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瑞安市政协 |
释义 | 机构简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简称政协瑞安市委员会或瑞安市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组织,是瑞安市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瑞安市委)领导的多党(地方组织)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根据《全国政协章程》规定,瑞安市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在瑞安的地方组织和无党派人士组成,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并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县委员会于1956年建立。1956年4月1日至3日,政协瑞安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共有委员71人,代表17个界别。会议选举桑晓庭同志为主席,上官光钦、张树汉同志为副主席,李学宪同志为秘书长,常务委员17人。至1966年4月,县政协共举行三届全体委员会议。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县政协被迫停止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瑞安县落实党的民族、统战、侨务和知识分子政策,使爱国统一战线得到恢复和发展,1980年7月、1984年7月和1987年5月,分别召开了第四届、第五届和第六届县政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瑞安撤县设市,瑞安县政协改称瑞安市政协,分别于1990年5月、1993年4月、1998年3月、2003年3月和2007年1月召开了瑞安市政协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十一届市政协设23个界别,共有委员332名。通过选举,白一帆同志为主席,张升潮、蔡永淼、王翠珠、赵志雄、黄长安、方小梅、陈良明等同志为副主席,张升潮同志为秘书长(兼);常委43人。 瑞安市政协成立50多年来,在中共瑞安市委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协助市委、市政府搞好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广泛开展了各项活动,发挥了独特作用,主要是:①对全市的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②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协助党和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动员和组织政协委员和所联系的各界人士,积极参政议政,投身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③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政治基础上,维护参加统一战线各个组织和人士的正当利益,调整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关系,协助党和政府宣传、执行各项统战政策。④联系港澳台侨同胞及其眷属,宣传党和政府关于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⑤组织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有丰富阅历的人士撰写回忆录,征集、整理、研究和出版文史资料。⑥发动委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沟通政府和群众的联系。⑦在继承和发扬人民政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政协自身建设,以政协例会、中心学习组和委员活动日为主要载体,组织委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治、科学技术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同时,制订和修订了有关政协工作规章制度,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新的时期为人民政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开创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一届市政协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瑞安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迈出新步伐,实现新发展,为谱写我市“十一五”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瑞安而共同奋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