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信宏 |
释义 | 1 台湾流行乐团五月天主唱陈信宏,昵称阿信,1975年12月6日生于台北北投,毕业于台北实践大学室内设计学系,为台湾知名乐团五月天主唱,亦是知名词曲创作人。 ◎ 个人资料台湾第一天团五月天主唱 同时也是知名词曲创作者 滚石唱片三大难搞之一(阿信 光良 奶茶) 潮流服装品牌stay real的创始人\\设计者之一 相信音乐股东之一 本名:陈信宏 别名:鬓角王子、主唱大人、陈总裁、陈杏红、陈囧裁、信董、Y信、包子、某信、吖信、雨男、陈正妹、陈包子、陈阿信、陈大主唱、大宏、某包、陈姓少年、陈小信、老陈、陈诗人、陈小包、包子先生、包子同学、陈阿胖、杏红、陈雪梨、摇滚诗人、信王子、陈先生、肉粽哥、陈丢猴、陈腹黑、陈牙缝、信包、 陈雪球 、陈萌萌、陈迷妹、Mr.late、陈广告、包大人、Ashin Chen、海绵阿信、陈走神、陈空头支票.陈掰词、陈忘词、陈圆圆、陈小花、宏哥、臣姓洪、陈小老师、陈纯真、信爷、北投少年、陈删删 英文名:Ashin /ashin 生日:1975年12月6日 出生地:台北北投 祖籍:福建省泉州市 身高:180cm 体重:74kg (视发片与否而起伏跌宕) 血型:O型 星座:射手座 属相:兔 嗜好:吃饭睡觉 乐器:吉他、贝斯、架子鼓、键盘、手风琴、铃鼓、三角铁= = 喜爱的歌手:张雨生(最受音乐影响的一位歌手)、披头士(Beatles)、Guns N' Roses、罗大佑、伍佰、Mr.Children、王杰、苏慧伦(被阿信奉为女神) 圈内好友:五月天其他成员、周杰伦、刘若英、梁静茹、林俊杰、丁当、品冠、孙燕姿、王力宏、蔡康永、李宗盛、周华健、任贤齐、罗志祥、蔡依林、张韶涵、陈绮贞、严爵等 偶像:海绵宝宝 喜爱的卡通:《火鸟》、《海绵宝宝》、《keroro军曹》、《ONE PIECE》 喜爱的乐手:中国蓝/蓝陶(China Blue) 学历: 台北北投省国小6年7班(体育班) 台北北投国中3年21班 台北师大附中778班(美术班) 台北实践大学室内设计学系 接触音乐历程:So Band、Mayday 音乐经历:歌曲合辑、拥抱专辑制作 公司:相信音乐(现) 原公司:滚石唱片 品牌:StayReal 演出联系:海青 ◎ 作品创作◎ 专辑专辑 1998.07.08 同志2-拥抱(概念专辑) 专辑 1999.07.07 第一张创作专辑 专辑 2000.07.07 爱情万岁 专辑 2001.07.06 人生海海 专辑 2002.09.11 半成年主张(概念专辑) 专辑 2003.04.17 我们是五月天 专辑 2003.11.11 时光机 专辑 2004.11.05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专辑 2005.08.26 知足最真杰作选 专辑 2006.12.29 为爱而生 专辑 2007.07.20 Jump!离开地球表面 专辑 2008.07.29 大开天窗 专辑 2008.10.23 后青春期的诗 专辑 2011.12.16 第二人生 ◎ 单曲单曲 2002 我 单曲 2002.12.11 摇滚本事 单曲 2003.07 武装 单曲 2003.09.26 92全运会纪念EP 单曲 2004.03.05 听不到 单曲 2005.05.02 当我们混在一起 单曲 2005 花 单曲 2005.11.25 咸鱼 单曲 2006.02 Happy birthday 单曲 2007.09 年轻就要对味 单曲 2008.03 小太阳 单曲 2009.03.31 放肆 单曲 2009.06.16 DNA ◎ 为他人所创1999年.梁静茹《彩虹》 作词/作曲 2001年.刘若英 《年华》 作词/作曲;刘若英 《候鸟》 作词/作曲;任贤齐《好聚好散》 作词/作曲 2002年.黄玉荣《东海小王子》 作词;孙燕姿《王子面》 作词/作曲 2003年.