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瑞昌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释义

(2010年2月3日在市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古小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二○○九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取得较快、健康发展的一年;是大力实施“强工兴城”战略,启动项目最多、财政投入最大的一年;是不断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全面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年;是全市上下喜迎撤县设市二十周年,向心力、凝聚力和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三保一弘扬”指示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创新克难求突破,齐心协力抓落实,圆满完成了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突出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5亿元,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5%,总量达到63.8亿元;财政收入“跨五过六”,完成6.35亿元,增长31.6%,总量排名九江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1亿元,税收收入完成5.78亿元,乡镇财政收入突破1.7亿元,三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国税完成2.81亿元,地税完成2.46亿元,分别净增5541万元和6247万元,增长27.7%和36.1%;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9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和6%。

——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帮扶企业发展,全力以赴主攻项目,狠抓园区平台建设,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总数达到96家,位居九江市第一,工业经济占GDP比重继续保持60%以上。招商引资实现突破。推行市本级带头招商,部门单位跟进招商,乡镇及条管单位自主招商工作机制,规范优惠政策,多次召开项目建设现场会,定期召开项目推进调度会,全市上下招商氛围浓厚,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10亿元项目3个,投资28亿元的亚泥五六期、投资20亿元的诚坤造纸、投资6亿元的凌珂针织、投资5亿元的蔡氏造纸设备制造、投资3.37亿元的武山铜矿尾砂库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全年引进外资3413万美元,其中外汇3133万美元,居九江市第三位;外贸出口完成2089万美元,同比增长14%。工业企业运行稳健。研究16条具体措施,帮扶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市财政安排工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每月召开一次现场调度会,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规模以上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骨干企业扩张势头强劲,投资9亿元的亚泥四期生产线进展顺利,投资1.45亿元的江联沿江舾装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2.6亿元的武山铜矿二期技改项目全面竣工;财政注入资金1500万元,成立两家贷款担保公司,帮扶企业融资6.3亿元;兑现园区企业奖励、优惠资金1161万元,开展帮办房产证、帮招工活动,一周之内办好33家企业22万平方米厂房产权登记证,增强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召开乡镇专场招聘会,组织小分队赴湖北、河南、贵州招工,为34家企业招工3692人,企业用工难题较好解决。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2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平台建设有效推进。完成园区赤乌东路、杨林湖大街及460亩工业用地征地工作,开展园区“闲置土地、闲置厂房”专项清理,收回6家企业闲置厂房,占地350亩,收回闲置土地827.9亩;全年新增厂房4万平方米,入园企业累计140家,投产企业115家,经济总量继续位居九江市县级园区前列。码头工业城“三路一渠”工程全面竣工并通过审计验收,公用港口规划基本完成。

——城市建设管理亮点纷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城市管理,城市对外形象大步跃升。城市规划不断完善。投资290万元,全面完成新一轮《瑞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秦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人防建设专项规划》、《消防专项规划》、《安定湖新区详细规划》和火车站广场改造、人民公园改造等15项详细规划设计;投资100万元的规划展示馆投入使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和码头镇、白杨镇等六个重点乡镇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并批复。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全面推进有史以来项目开工最多、投入最大的城市建设“2357”工程,总投资12亿元。投资2亿元,全省县级一流的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人民公园改造三大标志性工程全面竣工,集中展现了瑞昌城市建设的大气和品位;投资1000多万元的火车站广场改造、市民广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投资4.5亿元的杭瑞高速公路连接线和瑞码大道工程进展顺利,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全面竣工,成为全省第二批最早投入运营的县级污水处理项目;投资近4000万元的中医院搬迁主体工程竣工;投资近1600万元的创业孵化中心主体工程封顶,体育中心、星级宾馆、长江地表水厂等项目推进顺利。投资3300万元,完成城市道路硬化3.5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2.7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7649米,市民高度关注的建设东路东段、洋鸡山路建设进展顺利。市容管理效果明显。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行“三级十包”,实施部门联动,实现全民参与,车辆乱停乱放、行人不走斑马线行为基本规范;城市净化、绿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投资106万元,升级改造城区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卫设施,扩大市容环卫保洁和城市管理范围,城市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投资80万元,城区新增树木5.2万株、新增绿地2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率40.2%;投资98万元,新增路灯591盏、更换新型节能灯及景观灯1130盏。城市经营业绩突出。有效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精心策划,实现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全年筹措资金4081万元,收购土地18宗,面积2326.3亩。出让土地10宗,386亩,全部依法招拍挂,原仙池乐园97.93亩地块,从1.7亿元起价拍卖到2.3亿元,净增6000万元,促成了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商业面积9万平方米的瑞昌联盛国际商贸中心项目;全年土地出让收益4.5亿元,是前三年的两倍,再创历史新高。全力保障发展用地,上报用地14批次18宗,面积5052亩,已获批复用地11批次15宗,面积3016.9亩。

