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叉叶星蕨 |
释义 | 形态特征三叉叶星蕨为多年生阴性挺水或沉水之草本水生蕨类植物,植物体为深绿色,属于两栖类羊齿植物,植株高约15~25公分,具有匍匐根茎,可攀附在石头或树木上。叶片单生或3出裂叶;单叶叶形披针形,叶片长约10~20公分,宽约2~4公分;三出裂叶中间裂片宽1~3公分;柄具翅,叶轴、羽轴侧脉不明,孢子曩圆形,散生于叶背。 生理习性三叉叶星蕨常与石菖蒲混生在一起,生长于低海拔山区之林下小溪流旁的石头或倒木上,匍匐根茎多着生在攀附物上,在丰水期时植物体可沉于水中生长,也是水陆两栖的植物,并在叶缘形成不定芽繁殖。但土地开发与人为骚扰,使三叉叶星蕨栖息地受危害,现被归为易受害植物。一般在水草市场上,常可见到的三叉叶星蕨,大多都是引自国外的不同品种。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爪哇、菲律宾、东南亚、台湾等地区,于野外主要生长在山涧水线边、池沼等地。在台湾,三叉叶星蕨产族群并不常见,归属是罕见植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