朱孝天《啦啦啦》作词/作曲;周华健《意外的旅客》作词/作曲;梁静茹《Beautiful》作词;梁静茹《听不到》作词/作曲/编曲;李心洁《奢侈品》作词;江美琪《挥霍爱人的耐性》作词/编曲 2004年.梁静茹《燕尾蝶》作词/作曲 2005年.梁静茹《丝路》作词;孙燕姿《第一天》作词/作曲/编曲;谢霆锋《寂寞堂口》作词/作曲;王力宏《在梅边》作词;TWINS《瓶中沙》作曲 2006年.蔡依林《最终话》作词;梁静茹《可乐戒指》作词;丁当《可以不可以》作词;品冠《无可救药》作词;品冠《哄我入睡》作词/作曲/编曲;品冠《枫叶红面馆》作词;品冠《座右铭》作词;品冠《朋友变情人再变朋友》作词 2007年.丁当《白蛇》作词 2008年.刘若英《我很好》作词;杨宗纬《洋葱》 作词/作曲;丁当《走火入魔》作词/作曲/演唱;萧敬腾《疼爱》作词/作曲;品冠《那些女孩教我的事》作词/作曲;林俊杰《黑武士》作词 2009年.曹格《爱转动》作词with八三夭阿璞;丁当《花火》作词/作曲/演唱;黄鸿升《搞砸了》作词 2010年.SHE《SHERO》作词;刘若英《我不想念》作词with陈没;飞碟电台下午一点台歌 《飞碟一点通》作词with八三夭阿璞/作曲;刘若英 《给十五岁的自己》作词with施人诚;王力宏《伯牙绝弦》作词with八三夭阿璞;何韵诗《疯子》作词;丁当《亲爱陌生人》作词withMP廷廷 2011年. 吴海文《超级偶像》作词;井柏然《超自然》作词;任贤齐《光芒》作词with陈没;任贤齐《任性》作词with南瓜、八三夭阿璞/作曲with八三夭阿璞;黄鸿升《涩谷》作曲 ◎ 合唱曲目孙燕姿《王子面》、羽泉《在这一秒》、energy《秒杀》、陈绮贞《私奔到月球》、丁当《走火入魔》、《花火》 ◎ 未发表作品《女朋友》 为阿信的第一首创作 在念附中时作的(《鲁豫有约》玛莎爆料) 当时五月天投稿寄DEMO带给滚石的作品:《虚弱》、《金色大街》、《不见不散》、《八月爱人》 ◎ 得奖记录2005年.第五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 最佳编曲《燕尾蝶》 2006年.第一届华众曲宠金曲榜 - 最佳作词奖 第六届全球华语歌 曲排行榜 - 最佳作词奖《丝路》 2008年.2008年度TVB8金曲榜 - 最佳作词奖《抓狂》 2009年.Fresh Music Awards - 最佳作词《如烟》 HITO 流行音乐奖 - HITO作词人《后青春期的诗》 2012年.第十二届音乐风云榜 - 最佳摇滚歌手《第二人生》 ◎ 电影作品2001.05.18 候鸟 2002. 摇滚本事--第一部纪录片 2004.07.13 五月之恋 2006.10.13 《盛夏光年》电影《盛夏光年》主题曲 《不见不散》电影《不见》&《不散》主题曲 2010.08.13《近在咫尺的爱恋》电影客串评委一角 《突然好想你》为预告片主题曲 2011.09 《3DNA》(《追梦之旅》) ◎ mv作品导演篇:五月天《九号球》、《春天的呐喊》、《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阿信《Happy Birthday》、Magic Power《时间倒转》 客串篇:任贤齐&李心洁《风暴》、ENERGY《秒杀》、S.H.E《五月天》、八三夭《拯救世界》 ◎ 文字◎ 书籍五月天部分: 素人自拍 摇滚本事 天空之城 五周年特刊下课后,怪兽家点名 让我们永远混在一起--混过,爱过,纪念册 天使降临--为爱而生诞生日志 下一个夏季--真夏摇滚写真笔记 一千个世纪--为爱而生写真纪实 May-gazine 系列 阿信个人: 2006《happy·BIRTH·day-阿信—摇滚诗的诞生与转生》(有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两种版本) 2008《浪漫的逃亡》(暂时只有繁体中文版本) 2011「STAIRWAY TO HEAVEN 蜷川実花 X 阿信|天堂|影像书」(分为爱情角落、天堂阶梯版,仅封面不同) ◎ 专栏注解:诚品好读复刊《The Reader诚品·学》,新刊增辟了城市专栏,邀请了北京文化策展人颜峻、【台北音乐创作人五月天主唱阿信】,分别就各自生活的城市,从他们的自身的观察与生活体验,为读者们写作两地的城市观察。