——三农工作发展步伐加快。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注重农村面貌改善,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安排专项资金410万元,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粮食面积22万亩,总产量1.6亿斤,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油菜种植面积16万亩,被农业部列为万亩油菜示范县,获江西省油料生产先进县称号;生猪出栏32万头,南义、横港、范镇、桂林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进程加快;小龙虾养殖面积3.8万亩,产业发展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水梨种植面积3.5万亩,增长21.9%。落实农机购置补贴211万元,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全市农机功率净增5.14万千瓦,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到62%和5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综合得好、服务得好、探索得好,接受九江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研,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改革项目试点,并代表我省赴农业部作经验介绍。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按照“发展为先、富民为本、文明同步、整体和谐”思路,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攻坚月”活动,整合资金4460万元,115个新农村建设点改水、改厕、改房、改路全面完成,整村推进、新能源利用成为最大亮点,综合成绩继续位居九江市前列。完成农村水泥路面硬化改造270.3公里,成为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的县(市),江家岭等4个渡改桥项目、范镇大桥等2个危桥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投资500万元的红旗、龙源、大壤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投资2000万元的高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基本完成,投资3000万元的横港、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经启动。争取国家投资2026万元,完成范镇桂林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596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市财政投入45万元,支持三个乡镇新建办公楼;整合各类资金7200万元,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面积6.65万亩;万亩生物防火隔离带发挥重要作用,森林防火十年来首次获得上级表彰;投资100万元,扎实推进城乡结合部、乡镇集镇、378个新农村建设点和交通要道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卫生状况明显改善,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态建设先进县(市)。

——各项改革创新迎难而进。继续深化改革攻坚,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国企改革稳步实施。按照“统一安排、统一政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口打包、分块打包”原则,全面启动49户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并完成改制成本核算,克服企业债务重,财政压力紧的双重压力,安排资金1000万元,化解银行债务1.16亿元;安排资金1.6亿元,其中财政筹资7000万元,列入省考核任务的15户国有工业企业2883名职工安置费全部发放到位,职工劳动关系依法协解,养老保险证和医疗保险证做到统一办理和统一发放,后顾之忧妥善解决。机制创新成效明显。针对基本建设项目多、投入大的实际情况,从严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和《瑞昌市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工程预算、设计、招投标等环节管理,审查审核项目资金3.14亿元,审定金额3.02亿元,依法公开招标35项,总招标价4.7亿元,中标价4.01亿元,分别节约投资成本1138万元和6900万元。整合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权益资本金由4000万元扩大到8200万元,资产总量1.93亿元,全年累计融资1.01亿元。坚持政府主导,促进银企对接互动,成立九江市第一家县级金融办公室,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6亿元,增长34%,比年初净增8.1亿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创造性落实和运用,全年争取中央资金1.02亿元。为民服务水平提升。积极构建立体式便民服务网络,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收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模式,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进驻中心窗口单位24家,代理窗口单位7家,全年审批项目1.3万件;21个乡镇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15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便民服务室,416个村落社区基本建立便民服务点,全年代理各类服务事项3.2万件;组建集工程交易、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于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年受理交易88件,交易额9121.5万元,节约和增值资金800万元。

