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里闸村 |
释义 | 海安镇三里闸村地处海安县城西郊,新、老通扬河之间,老328国道串村而过。全村常住1236户、3774人,总面积3.23平方公里。2008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150,699万元,人均纯收入9176元。 三里闸村于2001年9月由闸西村、景里村合并而成。原闸西村属蔬菜专业村,景里村属粮食专业村。从2005年3月起兴办村级工业园区,园区用地面积已达600亩。原闸西村集体土地实行了统一流转,兴办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到目前全村现有大小企业100多家。 三里闸村的新农村建设是南通市示范点,新村规划面积400亩,目前已安置居民入住达250多户。三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三里闸村先后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发展明星村、南通市文明村,连续二年被海安县委、县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发展20强村(居),综合考核先进村,海安县“十五”期间人口与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先进集体,海安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海安镇党委、政府评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经济建设三里闸村地处县城西郊,现有在籍人口3684人,耕地1974亩。近年来,村两委会一班人坚持按照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抓住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的有利时机,以富民强村为第一目标,立足城郊,突破城郊,主动接受海安工业园区的辐射影响,努力建强村级创业园区,壮大村级经济,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村实际的发展之路。到2008年,村创业园区规划用地600亩,进园企业92家,实现工业产值15.6亿元;新增定报企业8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43 家、私营企业104家、注册资金7706万元,引进县外民资620万元。营造发展经济的浓烈氛围,我们的村干部首先带了个好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吉成银投入 300万元,创办了南通华厦磨具有限公司,年产值达500万元;村的其他6名干部全部投资参股到企业。我们村的村干部创业率达100%,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了自身形象,确确实实地成为了“双带”型村干部。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投入到全民创业大潮,有612人投入到二、三产业的创业中,为民营经济特色村注入了活力。三里闸村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发展明星村、连续二年被海安县委、县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发展20强村(居)。 村风村貌海安镇三里闸村地处海安县城西郊,新、老通扬河之间,老328国道串村而过。全村常住1236户、3774人,总面积3.23平方公里。2008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150,699万元,人均纯收入9176元。 三里闸村于2001年9月由闸西村、景里村合并而成。原闸西村属蔬菜专业村,景里村属粮食专业村。从2005年3月起兴办村级工业园区,园区用地面积已达600亩。原闸西村集体土地实行了统一流转,兴办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到目前全村现有大小企业100多家。 三里闸村的新农村建设是南通市示范点,新村规划面积400亩,目前已安置居民入住达250多户。三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三里闸村先后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发展明星村、南通市文明村,连续二年被海安县委、县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发展20强村(居),综合考核先进村,海安县“十五”期间人口与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先进集体,海安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海安镇党委、政府评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文体卫生三里闸村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村级文化事业蓬勃掀起:注重有线电视和有线广播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了公益性群众文化阵地,购置了图书、健身器材等,村委会建成专门的综合文体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施,活动中心成为基层广大群众读书看报、下棋打牌、娱乐健身、学习交流、技术培训的地方,既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又解决了他们学科技难、了解信息难的问题。经常组织举办社区文体演出、送戏下乡等文娱活动。村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可满足村民对基本医疗、预防、保健、人口计生、康复、健康教育、食品及用药安全的基本需求。 和谐发展三里闸村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权益,促进农村和谐。三里闸村在 “双学”活动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把富裕农民作为首要职责,要求村干部以建设身边的“华西村”为目标,以吴仁宝为榜样,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为有创业愿望的群众打造创业平台,给无职业技能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在 “三村”建设上,三里闸村依托村级创业区实现发展提速,确定了城郊村建设“四个一”的目标,就是:一个园,即村创业园;一条街,即老328国道商业物流街;一个点,就是全村农民集中居住点;一座景,就是村景观植物园。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