另外邀请了包括林盟山、余静萍、刘振祥在内等国内知名摄影师,轮番为新刊量身创作摄影作品。新刊增辟了城市专栏。 01.坏城 Bad City ;02.子宫之城 Matrix City ;03.聋哑之城 Deaf-mute City;04.游牧之城 Nomadic City 05.面孔之城 Face of City ;06.原乡之城 Homeland City;07.帷幕之城 Glass of City;08. 围城 A besieged City ◎ 翻译琼妮米契尔词 + 阿推 画 + 阿信 译 = Woodstock笔记书 阿推睽违6年唯一漫画作品 + 阿信首次投笔翻译歌词 + Joni Mitchell 40年淬炼民谣摇滚经典 作者简介:译 阿信 流行音乐天团五月天主唱 音乐创作人 Chinese Lyrics Translation: Ashin 歌词: 我曾遇见一个神的小孩/他正踽踽独行,形只影单/我问他正要去哪里玩/他对我说: 我正要去雅司各的牧场/我要去加入一个 摇滚乐团/我要夜宿在 大地的臂弯/我要试着解放灵魂 尽情狂欢 我们是散落的星骸/但依然各自灿烂/而我们终究回归 那片太初的花海 让我与你同行同在/让我抖落一身 人世尘埃/让我像是一个齿轮 依然旋转 或许那只是 似水流年里的片段/也或许那是 片段人生里的流转/就算迷失了我的存在/但你会学到 生命本是一场跌撞意外 我们是散落的星骸/但依然各自灿烂/而我们终究回归 那片太初的花海 当我们加入了WOODSTOCK时代/我们就成为了 五十万人堆起的城桓/弥漫着歌声 与庆祝的呼喊/我梦到眼前尽是 勇士们骑着枪杆/飞向无垠的天涯/幻化成无尽蝶海/振翅在我们的国境里外 我们是散落的星骸/但依然各自灿烂/而我们终究回归 那片太初的花海/在心魔利益威胁里 无法动弹/总有一天我们把自我夺回来/一同回到 那片太初的花海 ◎ 其他◎ 设计2006年.阿信与高中死党不二良了以及明基设计团队,历经八个月设计与开发全球第一部「musiQ MP3项链式 播放器」,经由两岸顶尖设计师与饰品工艺家共同开发而成,依据表面刻印之华美线条与象征性主图案的不同,?又可区分为『魔豆』(Magic Bean)与『钢铁之翼』(Steel Wings)这两款。 2007年.受娇兰之邀晋身珠宝设计师所设计作品. 又与不二良一起为BENQ设计了一款代表企业形象的公仔,这名叫「Jr.Q」又名「小Q 」的可爱公仔。 2007年.与不二良共同建立STAYREAL服装品牌,该品牌在台湾艺人间十分受欢迎。 2010年,“纯真年代”特展。 6月10日起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展出1个月. 台湾知名涂鸦艺术家KEA,不二良与五月天阿信的“纯真年代”特展。 3位艺术家作品各有特色,KEA创作充满诙谐讽刺,不二良走可爱童趣路线,阿信这次以新媒体艺术家身份,发表影音装置艺术,打造虚拟舞台,回到他最单纯创作者的纯真年代。 2011年,《STAY REAL DREAMS 一克拉的梦想》当代美学展 由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时艺多媒体与STAYREAL联手策展的《STAY REAL DREAMS 一克拉的梦想》当代美学展,由6/25至9/18,於华山1914文创园区-中四B馆展出,展览内容中集合了五月天阿信、聂永真、王建扬、不二良、古又文等五位优秀艺术家的创作,内容横跨音乐,设计,摄影,插画与时尚,藉由各种不同的角度,诠释新台湾制造、亚洲共鸣的当代美学! STAYREAL日本直营门市 [东京店] 东京都渋谷区神宫前3-21-20 TEL: +81-3-6804-6605 STAYREAL台湾直营门市 [忠孝店] 台北市忠孝东路四段205巷39号1楼 TEL: +886-2-8771-9411 [敦南店]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161巷61号1楼 TEL: +886-2-2772-7622 [西门店] 台北市武昌街二段85-4号1楼 TEL: +886-2-2371-9511 [一中店] 台中市一中街103之1号 TEL: +886-4-2225-7433 [堀江店] 高雄市新兴区仁智街255号 TEL: +886-7-221-5511 StayReal Cafe 东区後巷森林,找到一颗浸在咖啡里的星星 [StayReal Cafe]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177巷21号(原敦南二店) TEL: +886-2-2731-8011 STAYREAL香港直营门市 [尖沙咀店] 香港九龙尖沙咀广东道30号 新港中心 LG56 TEL: +852-2322-1560 [旺角店] 香港旺角亚皆老街8号 朗豪坊L6-11 TEL: +852-2322-5066 STAYREAL上海直营门市 [新天地馆] 上海市马当路245号 新天地时尚B101-B102 TEL: +86-21-3331-1611 [来福士馆] 上海市西藏中路268号 来福士广场4-21 TEL: +86-21-5302-0355 ◎ 代言五月天齐出马:1999-桂冠火锅料、2000-Lee(牛仔裤)、2000-Panasonic 家电、2000-福特汽车 ACTIVA、2000-防治艾滋、2000-动画电影「冰冻星球」装置公车、2001-统一咖啡广场、2001-网络三国(线上游戏)、2002-tower records唱片行、2003年全国运动会、2003-康师傅冰红茶(with小齐)、2003-奇迹Online(线上游戏)2004-年世界青少棒赛、2004-青岛纯生啤酒、2004-限量五月天纪念捷运悠游卡、2004-中华电信产品“F2”(Friend&Family)、2004-全家便利商店幸福会社甜点、2005-国泰世华W@Card信用卡、2005-客家桐花季、2005-BenQ、2005-Miracle金饰、2005-安丽希望工厂、 2005-Hope Maker、2005-Le power饮料、2006-Xbox360、2006-高邦服饰品牌、2006-冰纯嘉士伯品牌、2007-Hello Kitty活动、2007-惠尔康运动饮料、2007-福满多方便面、2007-老人家扶中心公益活动、2007-ibon购票系统、2008-高雄灯会艺术节、2008-黑松沙士、2008-三商美邦人寿、2008-青岛啤酒、2008-BenQ-T60、2008-BenQ-Joybook X31、2008-BenQ-T850、2008-BENQ Joybook S42 笔记型电脑、2008-BenQ-Joybook S42&S33W、2008-高雄汉神巨蛋、2009-棒球季OPEN、2009-PoloSporty代言、2009-碧柔男士、2009-美式橄榄球联盟(NFL)、2009-高雄灯会艺术节、2010-百事可乐、2010-康师傅食面八方、2010-Adidas清风系列、2010-三商美邦人寿、2010-MY MiNT薄荷糖、2010-全家便当、2010-Nokia X3-02、2010-台湾花博、2010-全家关东煮、2011-Audi A1、2011-全家饭团、2011-真旅网、2011-全家鸡腿饭、2011-Nokia X7、2012-北京汽车E系列、2012-全家饭团 阿信个人:2006.musiQ MP3项链式播放器、2007.法国娇兰彩妆(唇蜜、香水、珠宝)、2008.台北国际书展、2009.7-11心热圆咖啡 ◎ 主持电视:OK L'A 五月天(2001-2002 / TVBS-G) 广播:今夜好不好(2001 / 台北之音 ) ◎ 电影《五月之恋》 《近在咫尺的爱恋》 《追梦3DNA》 ◎ 家族背景2004年5月6日,在阿信祖母的告别式,黑道家族背景意外曝光,从父伯、叔叔到堂兄弟,不少都是“道上兄弟”。