——民生保障措施更加有力。整合筹措各类资金2.7亿元,市本级配套7099万元,不折不扣落实民生工程,全力保障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业形势继续好转。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837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23人,城镇就业率99.6%,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完成城镇职业培训715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57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82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46万元,就业困难群体“托底”安置450人。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额1.02亿元,村(居)“两委”258名正职干部全部参保,全市新增参保人数1.2万人,总数6.1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5974万元,参保人数8.3万人,覆盖率100%;工伤保险人数7.7万人,其中,农民工工伤保险2.1万人;劳动者合法权益到得维护,开展劳动监察1096次,追讨农民工工资155.7万元;新农合参合农民29.72万人,统筹资金使用率96%,参合农民一次性报帐率近100%。救助范围不断扩大。全市4609户9046名城市居民和6213户1.5万农村居民享受低保补助,城乡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分别达到168.5元和70.5元;城乡医疗救助3万人次,救助金额806.5万元,医疗救助金使用率98%以上;安排资金16万元,落实450名9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安排资金1300万元,为教师发放津贴;开展农村敬老院星级创建活动,全市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87.5%,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完成法律援助221件,占目标任务的138%;积极解决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投资1471万元,完成6栋1.02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通过公开摇号,204户困难家庭春节前可入住新居。社会秩序更加和谐。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连续三年刑事破案突破千起,连续四年没有发生命案,绑架等四类恶性案件为零,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成功举办九江市解决信访维稳突出问题现场推进会,建立健全领导开门接访、包案调处、集中下访等长效机制,赛湖农场“两田制”,江联造船厂区封闭搬迁户安置,亚泥三、四期拆迁户安置等热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教、执法行动,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立足构建人民满意的和谐瑞昌,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庆活动圆满成功。本着“节俭、安全、实在”的原则,举行庆祝大会,各界人士座谈会,三大项目竣工、八大项目开工仪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充分展现了20年来我市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面貌、新风采,营造了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良好氛围,凝聚了瑞昌人民铭记党恩、热爱家乡的向心力,达到了“展成就,振精神,促发展”效果,展示了瑞昌人民“开明开放,求实求新”的良好形象,为推动瑞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源泉。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完成了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财政安排资金8000万元,成功完成瑞昌一中收回管理移接交工作;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全市中考700分以上人数27人,占九江市人数的27.8%,高考二本上线率28.3%,同比增长 5个百分点,中考、高考综合成绩稳居九江市第一;现代职业中专跻身国家重点,幼儿教育进入九江先进行列;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完成原九江学院瑞昌附中103名教师转编,全年选聘新教师58名,选派支教教师10名;教育普惠政策全面落实,为义务教育阶段4.3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81.86万元,职中贫困生助学金和普高助学金364万元,高考入学贫困生政府资助金119.5万元。文广事业全面发展。投资近亿元、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集大剧院、电影院、电视演播厅、广电网络传输中心、城市规划馆、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为一体,功能齐全,设施全省一流,揭开了瑞昌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篇章;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竣工,37个农家书屋全面建成;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农村文艺演出206场,电影放映2404场;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工程,瑞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铜岭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修进展顺利;基本实现有线广播电视市乡村三级联网。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实行药品统一配送制度,医疗单位药价平均下调8%;人民医院、中医院“二甲”复审和妇幼保健院“二甲”评审工作全面完成;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和重大疾病控制工作成绩突出,全市未发生一例甲型H1N1流感及手口足病确诊患者;积极推进“光明·微笑”工程,完成白内障手术1083例,唇腭裂手术63例;接收14名“三支一扶”毕业生,向社会公开选聘32名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有效充实了基层卫生队伍,荣获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称号。其他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完成计划生育四项手术1982例,社会抚养费890万元,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比同比下降4.27,计划生育率提高6.8个百分点;启动《瑞昌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新增“万村千乡”农家店73家,发放家电下乡补贴322.6万元;《瑞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投资900万元,落实粮食仓储设施“退城进郊”政策,新扩建万吨储备粮库;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性体育水平;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瑞昌市志》完成首轮编纂并成功首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护;公民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周俊军,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肖敦木,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黄河,江苏省启东市“首届道德模范”张绪柱等先进典型;国防动员和人民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超额完成全年征兵任务,军事训练工作获全省先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统计、审计、物价、地震、信息化等工作得到较大发展,供电、烟草、工商、税务、质监、药监、邮政、通讯、气象等部门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机关工作效能不断优化。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集体领导、会议决策”,全年召开常务会12次,研究议题153个,召开市长办公会66次,既有效推进了工作,又坚持了集体领导。出台《瑞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瑞昌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规范执法单位行政执法权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出台《瑞昌市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暂行办法》,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确保重大项目审批运行快捷。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9件,政协委员提案98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集中开展行政审批事项,不合理收费项目,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和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收费“四项清理”,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基金318项,取消收费项目43项,实现了“三个缩减30%”目标;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开展民主评价科(股)长活动;集中整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济领域欺行霸市、制假售假、传销诈骗等七个方面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被评为九江市效能建设先进单位。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序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全面推行市直单位“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招投标和物资采购制度,积极清理超标超编公务用车,严格规范公务接待、公务消费、公务用车和公款出国(境)四项经费,实现了四项支出同比负增长。全市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事业单位人员选聘和退伍军人安置均做到“阳光操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承受了许多压力考验,战胜了许多艰难困苦,破解了许多发展难题,广大干部群众用勤劳、智慧和汗水,在瑞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坚实的足迹,谱写了新的华章。一年的辛劳与收获,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瑞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土地和资金瓶颈仍然存在;支撑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十分紧迫;改善民生的措施需要进一步强化,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更好解决;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一○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实现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我们实现进位赶超目标,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宏观经济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工业经济运行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呈现生产增长加快,产品价格回升,效益状况好转的特点;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支持国内经济增长的政策和市场因素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经济将保持复苏势头。但是,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外部需求不足对国内经济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远未消除,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

