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廷阁 |
释义 | 张廷阁,号凤亭,1875年10月4日生于山东省掖县石柱栏村。“双合盛火磨”的创始人和经营者张庭阁是位具有爱国思想的民族资本家,崇尚“实业救国”,通晓俄语。1896年张廷阁从烟台乘海船逃荒去海参崴投亲谋生,1912年,张廷阁兑出海山崴的商铺,来到哈尔滨经商。1927年,张廷阁的企业资本银币182万元,成为哈尔滨商界首富,被选为哈尔滨商会总会长。1945年9月,曾任哈尔滨市政府临时市长。1954年2月,张廷阁病逝于哈尔滨。 中文名:张廷阁 别名:张凤亭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掖县,山东省 出生日期:1875年10月4日 逝世日期:1954年2月 职业:商人,民族资本家 主要成就:曾任哈尔滨市政府市长曾任哈尔滨商会总会长曾任海参崴中华总商会会长“双合盛火磨”创始人“双合盛五星啤酒”创始人 人物简介张廷阁(1875—1954),字凤亭,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平里店镇石柱栏村人,著名爱国实业家。因家贫,仅读几年私塾。青年时期闯关东到海参崴一家莱庄学生意,很快熟悉业务,并学会一口地道的俄国话。后被同乡、“双合盛”杂货店老板郝升堂看中,委以“双合盛”执事(业务副经理)职务。任职期间,他利用各种条件,广泛结交俄国军需要员,获取经济情报。光绪三十年(1904)利用日俄战争、光绪三十二~三十三年利用帝俄两次增税机会,承揽生意,大发其财。后在海参崴雪特兰斯克街租地建房,扩大经营范围;在莫斯科、大阪、横滨、香港、新加坡等地派驻专人直接进行业务联系,“双合盛”遂成为资金充足、货物齐全、批零兼营的大型百货商店。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倡导实业救国,张廷阁积极劝说郝升堂和其他股东抽资回国,转商为工,发展中国民族工业。1912年,他开始亲自办理回国转工事宜,1913年设黑河分号,1914年改建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由郝升堂迁京直接经营,今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集团公司),1915年购买哈尔滨俄商经营的制粉厂和著名的“红雄鸡”商标,1916年在哈尔滨市买下双城堡制粉厂,并迁总帐房至哈尔滨,管理“双合盛”一切事物,张廷阁升任总经理。1919年又建哈尔滨双合盛制油厂。至此,双合盛资金全部抽调回国。此后又在哈尔滨建大型机械制造厂并与人合资创办奉天航业公司。1925年,“双合盛股份无限公司”在哈尔滨法院正式登记成立,总经理张廷阁。公司登记时资金为190万银元,其中,郝升堂83万元,张廷阁70万元,其他股东37万元。 张廷阁经营企业注重质量,讲究信誉,重视信息,知人善任,且注意最大限度地积累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在其悉心经营下,双合盛无限公司成为东北几个著名的企业之一。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双合盛为上海工人捐赠现款和面粉;1931年捐赠现款和面粉支持马占山抗日。1945年日本投降后,哈尔泊市政权无人接管,社会秩序混乱,苏联红军城防司令特地派副官找到张廷阁,让其出任代理市长,以维持社会秩序。在李兆麟将军的支持下,张廷阁代理哈尔滨市长3个月,为维护哈市的社会稳定做出院贡献。1946年4月,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他积极出资为人民解放军制做军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抗美援朝期间代表双合盛捐献飞机1架,还曾积极支持双合盛的公私合营。1954年2月病逝于哈尔滨,终年79岁。 人物生平张廷阁,号凤亭。1875年10月4日生于山东省掖县石柱栏村。幼年家境贫寒。曾入私塾读书,父亲去世,被迫辍学务农。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侵入山东半岛,战乱、掠夺,使老百姓困苦不堪。张廷阁全家的生活也难以维持。他离开母亲,随同比自己年长的侄子张天纲,走了“闯崴子(海参崴),拾金子”的路。经张天纲介绍,入海参崴“福长兴”菜床学生意,并学会了俄语。当地杂货铺“双合盛”掌柜郝升堂发现张廷阁颇有经商才干,十分赏识,多次以诚相邀。1898年,张廷阁离开“福长兴”,入股“双合盛”,很快就当上了“双合盛”副经理。由于经营有方,使“双合盛”得到很大发展。 张廷阁经商手段灵活,善于把握机会。日俄战争前夕,他趁大批俄军集结海参崴之机,设法与俄军军需官拉上关系,承揽了俄军日用品供应的大笔生意,赚取了巨额利润。