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程津培
释义

程津培,男,汉族,1948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灌云。化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有机化学家。1989年5月加入中国致公党,现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致公党天津市委名誉主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教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等职。

人物简介

程津培,男,汉族,1948年6月出生,江苏灌云人,美国留学归国人员,文化程度博士,教授。1989年5月加入致公党。现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科技部副部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1972年8月至1975年8月在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就读;1975年8月至1978年9月在天津塘沽师范学院任教;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在南开大学就读;1981年12月至1982年12月在南开大学任教;1982年12月至1987年2月在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博士;1987年3月至1988年8月在美国杜克大学做博士后;1988年9月至2001年8月在南开大学任教,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97年至2000年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天津市委主委;2000年4月至今任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其间200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个人经历

程津培1972年8月至1975年8月在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就读。1975年8月至1978年9月在天津塘沽师范学院任教。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在南开大学就读。1981年12月至1982年12月在南开大学任教。1982年12月至1987年2月在美国西北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攻读博士。1987年3月至1988年8月在美国杜克大学攻读博士后。1988年9月起在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97年至2002年任致公党天津市委主委,1998年至2002年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2000年4月至2008年4月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12月当选中国致公党第十二届中央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

程津培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有机化学研究,主要研究课题包括:i)一氧化氮(NO)生物信使分子生理作用的化学本质;ii)环肽的仿生分子识别研究和催化不对称合成;iii)NADH辅酶模型的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及机理;vi)各类化学键能量;v)各类有机活泼中间体的热力学稳定性及其结构效应。自1990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含八五重大、九五重点各一项)、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两项、博士点基金两项等。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一项、面上基金两项、教育部重点课题一项、博士点基金一项、与香港合作课题一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内圈刊物68篇 (IF>3.50为36篇);其他文章中,《科学通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化学学报》共26篇,CCL (中国化学快报)4篇,Review book series 1篇。

主要研究成果

键能方法学

化学反应实质上就是键的重组,因此键能研究非常重要。但以前测定BDE的气态方法十分复杂,极大地限制了键能的广泛应用。程津培教授通过热力学的设计,利用pKa等易得物理量的测定,巧妙地避开了气相化学带来的复杂性,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键能测定新方法。这个方法在保障精度的基础上,使测定效率提高了至少几十倍,因此大大方便了键能的系统研究及应用。

Class O及相关自由基的取代基效应研究

在程津培教授最近的JACS和JOC文章中,他们总结了该组过去十余年系统研究自由基热力学稳定性的取代基效应所取得的成果,揭示了重要的未知规律。他们证实,杂原子基“O类”自由基,即它可被EDG稳定,但却被EWG去稳定,这一点以前是未被认识到的。还证实,相当多的碳自由基并不是Class S自由基这一“反常识”的新规律。还发现了“Counter-O”自由基的存在,并给出合理解释。他们对自由基的取代基效应首次做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归纳,提出了自由基本征极性的方向及大小是控制取代基效应的方向和大小的主要因素这一理论观点。还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解释了“O”,“S”和“Counter-O”三种基本类型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这项工作是对自由基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对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辟了NO生理作用的物理有机研究的新方向

首次把NO转移的热力学驱动力的概念引入到NO研究中,开辟了载体分子Y-NO的键能这一新的研究领域。NO虽然在许多生命现象中起关键作用,但这种独特的生物信使在体内并不大量存在,常常是储藏于载体之中,通过转移到受体来传递信息或发生生理作用。显然,NO转移的趋势和机理应与其热力学驱动力有关,但在程津培教授课题组的研究之前学术界对此却未做任何研究。目前该课题组在这方面的工作已发表两篇JACS CommEd和数篇JOC,对理解NO生理作用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生了较大影响。

建立了NADH辅酶模型反应机理的定量判据

建立了NADH辅酶模型反应机理的第一个定量判据—能量判据

NADH是近年来倍受化学界关注的氧化还原辅酶,这主要是因为其对还原反应的机理一直辩论未果。一种意见认为反应中发生的负氢转移是一步反应,而另一种则认为应该是电子转移引发的多步反应。在争论的二十多年间,两种机理都积累了各自的证据,但却无人讨论过究竟是何种因素会导致不同的机理,也没人注意两者之间究竟有无联系。最近,程津培组通过对各种NADH反应机理的每个基元步骤的能量的系统测定和分析,建立了预测机理的第一个能量判据。他们指出,机理的不同其实是由于底物接受电子的能力有所区别造成的。根据NADH模型与底物间电子转移能垒DE从高到低的变化,机理有一个从“一步”到“多步”的渐变过程,所以两种机理之间并无质的矛盾。通过对大量反应的归纳,他们确定能垒DE = 1.0 V即为该反应通用的能量判据。即当DE >> 1.0 V时,负氢转移为一步机理;若DE << 1.0 V时,则为eT-引发的多步机理;若DE接近1V,两种机理竞争存在,反应按“杂化”机理进行。这个判据已被文献中已知的实验事实所证实具有普适性。