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入国家战略为契机,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主动争取国家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九江市委、市政府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九江实际,提出要加大强工力度,保持兴城势头,扩大固投增幅,加快赶超步伐,并出台了《关于决战工业2000亿的意见》,对我市新一年决战工业提出了具体量化目标。面对新形势、应对新考验,我们必须千方百计保障每一家生产企业的运转,千方百计促成每一个产业项目的落地,千方百计争取每一项重大投资的时效,千方百计抓住每一次赶超发展的机遇,千方百计激发每一份共克时艰的动力,以创造性的工作奋力实现经济社会赶超发展。

根据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三年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按照省、九江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三次全委会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决战工业”这条主线,抓住“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两个关键,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三项进程,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位赶超发展。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突破6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5%,突破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达到1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万元GDP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根据全年工作总体思路及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决战工业经济,增强进位赶超的竞争力。决战工业300亿,通过三年艰苦努力,确保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现有105亿元基础上翻番增长,到2012年实现300亿元。一是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决战工业的重要前提。加大领导力度,成立决战工业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明确领导及部门责任,通过高位推动,确保各方力量向工业集中、各种要素向工业聚集、各项服务向工业聚焦,营造决战工业大氛围。加大推进力度,建立项目“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考核,年终总评比”的督查考核机制,力促项目引得来、落得住、投产快、效益好。加大扶持力度,市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重点扶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切实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给予有规模、科技含量高的成长型企业担保贴息支持;坚持内外并举,加大园区招工和用工培训力度,确保生产经营正常开展。加大奖励力度,市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立企业上规模奖、企业年度贡献奖、企业创品牌奖、企业上市融资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奖,引导和鼓励企业快发展、上规模、作贡献。二是把推进重大项目作为决战工业的首要任务。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依托我市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矿产资源、优良的长江岸线,全力以赴主攻重大项目。抢抓央企、国企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主动对接江铜集团、盐湖集团、国电集团、洪都钢厂、中国船舶总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推行全民招商和专业招商,按照“会万名客商、走千家企业、引百个项目”要求,坚持全民创业,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2个,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要加快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确保一批亿元以上项目顺利投产,重点抓好亚泥五六期、诚坤纸业、蔡氏造纸、凌珂针织等重大项目的可研报告、环境评估、规划设计等工作,确保六月底前全面开工;确保江铜60万吨硫铁矿、华瑞三期、凤竹二期四月全面开工。三是把加快平台建设作为决战工业的主要阵地。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面启动4.7亿元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确保全年投入不少于2.4亿元。