他在与俄军交往中获得了日俄战争即将爆发的消息后,便大量囤积货物,待机出售。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俄国远东地区的海上运输线被封锁,海参崴的货源断绝,物价飞涨。这时,他将战前仅4戈比1斤购进的食盐,以50、60戈比1斤的高价抛售,从中大获暴利。“双合盛”的实力更加雄厚。它不仅在海参崴租地建楼、设立分号、扩充营业项目,而且还在莫斯科、大阪、横滨、香港、新加坡等地设有驻在员,直接与当地厂商建立进货关系,也同英、德等国厂家签订长期订货合同,确保其货源广泛、渠道畅通,生意日益兴隆,成为当地商界首富。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在“富国利民”、“实业救国”等口号的鼓舞下,久有弃商转工计划的张廷阁,对回国办实业的热情甚高。1912年,他携带巨款游历了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考察工商,伺机购厂办实业。1914年,他在北京收买了瑞士人开办的啤酒汽水厂。1915年,他在哈尔滨用50万日本金元收买了俄国人经营的地烈金火磨,办起了双合盛制粉厂。翌年,他升任“双合盛”经理,将在海参崴的“双合盛”总账房迁至哈尔滨。这一年他收买了前永胜公司的双城堡火磨。1919年,又买进了哈尔滨香坊的双盛泰油坊。至此,“双合盛”在海参崴的资本全部转回国内,张廷阁也结束了自己在国外的经商活动。1920年,他投资100万现大洋,在松花江边兴建了一座大型制革厂。这是哈尔滨民族资本大规模投资皮革工业的开始。同年,从德国订购了整套精油设备,准备兴建硬化油厂。1924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为同苏联对抗,防止日本染指松花江航运事业,下令收回内河主权,一律禁止外国轮船在松花江航行。为此,张作霖指定由“双合盛”等三家企业合资收买并接办俄国人索斯金公司的轮船。其后,成立了奉天航业公司,张廷阁任经理。1925年,成立“双合盛无限公司”,张廷阁任总经理。1927年,张廷阁又开办了兴记航业公司。至1930年,“双合盛无限公司”总资本达247万元。据知情者透露,它实际资产比这个数目要大许多倍,成为哈尔滨民族工商业中资本雄厚、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 张廷阁对每个工厂和企业都进行严格而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对提高产品质量、创名牌和增加生产能力,不惜血本,不遗余力,从而使“双合盛”迅速发展。五星牌啤酒不仅行销内地,而且还在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地打开了销路,产品供不应求。红雄鸡牌面粉更是远近驰名。1916年1月,“双合盛制粉厂”正式开工生产,日产量由原来的3.3万公斤增至4.85万公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张廷阁不失时机地增添设备,增加生产能力,使日产量上升到7.28万公斤。北京政府对双合盛制粉厂十分重视,并予以嘉奖。1919年3月,农商部称:“哈埠双合盛火磨资本雄厚,为华商之冠,农商部为奖励实业起见,特呈请国务院发给匾额一方,借资提倡。”1928年,张廷阁又从德国、瑞士购进了一批先进的机器,并修建了新厂房,于1930年底投产,使面粉日产量达15.4万公斤。这样,双合盛制粉厂在哈尔滨制粉业中,成为设备最先进、产量最大、产品质量最好、信誉最高的厂家。 “双合盛”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发展,主要是张廷阁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手段有独到之处。他注重长远利益,不断积累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他大胆使用有管理能力的高级职员和技术人员,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千方百计创名牌、保名牌;他亲自检查红雄鸡牌面粉的质量,几十年如一日。张廷阁说:“双合盛的名气,就是红雄鸡给叫出来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对张廷阁采取了政治上拉拢,经济上限制,资财上勒索的手段,让他充任哈尔滨总商会会长、滨江省实业银行董事、哈尔滨松江胶合板株式会社社长等职。双合盛无限公司被迫改名为“合名会社”。1938年,日伪为掠夺面粉,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实行全面控制。