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全域长葛 |
释义 | 名称起源: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2011年5月5日召开的许昌市城镇化工作汇报会。 许昌市委、市政府在听取了长葛市委、市政府的城镇化工作汇报后,对长葛市推进城镇化的基础和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进而对长葛提出了实施“全域”规划、打造“全域长葛”的新课题。 名称解释:何谓“全域”?翻开区域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全域”是近年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创新思维,目前已经在成都市、昆明市、大连市等地步入规划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将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区域等限制,实现规划“全域覆盖”、交通“全域畅通”、社会公共服务“全域均衡”、资源“全域共享”,推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体发展。 在区域发展中,一个新的理念如同一道亮光,吸引着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目光;一个新的理念如同一扇窗,昭示着“屋内人”向外眺望的梦想。 有一个科学的谋划、长远的规划,并在规划的引领下加强统筹、推进统筹、落实统筹,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考虑了机遇与挑战、基础与瓶颈、现状与未来等多方面因素后,“全域长葛”理念被正式提出并被确定为长葛的发展规划。 历史意义:“全域长葛”是长葛更好地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目前,中原经济区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战略。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许昌市委提出了“立足核心区、融入核心区、借力核心区、助推核心区”的战略指导思想。作为许昌与郑州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长葛市不仅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也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要想抓住这一机遇,实现在中原经济区率先崛起,打造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长葛必须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全面的规划。在这样的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全域长葛”至关重要。 “全域长葛”是长葛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长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一产稳而不优、二产大而不强、三产更是“短板”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新型城镇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全面谋划。这就要求长葛必须立足全局、放眼长远、超前谋划,使各类资源得到整合并优化配置,使各种优势得到强化并充分发挥,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全域长葛”理念将有效地破解这些难题,实现资源全方位、全领域的优化配置。 “全域长葛”是破除长葛现有规划弊端的有效途径。但从规划来讲,长葛原有的各项规划,特别是乡镇的规划,受历史条件制约,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缺乏统筹,缺乏衔接。虽然近年来许多规划按照“五规合一、五规同向、五规同步”的要求进行了调整和修订,但调整还不够到位,规划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还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全域长葛”规划,对加强各种规划间的衔接,对完善全市一盘棋的规划体系,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域长葛”是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长葛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无论是老城区较为破旧、狭小的空间,还是农村并不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活条件,都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要想彻底打破这种城乡壁垒,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就必须对城乡布局、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建设。通过“全域长葛”的规划、实施,长葛市作为整体进行全面规划、建设,将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发展实例:长葛新农村社区城乡面貌的大为改观,为“全域长葛”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长葛市修编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11个中心镇、82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拉大到80平方公里,比2005年翻了近两番;“十一五”时期,累计投资47亿元,完成了八七路西延、建设路南延、黄河路立交桥、107国道拓宽、城区至大周和佛耳岗水库的“两路一桥”等10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通了天然气,启动了集中供热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2007年,长葛开始了新一轮的规划编制。目前,“十二五”规划已经确定并正在逐步实施,城区编制了战略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又编制了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街区规划;产业集聚区“三规一评”工作基本完成,大周的副中心城市地位已经确立;全市村镇体系规划、12个乡镇总体规划已全部完成,66个中心村规划已完成过半,16个农村集中社区规划正在编制。目前,在长葛市域内,城区有城市总体规划、控规、修规、城中村改造规划、集中社区规划,乡镇有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规、迁村并点中心村规划,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编制“全域”规划的条件基本具备。 坡胡孟排新农村社区 孟排社区平面图 长葛孟排社区鸟瞰图 大周小谢庄社区 大周小谢庄社区 和尚桥镇木锨刘新型社区 7月26日上午,和尚桥镇木锨刘新型集中居住社区建设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该项目涉及地块总面积190亩,小区建成后可安置居民8000-10000口人。小区同时配套建设社区医疗设施、公共卫生间、垃圾中转站、幼儿园、社区水电用房、治安室、文化活动中心、车库等公共设施。小区建成后,将是一个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的花园式住宅小区 后河新型社区 后河镇共辖28个行政村,结合地形地貌、民风民俗和发展实际,广泛征求各村意见,经河南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规划,共规划为一个社区、五个中心村,即后河社区、王买中心村、赵东中心村、洼李中心村、闫楼中心村和白寨中心村。 后河社区作为试点社区先行建设,共涉及后河村、榆林村、徐庄村、小辛庄村、刘士华村、范庄村等6个行政村,总户数3578户,总人口14901人,总面积13914554平方米(折合20861亩),其中居住面积1180亩,耕地17881亩。后河社区前期建设以后河村为主,选址确定为行政街西段(原烟站)南侧、后榆路东侧、粮泉路北侧、亚丰电瓷电器与后河第二水厂连接边线以西,总面积100亩,分三期建设,共建居民住房860套,一期占地35亩,拟建居民住房188套。 工业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为“全域长葛”提供了强力支撑。2010年,长葛市GDP达到259.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工业在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壮大,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94家,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行列;中国中部卫浴产业基地、中国蜂产品生产基地、中国小型建筑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国字号牌子相继落户长葛,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长葛市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7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50万吨,跨入全省产粮大县行列,连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以商贸物流、房地产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城乡市场繁荣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3亿元。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由2005年的16位跃居2008年的11位。 2008年以来,按照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群发展的要求,长葛市先后规划建设了省级产业集聚区、大周产业集聚区和后河镇电力装备、石固镇人造板材、坡胡镇汽车零部件、董村镇胶印版材、增福庙乡建筑机械、建设办卫生陶瓷等8个乡镇专业园区,其中5个园区规划通过了许昌审批、省发改委备案,其余3个年内有望全部获得批准。目前,“2+8”的产业空间布局已初步形成。同时,东部3个农业乡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已基本到位,全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等专业规划已编制完成,编制全域规划的产业布局已到位,条件已成熟。 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城镇人口达到40万,其中市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使带状城市打开框架,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 全域长葛规划编制:全域长葛规划图 “全域长葛”的“一带四区”总体规划思路已经浮出水面:“一带”,即一个城市带(范围为北至新郑、南至许昌新区、东至忠武大道、西至安信公路);“四区”,即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休闲旅游区、大周副中心城区。在“一带四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出了长葛市“一带两区四主八特八园”的产业布局和“一主一副两翼六镇六十六社区”的城乡体系。 全域长葛规划图2 “一带两区四主八特八园”的产业布局:“一带”,即接许连郑产业带;“两区”,即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和大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区;“四主”,即再生金属及其加工、超硬材料及其制品、车辆及机械制造、食品及其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八特”,即胶印版材、人造板材、卫浴陶瓷、电瓷电器、建筑机械、现代物流、葛天文化旅游、农用车辆八大特色产业;“八园”,即钻石园、PS版园、人造板园、蜂产品园、卫浴园、电瓷电器园、汽车配件园、建筑机械园八大特色专业园区。 “一主一副两翼六镇六十六社区”的城乡体系规划:“一主”,即主城区;“一副”,即大周副中心城区;“两翼”,即后河镇和董村镇两个重点中心镇;“六镇”即坡胡、石固、官亭、石象、古桥、南席;“六十六社区”,即把359个行政村迁村并点为66个中心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