启动投资5280万元的码头工业城江州东路东延、镇南路东延、梁公大道北接以及陶瓷基地北干道四条道路建设;政府贴息477万元,完成码头工业城110KV变电站建设;分别投资3470万元和8400万元,完成江铜硫铁矿700亩土地和亚泥五、六期1330亩土地征用、报批、拆迁工作;启动码头工业城客商服务中心和公用码头建设,完善工业城核心区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提升沿江工业区吸引力。全面启动投资1386万元的园区赤乌东路、杨林湖大街、市府东路、北环路等四条道路建设,完成投资1500万元的南区东扩463亩土地报批和场地平整,完成总投资3839万元的工业园西区290亩已报批土地和华瑞石化西侧290亩地块的征用和平整。四是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决战工业的努力方向。立足四大支柱产业,分行业制定扶持计划,促其翻番增长,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确保亚泥四期四月底前正式投产,加快推进五、六期建设,促其产能当年达到800万吨,2012年达到1400万吨,打造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支持江联公司发展,促其尽早达产达标,确保全年完成15条船出口,产值超20亿元,通过三年努力,产能达到30万载重吨;着力扶持汇尔油泵、三钻机械等企业退城进园、靠大联强,做大做强,并带动一批配套加工企业落户成长。完成华瑞三期8万平方米厂房建设,促其产能达到16万锭,确保凤竹二期5万锭纺织项目年内投产,力促纺织行业产能突破50万锭。完成武山铜矿3200万吨尾砂库建设,积极争取钛白粉项目落户码头工业城,紧跟九瑞地区深部探矿,增强矿冶化工行业发展后劲。

(二)加快城市建设,积蓄进位赶超的承载力。按照城建力度不减、建设速度不降的要求,确保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一是继续高起点规划城市。主动纳入大九江发展格局,围绕九江组团式布局,主动相向发展,融为一体。认真执行新一轮《瑞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构建水岸生态城市定位,全面完成瑞码大道、南环路、北环路东段沿线详细规划,抓好浔阳东路南侧、城市森林公园和城区郊野公园规划。注重规划引导,加强重要节点、景观走廊、开敞空间的规划和控制,优化人居环境,塑造城市特色。分期分批做好重点集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构建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格局。二是继续高标准建设城市。立足拉开城市框架,按照“争分夺秒抓进度,一丝不苟保质量,精打细算省投资”要求,突出抓好城西高速公路连接线和瑞码大道两大重点工程,全面带动城市“东西两大门”建设,确保两项工程分别于8月底和12月底前全面竣工通车。继续加大“2357”在建工程推进力度,确保商贸中心、接待中心、客商服务中心、体育中心、长江地表水厂、江滩休闲广场等按工程计划快速推进;启动并完成廉租住房和安置房(二期)工程、城西客运站、土地交易中心建设。高度重视城市功能完善,启动龙泉路、杨林中路、北环路东段、市府西路北段、公园路建设;启动护城河改造,打造城西新的休闲景观带;延伸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管理,确保有效运行。三是继续高效益经营城市。围绕保障用地,认真做好“争取增量、盘活存量、开发补量”三篇文章,加大土地报批和开发力度,力争全年完成土地报批5000亩,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指标2000亩,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确保占补平衡土地指标自求平衡。健全土地储备经营制度,建立收储地块台帐,做到定桩定界管理,主动变卖地筹资为抵押融资,按照先做环境,实行有计划限量供应土地,实现城市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城投公司、土地储备中心两个融资平台作用,继续实行BT、BOT方式,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搞好城市资产市场化运作。四是继续高水平管理城市。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省级园林城市,推行门前六包,加大车辆乱停乱放、行人不走斑马线整治力度,实施道路24小时保洁,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现城市管理重点下移,加快城镇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长效化进程;加大建筑材料泼洒管理力度,加强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等薄弱环节管理,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坚决打击违章建筑,打击土地贩子,维护健康的土地市场秩序;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按照老问题老办法处理原则,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房地产问题,确保房地产开发有度、房价合理、物业管理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市民意识教育活动,引导市民自觉维护城市形象。