当天前来致意的还有竹联帮的帮主和信堂堂主及一票负责帮家属整理会场或保护大哥安全的“小弟”,由此可见陈家在黑道上的分量。而根据调查发现,阿信的父亲在五月天崛起前,曾开过应召站,还被警方查获过。除了报道阿信父辈年轻时混过黑道外,他同辈的堂兄弟,也有不少在黑道打拼,其中三年前因利益冲突,在已故议员陈进棋服务处遭枪击,导致半身不遂的台联帮分子陈文宗,就是阿信的堂哥。对于家世背景阿信一向低调,但是祖母告别式当天,黑白两道的名人包括了民进党立委林重谟、国民党文传会发言人蔡正元,以及竹联帮帮主赵霸子和信堂堂主小南都到场致意的牌场来看,阿信家族和黑白两道的深厚交情不言可喻。 “这一刻,感谢大家的关心,我很好。目前我在金华做校园演唱,不能亲自回应大家的关心,非常抱歉。自从我有印象开始,爸妈就一直很注重我们的成长,当我要开始读书时,爸妈带著我们一家人搬出了北投,只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环境、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我顺利的完成学业。至今我充满感谢。而我在出生之前,爸爸经营了一家(六三唱片行)唱片行,而留下了非常多的唱片和卡带。从小我就喜欢一张一张的找出来听,造成了我对音乐的热爱;现在也踏上了音乐的道路。在今年金曲奖的前不久,奶奶她因为久病离我们而去,全家人都陷入了不舍及伤心的情绪中,于是在拿到金曲奖的隔天,我马上回到奶奶的牌位前,把得奖的消息向她报告,也把这个奖项献给慈祥的她,希望可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最后,我为这次事件而受到牵连的团员跟家人们致上深深的歉意,未来五月天还是会诚恳的继续创作更好的音乐奋斗不懈,希望答谢大家也共同勉励无论是怎样出身或背景的人,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迎接属于生命的成功。” —阿信 〈我有我自己的路,有我自己的梦〉 ◎ 推荐◎ 书籍完全收无能;日本四季;无家可归的中学生;鹿男;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细胞反叛;海边的卡夫卡;24 个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的纪实小说;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恐怖的食品添加物;化学元素王国之旅;未央歌;涡虫;活着;孽子;一瞬之光;潜水钟与蝴蝶;夏宇诗集/腹语术;恶之花;神经外科的黑色喜剧;兄弟;我听到了幸福;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四喜忧国;我妹妹;城邦暴力团;陈文茜虚拟人生;怎样制造一颗核子弹;小王子;伤心咖啡店之歌;燕子;地底三万尺;挪威的森林;蓝侬回忆:1970年滚石杂志完整专访;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燕尾蝶;香水;自私的基因-我们都是基因的俘虏;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沃尔玛效应;别闹了,费曼先生:科学顽童的故事;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林盟山摄影集;寂寞的十七岁;时间之牢 ;金阁寺;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他们的第一滴泪;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底层的珍珠;旅行的艺术;安藤忠雄论建筑;想太多;爱情想太多;SANA恋爱ing;不让残酷的神支配 ◎ 电影摩托日记 Diarios de motocicleta;惊爆银河系 Galaxy Quest;爱情万岁;孽子;因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两杆大烟枪 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夜访吸血鬼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The Vampire Chronicles;圣诞夜惊魂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青蛙军曹 ケロロ军曹;关于莉莉周的一切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情书 Love Letter;东京物语 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 秋刀鱼の味;少林足球;海角七号;卧虎藏龙;金枝玉叶;泰坦尼克号 Titanic;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猜火车 Trainspotting ◎ 动画月亮的距离;小村故事;机器人比赛;哆啦A梦;青春战士;漂流教室;阿基拉;怪医秦博士;火之鸟-文库版;20世纪少年;军曹;海绵宝宝 ◎ 音乐歌舞伎町の女王;U218 Singles;黑梦;Come To Me;四次元 Four Dimensions;耳机里的新浪潮;故事-have not been to me;拯救世界 ◎ 作序一个人的KTV;旺福;盛夏光年;故事;追杀五月天;哈棒传奇;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亮哲X单车:花东冒险趣;树枝孤鸟;他们的第一滴泪: 马宜中和那些有故事的人;拯救世界;后青春期的诗;我,作词家:陈乐融与14位词人的创意叛逆 ;不让残酷的神支配 ◎ 语录◎ 笑笑语录1°我有个网友他说有一位五迷问阿信说:可不可以抱 阿信就回答 好呀 然后我那位网友五迷不知不觉的说出:好好唷~ 阿信就问他:那你要抱吗? 我那位网友没说话 阿信就说:不说 就默认喽 然后就抱下去 后来我那位网友就跟阿信说:谢谢 阿信就很得意的说:怎样 很有安全感吧 在旁的怪兽就说:自以为........ 2°相对论 阿信∶不要拿相对论考爱因斯坦,就像不要拿木炭烤肉 3°无题 阿信:第一点呢 就是五月天缺一不可;第二点就是饭前一定要洗手饭后一定要漱口,如果你是饭前漱口饭后洗手的话呢,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了 对不对啊各位?还有呢就是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空白五秒) 兽&莎&石:对对对........▔▽▔‖ 4°唱旧歌 串场讲话时(那时候好像电视有播live所以广告时就讲话 @@) 阿信:大家夏天都会干麻呀... 台下:@$#^@*!( (讲很多听不清楚) 阿信扳起手指头数:可以去海边玩呀.吃冰呀 还有什么...?还有五月天的新专辑呀!! 那时候气氛吵很热很热哦...然后他又说了一句 阿信:但是今天只唱旧歌 XDD (瞬间冷掉,然后就唱温柔) 5°自己会听 阿信:如果在收音机旁边的各位男性朋友喔.如果你有被你的姊姊强迫要听(五月天)的话,你 你就跟她手插腰说,你 你不用强迫我...我自己会听 6°阿信你很无聊哎 石头: 这里应该有我同学的学生,他在补习班教书,所以我要来找一下同学,XXX 你在哪里? (莫名其妙一堆人举手) 石头: 怎么多出十几个 (笑) 阿信: 无性生殖 7°醒睡之间 阿信:谢谢你们, 让我在有怪兽的地方睡著, 在有食物的地方醒来... 阿信:谢谢你们,让我在有朋友的地方睡去,在有音乐的地方醒来... 