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钱杜梅花图轴
释义

基本信息

【名称】《梅花图》轴

【作者】钱杜

【年代】清代

【类别】绘画

【材质】绢本、设色。

【规格】纵204.4厘米,横97.3厘米。

【收藏机构】上海博物馆收藏

藏品介绍

清代画家钱杜《梅花图》轴,该作品绘嶙峋老梅树一株,主干盘曲而上,冲出画外,又于树梢处折回,上下呼应,气脉相通,笔断而意周。枝头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或洁白、或粉嫩的梅花与铁骨铮铮的枝干相映照,清气袭人,颇有一番情韵。

作品赏析

在《梅花图》轴的画中,清代画家钱杜将梅枝和梅花搭配得疏密有致:长枝处花疏,短枝处花密;树枝疏散处花疏,交错处花密。由此可见,钱杜很好地把握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构图原则。他的梅画在遵循华光和尚“多而不繁,少而不亏”和扬补之“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论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如表现枝干的质感,他运用汤叔雅“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的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立干如龙,劲似铁;发梢如箭,短如戟”的画梅理论。图中,梅树的主干以淡墨绘出,以浓墨点苔,苍老古拙;分枝以中锋勾出,挺拔坚韧。画家运用书法的“飞白法”,并且运笔峭拔,顿挫有致,使转有方,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梅梢处贵直。钱杜画梅梢,将一笔拉到几尺长,使梅枝的梢头露出尖锋,或如铁鞭,或如鹤膝,或如弓梢,或如钓竿,突出了梅树的清高拔俗。画中的梅枝让人感到风神绰约、奕奕有致。

在画梅的意境上,钱杜博取诸家之长,既注重汲取赵孟坚梅画的幽冷疏散、王冕梅画的繁花瘦干,又注重融入自己的感受,表现梅花的寒香之气。为追摹金农,他将元人辛贡、王冕所创的粉、白梅法用于创作中。勾花点蕊,先以圈花法“一笔两顿挫”,简洁爽利,再施粉朱、铅白点染花瓣,清丽秀逸,有暗香浮动、神清韵幽之感。他表现梅花并不单求形似,更注重表现神韵,绘出了或娇艳、或清雅、或灿烂、或萧疏的梅花。在花的形态表现上,他运用汤叔雅“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谢,有落英”的理论,画出了老树枝的枝怪花疏和嫩树枝的枝密花繁。

总之,钱杜《梅花图》的行枝、布干、点花都是在他认真观察物象的基础上,运用较高的笔墨技巧绘成的。图中,繁花似锦,毫无妩媚、纤弱之态,而有清贞、孤傲之气,体现了画家不凡的创作功力。以繁梅的形式表现梅花清贞、孤傲的气概要比用疏梅的形式表现更难,可见画家绘画技巧之高。此图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观之,如感寒香浮动、身置天外。伊秉绶在钱杜的梅花画册上信手挥写“寒香千古”四个字。以这四个字评价钱杜此图,亦十分贴切。

画家简介

钱杜(1764-1844),清代画家。初名榆,字叔美,号松壶、壶公,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擅画山水,学文徵明工细一路,初自文伯仁入手,又上溯赵令穰、王蒙诸家,笔墨妍细,中带生拙,所作青绿山水,有装饰味。兼精墨梅,并能画人物、士女、花卉。亦工诗文,所著有《松壶画赘》、《松壶画忆》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