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议党锢 |
释义 | 东汉后期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桓帝时,宦官当权,政治黑暗。受到宦官压抑的官员,为挽救东汉王朝的通知,联合太学生抨击宦官集团,品评人物、裁量国政,从舆论上给宦官以巨大的政治压力,时人称之为“清议”。宦官遂诬告清议派领袖李膺、陈蕃和诸生徒结为朋党,诽谤朝廷。延熹八年(166年),桓帝下诏逮捕李膺等200余人,并称之为“党人”。后虽释放,但禁锢终身,永不叙用。灵帝即为后,在宦官要挟下,杀陈蕃,旋又捕杀李膺、杜密等百余人,株连六七百人。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又搜捕太学生和“党人”千余人。熹平四年(176年),竟下诏将“党人”的父子、兄弟、门生故吏及五服之内的亲族都免官禁锢。统治集团内部这次残酷的政治斗争,直至黄巾大起义爆发才宣告结束。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