8°厌食症 莎∶阿信有厌食症,他看到食物就说∶我讨厌你!!"然后就把食物吃了 9°运动 Q:五个男人在一起会做什么运动啊? 阿信:平常我们 就是有一个特别的就是 没有运动 OS:我可以给他零分吗... 10°脱衣服 --淡水-- 阿信∶大家会不会热? 大家∶会~~~ 阿信∶会就脱衣服啊! 大家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 11°食物 今天的MTV敲三下有他们~主题是小时候的东西吧~播了"王子面"跟游鸿明的"红糖水" 结果播歌回来他们出现以下的对话~ #@$#@%@%@$@!$#@!%#@^%(我忘了) (忘了谁讲):刚刚有人说啊~红糖水到底是"红糖做的水",还是"红色的糖水" 阿信:这个下次遇见游大哥要好好的请教一下 怪兽:这就如姜母鸭到底是"姜母做的鸭"还是"姜做的母鸭" 阿信:这个就要好好的请教姜大哥了、 12° 阿信说要帮怪兽介绍新女友--------------如花~XDDDDDD!! 阿信:他很会按摩喔 还会帮你加强大腿内侧喔 你受的了吗!!XD[m 兽:(猛摇头) 今天西门町唱完志明与春娇,台下大家就大喊"舒服" 阿信∶你们前面这些怎么这么低级,而且谚明都还没使出绝招,你们怎么会舒服 阿信:你们这些女生 怎么听到舞女就那么兴奋 是不是有打工..... 台下:在金钱豹打工 阿信:金钱豹?是什么 我很纯洁....我只知道有台湾云豹...好像快决种了.谚明, 金钱豹是什么? 谚:ㄜ....就是........会招来金钱的豹...........XDDDD! 13°阿信是一直以来都很自恋吗? 还是最近才这样,最近总说些很欠扁的话 例如∶问大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歌迷∶好~~ 阿信∶我帅不帅? 还有,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管近看远看,还是一样帅。 14°书呆子 阿信:我..我学生时代就是个书呆子 怪兽:怎么可能人家说的书呆子是一直念书变成呆呆的 阿信:我是看到书就变成呆子 15°俗话 阿信∶俗话说的好∶搞笑有数 专辑要顾 16°成语分享 阿信∶夜路走多会遇到鬼 这是今天我们要跟听众分享的成语 17°传统 call-in:应该要去传统市场买传统的饮料喝... 阿信:那应该对传统中暑比较有用... 莎:那你的中暑可能是数码的 18°下饭 阿信∶你知道我的键盘型号干嘛 你要拿来下饭吗 (空白一秒XD) 19°忌讳 歌迷传真问:听了借问众神明 发现大家都很会唱歌 有可能再多唱几首吗? 阿信:....... 我最忌讳听到这种事情了! 玛:别这样 心胸宽一点 石:对啊 我们也不让你弹吉他啊~ 20°联考数学 阿信:我大学联考数学考了个不错的数字唷 听众:哦 真的吗 几分? 阿信:..................5分!!大家好 我们是"五"月天 哈哈 这个数字不错吧!! 21°音痴 阿信:哼 我国小还被老师评判是音痴。 结果 ! 哈哈 现在是五月天的主唱!!(得意) 玛:不过还是音痴啊!(冷眼) 22°处理 拥抱演唱之前,阿信说了一拖拉库的话,规劝大家今晚把握时机表白,结果现场出现此起彼落的『阿信我爱你』『怪兽我爱你』『玛莎~谚明~石头? 阿信∶『请大家不要跟五月天表白』 ,『我们处理不了那么多人耶』...哈哈。 23°海外 主播∶那你们接下来会到海外宣传吗 阿信∶嗯...海外喔..那可能要先学会游泳喔 阿给∶0分 玛莎∶不好笑 不要理他 他还没醒 24°大拿 五月天去给超级福满多做广告时 有人考他们什么叫“大拿” 阿信在题板上写了个“手太短”还在旁边画了个手 出题的人让他解释一下 阿信很认真地说“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如果一个人是大拿一笔的话,手一定超短。”众人晕@ @ 25°吃肉 阿信:这个很适合崇尚儒家文化的人吃,因为儒家文化都说,肉不正则不食吧,(指着一碟肉)这个肉超正的,很适合我这个儒家的书生来吃。 