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 |
释义 | 大赛简介“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是由《看历史》杂志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中学生历史唯一赛事,此活动由《看历史》杂志创设的“公民写史基金”支持。该基金以“公民写史计划”的方式,资助全国各地自发的历史写作。其中包括推动全国中学生历史探究活动及写作的“中学生写史计划”。 2011年首届大赛已经圆满结束,2012年第二届大赛已经启动。 大赛宗旨“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当我们意识到历史并非遥不可及的燕窝鱼翅,而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的空气时,历史才回到了自己的本位。不管我们是否自觉,我们总是借助过往的经验来理解当下并预测未来,换句话说就是:“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埃及卢克索神庙箴言)。然而,这些过往的经验(历史)并不会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它总是转瞬即逝,只留下或明或暗,或正或斜的影子,任凭来者对影追思。尽管只能面对历史的影子(史料),我们却有信心一点点逼近历史的真实,这种信心来自于虔诚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再好的方法,不为人用,都是没有意义的。在几千年的王朝时代,书写历史只能是史官们的权利,书写的内容也不外乎“王侯将相的家史”(鲁迅)。然而,今日之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乡风貌瞬息万变,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正在加速成为历史。古老的城镇、宁静的乡村、别具风格的民居、气势恢弘的庙宇、令人叹为观止的民俗文化,还有那或惊心动魄、或婉转隽永的家族陈年往事都随着时光的推移渐渐消逝。当我们惊叹于“逝者如斯”的时候,曾经被排挤在历史之外的普罗大众觉醒了,公民写史的潮流已经悄然形成。尽管是泥沙俱下,但这股浪潮毕竟撕开了官府对历史的锁禁,为整个民族的新生开启了大门。 为推动公民写史的持续健康发展,《看历史》杂志创设了“公民写史基金”,以“公民写史计划”的方式,资助全国各地自发的历史写作。其中包括推动全国中学生历史探究与写作的“中学生写史计划”。 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为全国中学生及中学历史教师搭建历史探究活动的交流与展示平台,推动中学生发现、记录、认知“身边的历史”; (2)通过历史探究活动,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途径,培养基本的历史认知能力; (3)通过历史写作,初步掌握历史书写规范和技巧,培养基本的历史书写能力; (4)通过比赛,深入交流历史探究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律,促进全国中学生历史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全面提高。 (5)增进中学生与长辈的经验分享,弥合代沟,促进家庭和谐。 (6)唤醒一代青年主动关注历史,寻求历史真相,明确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与使命,进而主动承担起家庭、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赋予的历史责任。 大赛要求(一)命题范围: 中学生历史征文大赛将始终围绕“发现身边的历史”这一基本命题范围,但为了突出重点,每届比赛都会设置一个更为具体的命题。 (二)参赛方式 个人参赛:全国初中生、高中生个人,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历史探究活动完成历史写作,经指导老师推荐可直接投稿参赛。 集体参赛:全国各地教研部门或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赛,历史老师负责指导,每个历史探究小组原则上不超过3人,参赛作品须经历史教研员或中学校长推荐方可参赛。 (三)内容标准 所有学生作品均要求一组两篇,分为A、B两文。 A文:探究活动成果。真实地记录通过探究活动所发现的历史。 A文的选题不能脱离“发现身边的历史”这一基本命题。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家人、家庭、家族及所在的城市、乡村——去发现和记录历史。因此,凡是与学生实际生活及环境关系不够密切的选题都不符合要求。 另外,“历史”(已经过去的人的活动)和“史料”(文物、遗迹、历史文献、音像资料甚至人的记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史料并不是历史本身,它只是历史信息的承载和记录。因此,单纯地罗列探究活动所获得的史料并不是历史写作。只有通过充分挖掘史料,在合理推测、论证的基础上还原形成的故事,才是我们所要发现的历史。 B文:探究活动总结。 B文不能泛泛地谈历史感悟。首先,为了评价学生的活动能力,交流活动经验,需要忠实地记录探究活动的过程。其次,对比活动前后,个人或小组成员对历史的态度、认识方法上的变化,总结本次探究活动的经验教训,即通常所说的历史感悟。因此,B文至少应该包含活动过程记录和历史感悟两个核心组成部分。 A、B两文应同时投稿。 作品展示组委会借助多种方式展示作品,供读者朋友学习、传播和收藏。其中属于书刊展示的获奖作品,将向获奖者免费赠送书刊样本。 1.腾讯网大赛网络专区:全程展示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用专题、特刊等方式,选登优秀作品;组织历史教师研讨大赛所涉历史教育重要课题,报道研讨活动、发表研讨作品。 3.《看历史》杂志:对每一阶段活动进行报道,并选登优秀作品; 4.出版优秀作品集 组织机构介绍《看历史》杂志社:由成都传媒集团主管主办,中国发行量、影响力最大的新锐历史杂志。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拥有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 评委阵容及简介高 毅 秦 晖 杨念群 陈 新 朱学勤 樊建川 赵亚夫 姬秉新 齐 健 黄牧航 李惠军 王 雄 郭富斌 魏恤民 张汉林 何成刚 夏辉辉 高毅 历史学博士,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兼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专治欧美近现代史、法国史,法国革命史国际委员会常委。 秦晖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史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青基会社区文化委员会委员、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方法》、《开放时代》、《中国学术》和《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杨念群 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 陈新 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教授。 朱学勤 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樊建川 商人,抗战、“文革”物品收藏家。现为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建川实业集团董事长、建川博物馆馆长、汶川地震博物馆馆长。 赵亚夫 赵亚夫,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曲江学者”、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历史学科首批专家,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与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首席专家,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姬秉新 姬秉新,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综合文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历史学科首批专家,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教育学会理事,甘肃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齐 健 齐健,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兼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名师成长研究会主任,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教育、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工作。 黄牧航 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史教育硕士导师组组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历史学科首批专家,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历史学科组组长,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李惠军 李惠军,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晋元高级中学名师,上海市普陀区“李惠军历史工作室”领衔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历史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任上海建平教育集团分校校长。 王 雄 王雄,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教师,扬州中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历史学科首批专家,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历史学科核心专家,全国历史教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专家,江苏省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历史学科组专家。 郭富斌 郭富斌,陕西省历史特级教师,西安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历史学科首批专家,中国历史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学法兼职教授、硕士生合作导师,陕西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魏恤民 魏恤民,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历史教研员,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历史专业兼职指导老师,广东省基础教育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汉林 张汉林,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中学历史骨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特约研究员,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历史学科核心专家,山东省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项目历史学科核心专家。 何成刚 何成刚,历史学博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历史教育研究。 夏辉辉 夏辉辉,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历史教研员,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历史学科核心专家,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学会理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特约研究员,“中国历史课程网”管理团队成员 相关活动1.大赛颁奖:通过媒体公布大赛评审结果,并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纪念品等。 2.开展“当代中学生历史意识调查”活动:结合本次大赛,组委会将与全国一些历史教育研究机构共同组织“当代中学生历史意识调查”,调查结果与分析报告,将在大赛颁奖时同步向社会公布。 3.举办“中学生历史教育研讨会”:根据大赛和“当代中学生历史意识调查”的结果,组委会认为条件成熟时组织中学生历史教育论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