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将李聚奎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李卫雨,陈法僧 著 出 版 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ISBN:9787509800980 出版时间:2009-01-01 版 次:1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上将李聚奎》通过李聚奎撰写的文章和亲朋好友的回忆,生动地记述了李聚奎将军的一生,绘制了一位从农民成长起来的解放军上将的人生画卷。堪称“将圣”的李聚奎上将是参加平江起义的2000多名官兵中最后一位谢世的老人。他曾在枪口下抢回元帅彭德怀;转战征途,毛泽东与他面授机宜;大渡河前,他与杨得志组织了17勇士渡河奋勇队;西路军被打散后,他化装乞讨,千里寻党;朝鲜战场上,他建立了“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战后美国司令官最想见的人就是李聚奎;为了石油,他由部队转地方,是周恩来点将的首任石油部部长;为了部队建设,他又由地方回到部队。 目录前言 第一篇 李聚奎文稿 士兵们的愿望 平江起义中的彭德怀 彭德怀留守井冈山 彭德怀和红五军 解决袁文才、王佐前后 “受审”记 第四次反“围剿”中的红九师 突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前后 讨饭记:千里跋涉找中央 两战长生口 “青年抗日义勇军团”的新生 在北平军调部 辽沈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 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 记五次战役前志愿军的后勤工作 创办后勤学院 后勤学院的建设 石油工业部的三年 后勤工作的几次转变 挥泪忆彭总 政工巨匠谭政永在 真实和真情——读《杨得志回忆录》 石油工业面前的重大任务 感谢苏联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援助——为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纪念而作 在石油工业部第三次厂矿长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摘要) 革命征途远理想高于天——纪念平江起义60周年 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与家乡的党员干部共勉 第二篇 回忆与纪念文汇 将圣李聚奎 少年李聚奎 从井冈山到长征 在红四方面军 两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两战鲁西北 将军送我“三件宝” 神机妙算古北口 李聚奎与炒面 进出石油工业部 1955~1958年石油工业部大事记 在“文化大革命”中 李聚奎与谭政 我给将军做秘书 晚年生活二三事 将军轶事 将军桑梓情 情系学子 将军下连话理想 老来倍觉书卷香 革命莫为官 《李聚奎回忆录》序 光辉的征程——读《李聚奎回忆录》 一本极有参考价值的回忆录 《李聚奎将军传》后记 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深切悼念李聚奎同志 我军后勤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沉痛悼念李聚奎同志 石油工业部第一任部长——李聚奎 平江起义团永远的战斗员——感怀李聚奎将军 附录 李聚奎同志生平 李聚奎年表 前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多年来是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斗争最艰难曲折的历史时期,也是取得最辉煌胜利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人民的子弟兵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面对各种强大的敌人,这支队伍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从五湖四海汇集到这支队伍里的有志者,在这里百炼成钢。多少英烈血洒疆场,在炮火硝烟或敌后隐蔽的战场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多少走进和平年代的老战士把自己称为幸存者,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岗位上继续拼搏、奋斗,为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殚精竭虑。一代英豪共遵一个准则:为人民服务。 80多年过去了,开国元勋们健在的已经不多了,然而他们这个群体给中华民族不仅留下了人民的江山,更留下了振兴中华的精神财富:理想远大,意志坚强,团结一致,。勇于拼搏。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部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而每个人的经历又都融在人民革命的大洪流里,是既具共性又具个性的具体事物的体现。李聚奎上将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李聚奎将军生于1904年,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亲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经艰险,屡建功勋。然而,当我们想把有关李聚奎将军经历的资料整理出来,为社会留下一份历史资料时,才发现这项工作有较大难度:以往对李聚奎的宣传较少,仅有的资料又散落各处。