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邵一萍萱花图 |
释义 | 【名称】邵一萍萱花图 【类别】中国名画、国画 【年代】现代 【作者】邵一萍 【简介】 湖湘向来是人杰地灵之所,山山水水和浓厚的文化积淀育出历代众多名人名家。邵一萍生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社会制度变革的时代,是画坛杰出的女画家。 新中国成立后,她迎来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艺术舞台,曾任湖南省艺术学院讲师、湖南省美协主席,是新中国湖南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57年,湖南省杨导宏先生偶然在长沙肇嘉坪发现了邵一萍的作品,惊叹之下,取走画作《萱花》在湖南省首届美展上展出,一时引起了轰动,名躁画坛,邵一萍遂为世人认识和敬佩。1964年,邵一萍的作品《梅竹图》刊登在《人民画报》上,这足以证明其艺术成就及其在当代画坛的地位。2001年,邵一萍的代表作《萱花》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由此可见美术界对她艺术成就的认可。 这幅《萱花》落款为“邵一萍作于长沙”,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品构图新奇大胆,茎叶都是一笔画成,开张自如,舒展飘逸。花茎如弓背,挺拔有力,花茎与叶构成凤眼,花瓣灿然开放,花与叶用色浓重,艳而不俗,与花茎的色韵形成强烈对比,带着昂扬的气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作线条流畅准确,笔势生辣,笔调质朴天然,画法兼工带写,形意交合,活泼灵动,透出勃勃生机。画中一只草虫伏在叶尖,触角、肢体和薄翼逼真生动,形神兼备,呼之欲出,使画面充满了自然情趣。画家所表现的虽是花草小虫,却毫无纤细柔弱之感,在茎叶花枝间映带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在此作中,画家将十分常见的花萆赋予了强烈的审美效果,体现出对自然的细微观察和热爱。画面笔墨不多,但生动传神,展现出无边的意境。读者一看画作,就被它吸引住了,宛如见到山间一股叮咚流转的清泉,令人心旷神怡;又像听了一支家乡深入人心的歌谣,悦耳动情。这不单是一幅画,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作者通过对萱花的描写,抒发出内心对生命的颂扬。在用笔上,邵广萍受张书旃先生“主简去繁”思想的影响,简于象而寓意旷远,臻于心手合一的境界。整幅画爽朗明快、隽秀空灵,呈现出浓浓的时代气息,体现出作者对新生活的憧憬和炽热的人文关怀,既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开创出一种“积极健康、进取向上”的新风气。我想这正是当时社会大众的审美追求,也折射出美术创作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东晋顾恺之《论画》中说道:“有奇骨而兼美好。”这里的“骨”是指线条笔墨的格调与气质,而邵一萍的画作就具有这种奇妙的格调与内在气质,故能以形传神,打动人心。 邵一萍的作品还有《梅竹》(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稻》(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牡丹》、《茶花》、《折枝花卉草虫手卷》等。据说《折枝花卉草虫手卷》是邵一萍的遗作,画心长6.3米,画面未上颜色画家就病故了,观之令人扼腕叹息。 当今,许多有识之土开始注重收藏当代的绘画艺术精品。著名的人物画家陈白一先生也举例说到邵一萍,称其为当代湖南美术界最早的领军人物,但她的作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收集、研究、鉴藏和保护。我们衷心地希望诸君以发现的眼光来做这些有益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事情。 邵一萍(1910---1965),祖籍浙江东阳,原名慧卿,号浙东女史,别号萍庐主人、紫溪馆主。早年师从堂兄召随轩学习国画,又得旅美画家张书旃、岭南画派名家赵少昂及黄君璧指点,专攻花鸟,形成了空灵隽秀、质朴旷达的画风,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