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本鲟
释义

生物特性

日本鲟性凶好斗,常发生互相残杀,特别是在脱壳和交配期间。日本鲟较耐低温,寒冬季节水温低时,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新陈代谢低下,营养消耗少,有利于暂养和适时出售,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分布范围

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10~15m有水草、泥沙的水底或潜伏于石块下,属沿岸定居性种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四海及日本、朝鲜、东南亚等沿海岛礁区及浅海水域。近年来,由于资源量下降,对日本鲟的资源增殖工作引起人们的重视。

培养技术

日本鲟广泛分布在中国沿海,目前,沿海各地已对日本鲟进行育肥暂养。生产者在秋季将体瘦的日本鲟收购入池,进行人工饲养,在短时间内使其卵巢充分成熟,充满甲壳,育成膏蟹或将雄蟹育成肉蟹或肥蟹,其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日本鲟池塘育肥暂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日本鲟育肥暂养池塘的面积以0.02--0.5公顷为宜,泥砂底、沙底为好,淤泥不能超过20厘米,池塘堤高1.5米以上,应能保持水位1米以上,进排水方便,最好有闸门,能将池水排干,便于干池起捕。进出水口处,设有密网,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内及日本鲟逃走。放养前需清塘消毒,一般采用浓度为3.0×10(的负4次方)的生石灰或2.0×10(的负4次方)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待药性消失后即可进行暂养。

(二)日本鲟的来源与选择 每年中秋前后为日本鲟的捕获旺季,是育肥暂养的好时节。可选择在浅海滩涂、石滩边手工捕捉,或用蟹笼、建网、张网等渔具捕获,挑选体色鲜艳、体肢完整、无损伤、活力强、脱水时间短的日本鲟,最好在海上直接收购,用活水船运输,以减少其干露时间,提高暂养的成活率。

(三)放养 日本鲟池塘育肥暂养,视池塘条件、水质和养殖技术等具体情况,每0.067公顷放养120--250公斤。放养时,应尽量将不同规格的日本鲟分池暂养,最好能一次性放足。另外还需注意放养时池水的温差及盐度变化,温差不超过4℃,盐度差不超过5‰。

(四)投饲 日本鲟肉食性,饵料一般以蓝蛤、短齿蛤等小型低值鲜活贝类为好,也可投喂低值小杂鱼、小虾,大型鱼类或厚壳的贝类需预先将其切小或破壳。投饵时,须将饵料清洗干净,均匀投于池塘的四周。投饵量应视水温、饵料种类及摄食情况而定,在水温较适宜时,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0%--15%,日投饵2次,早晚各1次,晚上投饵量占日投饵量的60%--80%,早上为20%--40%。入冬水温降至15--l2℃时,投饵量逐渐减少至3%--5%,每日晚上投饵1次,直至寒冬,水温降至7℃以下,少投或基本上不投食。

(五)日常管理

1.水质控制。日本鲟喜欢比较清洁的水环境,因此,应根据池塘的进排水能力,每日换水1/2--1/5,保持池水清新及充足的溶氧,透明度应保持在40厘米以上。每隔半个月,用1×10(的负6次方)--2×10(的负6次方)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改善水质,既有利于脱壳,又能防病。

2.巡塘。育肥期间必须坚持每日巡塘,每天分早晚2次进行,观察池塘水质、水位及日本鲟活动情况,注意残饵的多少及有无缺氧现象,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注意天气变化,尤其是在暴雨前,应提高池塘水位,防止盐度突变,造成死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暂养池塘条件差,小潮汛期间换水困难,故应在小潮汛到来之前加大换水量,并将池塘水位提高。每日早晚巡塘观察、记录,做好日志,便于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防止自相残食。日本鲟性凶好斗,常发生互相残杀,特别是在脱壳和交配期间。秋后交配,都是在雌体刚脱壳之后,雌鲟身体极为软弱,两雄争雌损伤较大,甚至造成死亡,影响暂养的成活率。另外投饵不足或饵料质量差,也是造成其互相残食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方法,一是在池中放些破坛、瓦片、竹筒、塑料管等隐蔽物;二是在处理好水质的条件下,投足质量好的饵料;三是将雌雄分池暂养育肥。秋后日本鲟雌雄明显不同,雌体腹脐呈半圆形,俗称“团脐”,雄体腹脐呈三角形,俗称“长脐”或“尖脐”。雌雄分池暂养育肥,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六)适时起捕收获 秋季暂养的日本鲟,到冬季时,多已生膏或肥壮,即可适时起捕出售。日本鲟起捕,可用蟹笼、地笼网,也可水中摸捞。成批起捕,或需彻底捕尽,则需干塘以后,用木齿耙、抄网或用手捕捉。捕捉到的日本鲟应立即用线或细绳绑好,防止相互钳咬受伤,影响商品质量,然后放入萝筐或网袋,一起浸入清新的海水中,让其将鳃腔内的泥浆吐出,以防窒息死亡。日本鲟较耐低温,寒冬季节水温低时,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新陈代谢低下,营养消耗少,有利于暂养和适时高价出售,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