(三)统筹城乡发展,提升进位赶超的支撑力。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和依法依规使用耕地,加强农民建房规划和管理,严肃查处非法占用耕地行为,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万亩,粮食总产量1.8亿斤以上。着力培养一批高起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蓬勃发展,重点打造优质稻、油菜、山药、蔬菜、水梨、茶叶、生猪、小龙虾等八大基地。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规范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力争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参与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深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整合基层农业站所资源,加快建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二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出台乡镇土地出让收益返还措施,加大码头、南义、肇陈等建制镇建设指导支持力度,使之成为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消费中心、生产要素集散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中心。巩固已完成的378个新农村示范村庄建设成果,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庄建设,着力打造亮点,塑造特色,确保新农村建设进入省、九江市先进行列。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支持丰林公司生态林基地建设,全面完成6万亩造林绿化任务,打造316国道瑞昌段、杭瑞高速瑞昌连接线、瑞南线和立肇线立新桥至高丰段通道绿化亮点,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全面实现集镇垃圾集中处理,确保农村环境卫生发生明显变化。三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横港、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扎实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完成九界公路通江岭至黄金段省道,范镇至罗家、乐园至洪一县道改造;全面完成改渡建桥工作,结束陈仁子、鲶鱼地、长流三地群众靠摆渡出行的历史。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扶贫开发任务。

(四)繁荣第三产业,彰显进位赶超的推动力。顺应发展潮流,以现代服务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拓展经济增长空间。一是优化提升商贸业。全面完成《瑞昌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商贸业发展。适应城市发展节奏,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多元投入,加快瑞昌联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大力扶持百事特、瑞客隆、德得客等自主品牌超市发展,广泛吸纳各类资本发展商贸服务业,通过政策驱动、产业促动、居住拉动等途径,不断提高商贸业贡献率。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确保行政村农家店覆盖率85%以上,落实“家电下乡”政策,活跃农村消费市场。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农产品流通。二是大力发展物流业。充分发挥水陆联运、通江达海优势,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和开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码头工业城200万吨散杂货码头,实现装卸、运输、仓储、发送一条龙作业,为决战工业提供配套物流服务。充分利用我市综合运输体系完备,水路、铁路和即将建成的杭瑞高速互为补充的有利条件,融合提升传统运输业,扶持现有运输业加快发展,努力引进和培育重点物流企业,加快建立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引导鼓励生产企业运输外包,精心策划推介一批物流项目,引进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三是加快突破旅游业。按照《瑞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按照“一个中心、两大品牌、三大特色旅游带”的总体格局,研究制定旅游业发展政策措施,促进旅游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扶持三贤、田园两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健康发展,力争把瑞昌剪纸做成全国知名旅游商品;按照“设计地方化、包装轻巧化、价格大众化”的要求,不断丰富以铜制品、根雕、竹编为主的旅游商品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实现青铜文化主题公园、万亩红豆杉森林公园、城区郊野公园建设的实质性突破。

