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1870年
释义

1870年,庚午年,清穆宗同治九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天津教案、普法战争等大事件。

传统纪年

年号:清穆宗同治九年;庚午年(马年);

日本明治天皇明治三年。

大事记

英国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成的球和穿弦的球拍。

2月3日——美国宪法第15修正案通过,给予黑人投票权。

3月17日——诺曼底号邮船沉没。

5月25日——英国爆发爱尔兰自治运动。

6月21日——天津教案发生。

1870年4、5月间,天津发生多起儿童失踪绑架的事件。6月初,天气炎热,疫病流行,育婴堂中有三、四十名孤儿患病而死。于是民间开始传言怀疑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晃子,实则绑架杀死孩童作为药材之用。6月20日,一名被居民扭送官府的匪徒武兰珍口供中又牵连到教民王三及教堂。于是民情激愤,士绅集会,书院停课,反洋教情绪高涨。6月21日清晨,天津知县刘杰带人犯武兰珍去望海楼天主堂对质,发现该堂并无王三其人,也没有武兰珍所供的席棚栅栏。谢福音神父也已经与崇厚协商育婴堂善后处理办法。但当时已经有数千群众包围了教堂,教堂人员与围观的人群口角起来,引起抛砖互殴。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Henry Fontanier,1830-1870)要求总督崇厚派兵镇压,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在前往教堂的路上,与知县刘杰相理论,怒而开枪,不幸打死了知县的仆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破坏行动持续了3小时。6月24日,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抗议,而以法国为首。法国方面最初要求处死中国负责的官员,清朝方面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调查并与法国方面交涉,当时朝廷中的官员多数认为不要对其退让,不惜一战,情势紧张。曾国藩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首先对英国、美国、俄国作出赔赏以使最后能单独与法国交涉。随后经他调查之后,“确认”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事,于是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马宏亮、崔福生、冯瘸子等,行刑之日是10月19日),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而法国因随后发生了普法战争,无力注意东方事务,因此接受了这个条件。

7月13日至19日——1870年特大洪水:嘉陵江中下游和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区间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

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

9月1日——普法战争:色当决战。

9月2日——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建立共和国,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三个共和国。

9月19日——普法战争:普军包围巴黎。

9月20日——意大利攻占罗马,完成统一。

10月27日——普法战争:巴赞元帅率军在梅斯投降。

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出生

4月22日——列宁,俄国共产主义革命政治家(1924年逝世)

8月31日——蒙特梭利,意大利教育家(1952年逝世)

逝世

1月21日——赫尔岑。俄国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享年58岁。(1812年4月6日出生)。

6月9日——狄更斯,英国作家(1812年出生)

6月21日——丰大业,法国驻天津领事,在天津教案中被打死。(1830年出生)

7月26日——马新贻,清朝两江总督。(1821年出生)

12月5日——大仲马,法国作家(1802年出生)

历史记载

天津教案发生

咸丰十年(1860)《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搜罗爪牙,拐骗人口,强占民田,激起民愤。同治九年(1870)五月,教堂附设的育婴堂死去婴孩三、四十人,同时,拐骗幼童的事情不断发生。五月二十三日,数千民众激于义愤,前往教堂抗议,要求惩办凶手。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VictorFontanierHenri)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镇压。因崇厚只派去几名官弁,丰大业感到不满,于是又闯入崇厚衙门开枪恫吓,并捣毁衙门器物。归途中遇上天津知县刘杰,又开枪打死刘杰的随从高升。丰大业的秘书西蒙(Simon)也鸣枪威胁。民众怒不可遏,当场将丰大业及西蒙打死,接着鸣锣聚众,焚毁法国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英、美教堂,打死外国教士、商人二十人。事件发生后,法、英、美、俄、德、比、西等七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到天津、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赴天津“查办”,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判处民众二十人死刑,缓刑四人,二十五人充军,天津知府、知县也被革职遣戍,向外国赔款四十九万两,并派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法国赔礼道歉。

清廷改设北洋通商大臣

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咸丰十年底(1861),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随着通商事务的不断扩大,同治九年(1870)十月二十日,清政府决定裁撤三口通商大臣,改高北洋通商大臣,加“钦差”名义,例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交涉事务,兼督海防和办理其它“洋务”。每年海口解冻,移驻天津,冬令封海,再回保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