资料这么少,能全面反映李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吗?能做成一本有价值的书吗?后来,在收集、整理这些资料并编辑成书的过程中,我们的顾虑打消了。读者可以看到,书中李聚奎写的文章语言平实,叙事时平淡中露真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他对革命事业义无反顾的忠贞、对人民群众无限的爱和对战友的深厚情谊。他写回忆历史事件的文章时遵循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凡本人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作涉及,尽管是亲身经历的也不虚构、不夸张,以达‘实’、‘是’之的。”他对事件的描述常从组织领导的决策和部队的行动等大局、整体出发,少从自己个人作用入手,绝无浮夸炫耀之词。而别人写他的文章,流露出的是钦佩、崇敬、亲切和爱戴之情。资料虽不多,但从一篇篇珍贵文稿的字里行间,读者能够看到李聚奎将军的言行,感受到他的思想、精神和人格魅力。了解人物的经历,可以找到理解他们精神的钥匙,打开的是相互心灵交流的大门,传承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这也就是我们编辑本书的初衷。 李将军自认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在生前的谈话和撰文中都多次提到过自己的工作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做的,参加革命,就应该这样;应该多宣传我们党的领袖和为革命牺牲了生命的先烈。另一方面,他又时刻不忘自己对人民是负有重任的人,人民的利益就是他思维和行动的准则。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平凡”的李聚奎将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李将军曾在80岁生日时为自己写下了一段自勉的话:“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这是一段很简明的话,但我们在了解了李聚奎同志的一生后再读这句话,心灵感到了一种特殊的震撼:这就是他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 经过两年多的工作,本书终于出版了。我们把这本书作为一个礼物献给培养和造就了包括李聚奎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献给广大的读者。 作为编者,我们为能向读者介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同时从侧面记录了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时期,感到欣慰。同时,我们清楚地知道,由于我们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可能会有疏漏之处,甚或有误。如此,责在编者,敬请读者指正。另外,对于书中某些历史事件在不同文章中的重复出现,为保持原文的完整性,都给予了保留,此点请读者谅解。 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中共湖南涟源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有关业务部门和许多革命老前辈、党史军史研究者、原李聚奎身边工作人员以及许多热心的新老朋友的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雕塑家刘林特此创作了李聚奎雕像。在此,我们向这些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精彩书摘1930年,我26岁,在红三军第九师第二十七团任团长。10月间,部队由吉安东渡赣江到黄陂、小布地区后,开始了肃反活动(打“AB团”)。当时,“左”的错误非常严重,不调查研究、不分析、不讲事实,常常采用诱供、逼供的办法,搞出了许多“反革命”,而且动不动就抓人,甚至杀人。严重的肃反扩大化,在部队造成了一种非常紧张的气氛。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同志仍然毫不动摇,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有许多同志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同“左”的错误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我和副团长陈华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被抓起来受审查的。 有一天,我和团政委贺水光及陈副团长正在研究各连的情况,师部通讯员送信来了。我当时坐在靠近门口处,伸手去接信,可通讯员不给,而给了贺水光。贺政委看了信后,低下头,愁眉苦脸地不吭声。我问他:“什么事?给我看一下。”贺政委没有抬头,只是把拿信的手伸出来,说:“你看吧!”我接过来看了信,并念给陈副团长听(因他比我认字少)。信的内容是:据报李聚奎、陈华堂确是“AB”团重要分子,请立即捆送来师部。我当即把驳壳枪和皮包交给贺政委,他不接,只说:“你放着吧!”我要他把我们两个捆起来送师部去,他说:“不捆!”我要通讯班长拿两根绳子来,通讯班长不知道是要捆谁,就拿来了。贺水光把绳子抢去了,大声说:“不准捆!”我说:“那怎么办?你不捆,也要派人把我们送去呀!”他说:“不派人送。”我又说:“你不捆又不派人送,我们在路上(团部离师部还有10里路)出了问题怎么办?”他说:“我不管。”当时,我和陈都流了泪。我说:“贺水光同志,你放心!我们在路上不会出问题的。”贺水光也流了泪。我和陈走的时候,贺仍然呆坐在那里没有起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