建立了叶立德热力学稳定性的统一标度

Ylide在合成中仍是当今热点,近年来它的种类更是扩展到As、Sb等许多其它元素。在理论界,对其正负电荷究竟是如何bonding的也有很大争议。而无论是讨论其合成上的表现还是研究bonding,都需要“热力学稳定性”这个重要参数。以前文献中只涉及了简单磷、氮叶立德的pKa,对其它种类ylide的反应性则只是凭经验来估计。而且以往的pKa是在不同溶剂中测的,故实际上并不存在ylide稳定性的统一标度,这就大大影响了对叶立德化学的理解和应用。最近,程津培等建立了含N、P、As、S、Se、Te六大类共60多个ylide的统一的稳定性标度,是迄今最完整的稳定性序列,为拓展叶立德在合成中的应用和判断有关bonding的争议提供了定量依据。

其它活动

程津培一行视察华中数控

2009年5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全国教科文卫专题调研组组长程津培一行到华中数控调研。在华中数控展示厅,陈吉红董事长向程津培一行汇报了华中数控“四级跳”发展历程和下一步发展规划,并且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产数控系统产业发展情况。

程津培一行参观了华中数控最新研制的高档数控系统产品:HNC-28/32、HNC-210系列总线式数控系统和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和电动机,听取华中数控在高档数控重大专项中有关工作情况。在2009年高档数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中,由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数控相关单位牵头申报的项目较多,获得国家大力支持。

程津培听完汇报后对国产数控系统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鼓励华中数控继续加大与国家重要数控机床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希望华中数控加快生产红外产品,抗击甲型H1N1流感。

12月22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分组会,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程津培发言。

2008年3月26日上午,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在部内会见了日本文部科学省林幸秀审议官一行。双方就中日核聚变领域的合作以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等交换了意见。

林幸秀审议官表示,在去年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中日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合作协议》,为中日在该领域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日本政府重视对华科技合作,此次访华是为落实协议精神,促进务实合作,建议尽快在华召开中日双边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林幸秀审议官通报了日方了解的有关ITER国际组织的一些情况,并表达了日本政府对ITER计划全力支持的态度。林幸秀审议官还邀请程津培副部长在方便的时候参观日本的核聚变研究设施。

程津培副部长对林幸秀审议官率团访华并拜会科技部表示欢迎。程津培副部长表示科技部已协调协议的中方执行单位,就日本专家来华参与合作研究等事务做出安排。程津培副部长同意在华召开双边工作组会议,表示中国政府坚定支持ITER计划,愿成为ITER组织中一个负责任的参与方。

国际合作司孟曙光副司长等有关同志陪同参加了会见。 应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INFN)的邀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核聚变计划(ITER)执行中心主任程津培院士率团于2010年5月5日至9日对意大利进行了访问。 访问期间,程津培主任与意大利第二大研究机构、意大利ITER计划协调单位―国家新技术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焦万尼·莱利教授举行了会谈。双方通报了各自在核聚变方面的研究状况和参与ITER计划的相关情况,双方同意加强科研人员交流和探讨在ITER采购包等工业技术的合作可能,并约定将在近期召开研讨会,在增进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核聚变研究合作项目。

程主任还与INFN副主席举行了工作会谈,参观了INFN、国家研究委员会(CNR)和帕多瓦大学在帕多瓦的国家联合研究实验室。

在罗马期间,程部长还来到驻意大利使馆,给全体馆员做了题为《中国能源发展状况和气候变化问题》的主题报告。

科技处尹军参赞全程陪同了程津培主任的访问活动。

程津培常委关注儿童看病贵的问题

24日上午9:00,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以下是发布会实录节选:

程津培:

刚才茂东委员询问的问题,我也有同感。我相信,在座的许多委员、代表对公立医院改革的问题都有话要说。昨天我们小组在审议这个报告时,也有很多位委员涉及到这个问题。刚才陈竺部长对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给了很好的解答。但是我认为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问题,涉及到的问题可能还不止这些,因为它太综合、太复杂、太困难。我们现在选择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下一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要点、主攻方向、重中之重,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公立医院集中了公共卫生资源的绝大部分,大于95%的资源都集中在这里,特别是大城市、大医院。现在各个地方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公立医院在继续盲目扩张,购进昂贵的设备,这样就使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重复浪费,特别是又引导了病患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使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多少年来都要解决,但是现在还没有达到解决问题满意的程度。前不久,我的一位曾经担任过省部级领导干部的朋友的小孙子得病,其实就是持续高烧,他对附近的医院不太放心,就送到儿童医院,但是排不上号。于是人家指着旁边的楼,那里面清静一点。小孩子挂号,因为要保险一点,看两个科室,一个专家门诊要1200块钱。这一天过来,还没有住院,就已经花了一万多块钱。这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普通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但是还不能对解决的成效过于乐观,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刚才陈竺部长在进一步工作安排中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都有非常好的思考。我们就像教育资源不均衡产生的择校问题一样,我们公立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也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个痼疾的加重。刚才的设想都非常好,但是在实现的方面,还有哪些具体的步骤安排,有些什么阶段性的目标,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卫生部副部长张茅:

我回答程委员的问题。刚才程委员讲到了,“看病难、看病贵”确实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当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是我们这次医改也是公立医院改革要解决或者要努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所谓看病难,刚才程委员讲到了,突出的反映是到城市的大医院,找比较好的医生看病非常难。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比如刚才说到的北京儿童医院,其门诊量超过了8000,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量今年最高达到12000,现在北京的三甲医院都是7、8千的门诊量,早上挂号到医院看病的人非常多,包括北京市的患者,还有全国各地的患者,所以这确实是群众反映的一大问题。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28次
最近更新:2012-03-08
创建者:silentino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