从此,“双合盛”的面粉产量骤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局面。1939年,奉天航运公司、兴记航业公司等被日伪低价强行收买。还巧立名目,以兜售股票、推销公债等手段,公开勒索“双合盛”,使其损失资金达400万元,约占全部资本的39%。如果加上航业和精油设备的损失,“双合盛”的财产损失几达一半。至1945年“八·一五”时,“双合盛”已奄奄一息,无力开工生产。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当局仍允许张廷阁任哈尔滨商会会长,先后为他加了许多头衔。他虽任伪职,却善于应付,不失国人身份。紧要关头,尽可能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做些有益于民族的事。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双合盛制粉厂渡过了资金不足的难关,开始为人民政府加工面粉,日产量达1万袋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张廷阁因其资本主义自由经营思想受到限制而情绪消沉。1952年“五反”运动中,他交待了一些违法行为,被定为半违法、半守法户。1954年1月24日,双合盛制粉厂因棚板粉尘在高温下自燃,引起火灾,全部机器设备焚烧一空。1956年,双合盛的北京啤酒厂、双城堡火磨等,都实行了公私合营。 张廷阁是一位富有正义感、民族感并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资本家。1914年,他被推举为海参崴中华总商会会长,竭力维护华商的各种权益。1918年当选为哈尔滨市公议会议员。1923年任哈尔滨总商会会长。1925年捐赠现款和面粉救济“五卅运动”中的上海工人。1926年他带头同帝俄在中国的残余势力作斗争,维护国家主权。他曾为民请命,要求改组俄人把持下的公议会,收回哈尔滨市政权。他的行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192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取消了公议会,成立了哈尔滨市自治会,被选为会长。哈尔滨市自治会的成立,结束了帝俄及其残余势力长期把持哈尔滨市政权的局面。对此,张廷阁做出了突出贡献。1931年,在哈尔滨工商界中多次率先捐献大批款项和物资,支援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1945年9月,在李兆麟将军等支持下出任哈尔滨市政府市长,同时参加了市政参议会。1946年1月,国民政府接收了哈尔滨市,张被解除市长职务。4月苏军撤退,接收大员撤离哈尔滨。哈市政参议会立即召开会议,商讨迎东北民主联军进城事。会后1946年4月,同各界知名人士联名呈请民主联军“迅速进驻市内,以维治安,而慰民望,不胜迫切待命之至”。这是他在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又一次利国利民的开明行动。 1954年双合盛制粉厂失火之后,张廷阁在哈尔滨病逝。终年79岁。 在影视作品中有人说《闯关东》中主人公朱开山,就是当年莱州闯关东的张廷阁。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中的卢运启,也是当年闯关东的张廷阁。莱州民国爱国实业家张廷阁的确同朱开山、卢运启一样,都有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一般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一腔爱国为民的忠贞情怀。 张廷阁故居张廷阁不仅制造了五星啤酒,他的宅院也是名冠京城的。张廷阁的宅院就在西交民巷87号。87号和北新华街112号原来是一处宅院,87号是住宅,112号是花园。整座宅院坐北朝南,东院为广亮大门,进门是影壁,影壁旁边是由太湖石精心叠成的内院门,门上的一块太湖石上还有乾隆皇帝癸卯新正御笔题诗一首。由假山入到内院,院中有北房三间,东西耳房各两间,东厢房五间,西边为廊与花园相通。再后为三进院落。西院为花园,前有太湖石假山,山上镶嵌汉白玉题字刻石,其中竟也有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是“普香界”,还有嘉庆皇帝御笔题写的“护松扇”、“翠潋”和“排青幌”等。花园后是中西合璧的花厅,厅前有汉白玉石栏杆,和一对石狮子。院内还有硅化木、石雕等。想想张廷阁只是一介富豪,他的宅院怎么会有了皇帝的题字?原来张廷阁宅院里的太湖石、石刻和石雕不是院里的原物,据说是圆明园的遗物,所以就难怪上面会有皇帝的题字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