(五)增进社会和谐,凝聚进位赶超的向心力。坚持以人为本,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落实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政策,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制订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计划,全力保障零就业家庭就业,确保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加快创业孵化中心建设,确保7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实现应收尽收。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实现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有提高。改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行医疗费用同步结算。继续开展农村敬老院星级创建活动,提高集中供养率。二是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瑞昌一中、现代职业中专品牌建设,巩固高中教育发展成果;利用老一中校舍实施四中整体搬迁,在四中原址改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启动赛湖学校改建工程,满足城区教育发展需求;继续选聘优秀大学生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繁荣文广事业。充分发挥文化艺术中心文化活动主平台作用,继续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培养一批文化名人,打响一批文化品牌,发展一批文化产业,努力把瑞昌建设成赣北一流、省内有影响的文化大市;继续推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提升图书馆软件配置,扩充馆藏量,免费向公众开放;加快《铜岭遗址保护规划》修编报批进度,力争遗址保护进入国家“十二五”文物保护计划;继续加强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四是提升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实行财政全额保障;完成中医院整体搬迁,启动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建设,改善城区医院对外形象;加强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实施药品统一采购和配送,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创建省级中医工作先进县,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五是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依法治市,加大平安瑞昌建设力度,全面完善“天网”工程;加强公共娱乐场所和流动人口管理,严厉打击“医闹”,重点工程扰工、阻工,经济领域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大防控体系,积极创造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强化信访信用储备和大调解机制建设,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重要案件督查督办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六是全面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加大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社会抚养费征收和非诉案件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终止妊娠和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保障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积极申报国家“富民强县”科技计划。强化国防意识,完善基层武装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验收,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做好老龄工作。切实抓好统计、审计、档案、气象、红十字会、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和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六)抓好财经工作,夯实进位赶超的保障力。坚持不懈抓收入,全面激发市本级与乡镇抓收入潜能,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赶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完善体制增活力。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体系,编制好部门预算,精心搞好财政运转,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优先安排政府重点公共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支出;规范财经行为,建立健全良好的财政风险防范机制,加大专项资金监管力度,规范完善“乡财县代管、村财乡代理”,确保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到位;深化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执收执罚收支脱钩改革。二是全力以赴促增收。坚持依法治税,抓主税、清欠税、挖潜税、惩骗税、打逃税,做到大小税源一起抓,保证应收尽收、及时入库。积极培植税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经济业态,增强税收增长后劲;抢抓国家实施投资拉动、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深入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保证专项资金到位;坚持现行市乡财政管理体制,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依托自身条件,建立工业小区,确保乡镇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做大经济总量。三是发展金融扩投入。充分发挥市政府金融办职能作用,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规模企业、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政银企合作,完善企业授信评级管理制度,强化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功能;支持和鼓励企业市场融资,寻找合作伙伴,并在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市政府将给予有突出贡献的金融单位和法人代表奖励。

(七)加强政府建设,强化进位赶超的执行力。按照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廉洁高效的要求,大力弘扬“开明开放,求实求新”城市精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水平。一是建设奋发有为、敢于负责的政府。继续在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班子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定势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发展中求突破。对看准了的事紧盯不放,定下来的事抓紧实施,强调了的纪律坚决执行。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把心思用在抓发展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支持创造、支持创业,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二是建设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政府。始终把为民谋利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体现人文关怀,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提出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群众。切实做到更好的公共资源向推进发展倾斜,更多的政府财力向改善民生倾斜,对百姓关心的大事,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对百姓关注的难事,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向百姓承诺的实事,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真正实现利为民所谋。三是建设高效运作、求真务实的政府。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多一些实干举措,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有效服务,少一些繁文缛节,努力在政府干部中形成“凭工作实绩说长短,以发展成果论英雄”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上项目、争资金上,用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多为发展办实事,多为群众做好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贴近基层,到一线了解情况,到一线建立互信,到一线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建设依法行政、风清气正的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各项部署和决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接受新闻舆论和公众监督。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坚持财政性工程项目造价审核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以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我们寄予了更多期盼。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位赶超发展而努力奋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