计。

财务表报审计的出现,使审计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审计目的有所变化,不仅在于查证财务表报是否真实、正确,更重要的还在于证实财务表报以及相应的会计记录是否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第二,在抽样数量和样本选择的盲目性,使审计人员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抽样审计的结果,也无法用这一结果来正确判断财务表报的总体特征,从而使审计人员对财务表报的评价难以自圆其说。第三,判断抽样着重于对结果的检查,而忽视了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检查,从而无法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舞弊行为,物别是当这种舞弊行为直接影响到财务表报的真实准确性时,这种失察可能使审计人员承担极大的风险。

由于抽样审计方法的这些缺陷在财务表报审计中的充分暴露,遭到了人们的普遍非难,从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社会声誉。

(四)内部控制评价奠定了抽样审计技术的基础

尽管审计环境的变化向抽样审计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也为抽样审计技术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审计人员重新审视了抽样技术在审计中应用的合理性。并认识到现行的抽样审计方法只是凭借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实际经验对财力表报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审查,而忽视了大量的业务活动,无法发现和揭示企业内部发生的、对财务表报真实性和公允性有重大影响的舞弊行为和技术性错误,因而难以对企业财务表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但是,庞大的企业规模和繁多的业务活动,致使审计工作难以回到详细审计方式,而只能在抽样审计方法本身寻求改进。从此,审计人员开始了改革抽样审计方法的探索。

经过长期的尝试和实践,审计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方法之间的关系。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其资产安全性和会计资料准确性就高,发生的错弊就比较少,抽样审计结果的代表性就强,据此所作的总体性评价也就比较有把握;反之,抽样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也大大降低。这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发现,由此产生了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入手,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审计抽样的范围、重点及方法的新思路,并开始在财务表报审计中得到了应用。

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基础上抽取样本进行实质性审计,将审计导向由经济业务资料转换为内部控制系统,从根本上引发了审计方法、程序以至审计观念和实践的全方位改变,而被视为传统审计发展为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但目前采用的详细审计或抽样审计方式,却难以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负荷,这正是西方当初探索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动因;而国外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基础审计所取得的成效——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和有效地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则正是我们今天迫切希望达到的目标。

早期审计手段的发展始终局限在受托关系下的技术方法层面。自从国家审计出现后,审计手段除了技术方法外,还从法律上赋予了审计权限和行政措施等。

审计手段的现状

为什么要优化审计手段(或者说审计手段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国家审计作为高层次综合的经济监督部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审计内容已由传统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在审计技术、审计方法、方式和措施等手段的发展上还存在很多的不平衡,甚至于有些审计手段还非常原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手工翻账摘抄,人工汇总,不论被审单位规模大小和情况怎样,审计人员进点后总是对其提供的会计凭证采取详查法一一翻阅。

第二、在审计质量的一些控制点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审前调查和编制方案不细。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方案的基础,但许多审计人员不愿搞审前调查,认为这些被审计单位都经常在接受审计,情况熟悉无须调查,殊不知审计对象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和核算方式等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即使搞审前调查,也是蜻蜓点水,而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情况、重要的合同、协议等情况未作进一步具体了解。因为审前调查不充分,造成审计方案中的审计目标不突出,审计内容不具体,审计步骤不明确,整个审计方案无个性,缺乏可操作性。

第三、很多审计人员不了解内控制度测试的优越性和作用,不会使用内控制度测试来对被审计单位做整体的观测和把握。

第四、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账束手无策,无论其电子账的真假,每次都只能避开,来一个真亦假时假亦真。

第五、在常规审计能力有限的情况,不能充分利用审计调查等方法进行辅助和补充。

第六、近几年来,一些被审计单位为了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督,以各种“造假手段”,制造了一项又一项财政收支违规行为“合法化”的伎俩。如逃避政府采购,违规购置商品;逃避外部监督,在财务列支上做手脚,掩盖招待费支出,造成“廉政”假象和会计信息失真;内控制度虚设,造成费用失控。如公务费、业务费、小车费用严重超预算;以不合规票据报销支出,为单位和个人谋取不正当收入;科研经费不用于科研,全部成了跑项目费和招待费;以虚报事由取得专项补助、然后挪用专项资金。审计中经常发现一些有专款的单位账面专项资金结余多少万元,而银行存款基本没有,事实上结余的专项资金已被挪用一空。对这些问题的审查,如果仅采用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既增加审计成本,又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不足,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信息的快速发展是很不合拍的。只有把现有的审计手段进行优化,用好、用实、用活,才能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如把实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计算机审计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就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翻阅账册、原始凭证的工作量,避免因手工摘抄、人工汇总计算产生的差错,使这一过程更具科学性,更为理性化。同时在用好用活现有审计手段的基础上,加大审计手段的创新,审计方法手段的创新是审计环境和审计内容创新的必然产物。审计方法手段创新的基本方向是:手工审计将逐步转向计算机审计;就地审计转向媒体网络审计;事后审计将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并向适时审计方向发展;审计模式将由账目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直至未来的风险导向审计,等等。审计创新在时间上是继起的,空间上是并存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新,只有更新,这应当成为审计人员的信条。当前我们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是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和审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会计信息计算机化的发展,必将促使审计工作接受信息技术的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与时俱进,不优化审计手段,仍然墨守成规,沿袭陈旧的传统审计方法和手段,就不能更好地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