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群体心因性疾病 |
释义 | 有一天早晨,在俄亥俄州的某电子生产车间,生产线的工人出现头昏、恶心、肌肉无力和呼吸困难的状况,在几分钟之内有将近40名员工被送到救护中心,并且他们的症状相同。很快,疾病开始传播,工厂不得不停工。随后病毒学家、卫生专家参与了调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病毒感染或环境污染问题。 这种现象称为群体心因性疾病:这是一种没有生理根源的、传染性的、同压力有关的失调,表现为各种生理症状,特别是在工人群体中传播很快,也称为生产线癔病。 最近,在我国的某化工厂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故,许多员工认为自己中毒了,但却检测不出病症,最后被诊断为患有“群体性心因性疾病”,在医学上又称作“群体性癔症”。在一个群体中,在受到了某种刺激的情况下,一个人或几个人先出现躯体不适症状或情绪反应,然后通过社会心理因素传导给更多的人。这就像看到了别人呕吐,自己也恶心反胃。在化纤中毒事件中,员工所称的难闻气味和看到同伴突然出现症状,都是诱发反应的刺激因素。 为什么会发生群体心因性疾病?群体心因性疾病常来源于过高的生产压力。一些生产型企业过分强调提高生产率,工作时间过长;而且企业中上下级关系比较恶劣,双方交流很少,没有正常的申诉渠道,与社会相隔绝。患病的员工平时很少与他人交流。特别是工作和家庭存在冲突的女性,她们容易缺乏来自同事的社会支持,因此比男性更容易患上生产线癔病。 群体心因性疾病具有什么特点?群体心因性疾病患者最大的特点是检查不出器质性变化,虽然患者自己觉得有病,但是通过医学手段检测不出来。这种反应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患者可能表现出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肢体麻木、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心慌、胸闷、抽搐、呕吐、肢体痉挛等各种各样的症状,并且反复发作,间歇性发作,就像演员的表演一样。当病人的同伴或者家人对他进行语言、动作的暗示或受到某些情景的启发,可以诱发症状。最重要的特点是,患者的诉说与体检结果矛盾,检查不出具体病情。 怎样治疗群体心因性疾病呢?心因性因素引起的疾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适当应用小剂量镇静剂,采用“暗示疗法”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治疗者必须是患者非常信任的人,最好是与患者具有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医生或心理治疗师。治疗者需要采用肯定的语气和严肃的态度,对控制事件的发展充满信心,并采用一定的技巧来安抚患者。至于以后能否稳定病情,那还取决许多因素。 群体性心因性疾病的发生通常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受到刺激、易感人群和社会传导。专家表示,心理素质差、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群,如女性和小孩,易出现心因性疾病。当他们受到异味等刺激,甚至出现轻微不适感时,便容易和自己以往的经历(曾经中过毒)、他人的描述、媒体报道的中毒事件联系起来,在强烈担心自己中毒的同时,出现躯体症状。这可能是最先出现症状者的起因。当然,这也不能排除最早先发病者受到化学因素诱导的可能。 在群体心因性疾病中,社会传导是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在一个群体中,个体常把同伴作为自己行为、认知、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参考对象。当同伴纷纷“中毒”,个体便会因为暗示、从众等心理而被“传染”。通常,人群暗示性越高、人数越多、相似度越高(如都是学生、球迷,都在接种疫苗等)、环境压力越大(处于封闭空间、人群情绪紧张),社会传导越易出现。因此,治疗群体性心因性疾病的关键在于将患者分隔开治疗,切断社会传导,消除彼此之间的影响。 当然,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劳动强度的降低才是从根本上杜绝群体心因性疾病的必要举措。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更是需要注重工人的心理保健,增进员工与上级之间的顺利沟通,以减轻员工的心理压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