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逸川
释义

陈逸川,(1880一1959),原名泽霖,广东东莞塘厦四村庙岭人。法国教会中学毕业,日本军事学会肄业。1907年,在香港加入同盟会,曾任同盟会东莞分会会长。1912年8月,逸川任北京临时政府国会议员。1914年南下讨袁,后东渡日本任孙中山秘书。1916年返国,历任驻沪粤籍议员、广州非常国会议员、广东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大元帅府内政部秘书,军政府秘书等职。1923年至1933年间,曾任遂溪、普宁、龙川、南海等县县长。此后,在广州闲居。1938年,日军南侵,他避居高要县乡间。建国后,陈逸川任广东省文史馆研究员。1959年9月,在广州病逝。

中文名:陈逸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东莞塘厦四村庙岭

出生日期:1880年

逝世日期:1959年

职业:民主人士

毕业院校:法国教会中学

信仰:三民主义

参加革命

陈逸川青年时已表现出强烈的革命精神。读书时,他就时常回到故乡塘厦宣传三民主义。他的兄弟陈秋霖、陈孚木深受其影响。

不久,陈逸川去了香港,希望在那里实现他的革命理想。1908年,因革命党员来港数量逐渐增多,陈逸川等人开始负责组织民生书报社(后改名少年书报社)。这家所谓的书报社其实正是陈逸川等人掩护收留同盟会会员的所在。随着革命进程的变化,《中山文史(第56辑)》记载,1910年,冯自由辞去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一职,随后改选谢英伯为会长。谢英伯于1911年夏赴檀香山,“众举陈逸川代之。”

陈逸川的前半生与孙中山关系十分密切,在思想和行动领域,都可看出他紧跟孙中山的步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临时革命政府随后成立。据《东莞市塘厦镇四村志》记载,当时陈逸川与其他革命志士揭竿而起,率领国民革命军进入东莞城接收清朝县令的政权,先后光复东莞、宝安两邑。

1912年,陈逸川等人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东莞分部,陈逸川任部长。东莞分部的成立,无疑为东莞后来的革命进程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保护领袖

1912年初,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出任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不久,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4个政团组成国民党,陈逸川作为国民党党员在北京担任临时政府的国会议员。

1914年袁世凯称帝后,开始大肆拘捕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籍的国会议员,陈逸川闻风而走,逃过一劫。陈逸川随后南下上海、香港,追随孙中山开展讨伐袁世凯的运动。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后来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坚决讨袁。1915年,陈逸川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史料记载,陈逸川与孙中山关系密切,当时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操办婚礼事宜的正是陈逸川。

1916年4月27日,陈逸川随孙中山返回上海,再图革命。六年之后,一直跟随孙中山的陈逸川见证了陈炯明的叛变,并将孙中山从这次叛变中营救出来。《东莞市塘厦镇四村志》记载,1922年6月25日,陈炯明率兵炮轰总统府,欲置孙中山于死地。陈逸川等人扮作孝子,披麻戴孝,骗开位于双门底的城门,护送孙中山到天字码头,登上了停泊在白鹅潭的军舰离开广州。

1934年,陈逸川离开了政界,在广州过着隐居生活。1961年9月,陈逸川在广州病逝,享年81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