26°中暑 阿信:诶 你今年中暑过吗? call in的歌迷:还没有诶。 阿信:还没有吗?那我是不是要祝你中暑吃爱玉? 全场:- -|| 五月天:不中暑的最好方法就是 —— 不晒太阳多吹冷气。 27°打发 阿信:诶 这礼拜我们收的题目都是两三句就可以打发你的 吉他要去哪里买啊 乐器行 练团要去哪练啊 乐器行 好!我们可以进行下一个单元了... 28°坏小孩 阿信:其实大家会觉得玩乐团的小孩都很坏 其实不然 大家看彦明就知道了。 29°钻石 阿信:我告诉你现在是摇滚的钻石年代! 玛莎:为什么 阿信:你看摇滚乐团都坐到台北之音来主持节目了,你说不是钻石是什么。- - 30°睡多久 阿信:那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你一天要睡多少个小时才够咧? 玛莎:来阿信你先谈谈看你一天要睡多久才够 阿信:额,可以的话我一天要睡24个小时 怪兽:我就知道…… 31°借一点 今夜好不好call in的时候。在讲晚上睡多久 谚明:那你几点睡睡到六点多 fans:(因为课业很忙)差不多一点多,因为都在听你们的音乐啊 阿信:五个小时而已哦……那……你可以跟你姐借一点哦……她一天睡十个小时你才一半那~ (冷笑) 阿信:好啦,很难借我知道……所以你们常常听五月天的音乐哦…… fans:额,对啊 阿信:好啦,这样失眠也蛮值得的哦 32°黄金 谚明:但是你知道我们睡觉最黄金的……啊不……最好的……最黄金的时段…… 阿信:(笑)马桶里…… 33°加油 fans:我下礼拜要考试诶 玛莎:不过还是希望你可以多睡一点觉,因为4个小时是真的蛮少 fans:如果你们给我加油我就一定考很好给你们看 众人:真的吗?加油……加油……(很乱) 阿信:那你是要加95还98? (1秒空白) 众人:呵呵,没事没事(玛莎:怪兽!不要生气!不要生气!不要动手啦!) 谚明:你就当作没听到 阿信:对对对对对对…… 34°钱 阿信:谚明,所以你钱都是把它管理得很好吗。 谚明:还好啦。 阿信:我们其他4个人都拿钱去做善事,你知道吗。 谚明:诶?真的吗? 阿信:真的啊,我们都钱去救济麻辣火锅店的老板。 众人笑半天... 玛莎:你那什么救济啊! 35°今夜好不好 - 广播 (1)阿信:welcome to listen tonight good no good (好烂的英文) (2)传真问:请问你们最喜欢三张专辑的哪一首歌? (指五月天的前三张专辑) 阿信:嗯....我最喜欢周杰伦的龙卷风! 玛莎:ㄟˊ ~我也是耶! (两个笨蛋开始狂笑) 阿信:他又没说是哪三张...哈哈哈哈 36°芝士 阿信:芝士就是力量吃了芝士就有力量 (冷~) ◎ 经典语录太多太多...仅摘取部分. 1°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 2°五月天的歌迷,五月天来保护。 3°青春就是用力地奔跑,然后华丽地跌倒。 4°生命是无尽的长跑,我们需要各位的陪伴。 5°只照顾自己,不照顾别人,世界的路会越来越窄。 6°如果看到彩虹你会想去追,那说明我们是同一类人。 7°音乐是一个很重要的朋友,它陪我一直慢慢地走到现在。 8°谢谢你们,让我在有朋友的地方睡着,有音乐的地方醒来。 9°台上的音乐声会停,但是,每一个人,在心中的歌声不能停。 10°只有天空是没有人能够抢走的,只要我能抬起头,它都会陪着我。 11°就算这个世界被冰雪染白,我也会在世界的某一处为你倔强的绿着。 12°很多事情一开始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愿意相信,结果有时候还可能超乎预期。 13°有一天当你们手中的荧光棒 ,变成拐杖 ,拄来的那一天 ,五月天还是会为你们而唱。 14°五月天在摇滚乐的努力,可以说是拼尽全力,5年多来自由玩音乐,即便此刻的我一无所有,心中仍是光荣骄傲的。 15°如果有一天,你说你要走,我想我不会强求也不会挽留。只因为我能给你最好, 最多, 也是最美的温柔,你会听到我对你说:我给你自由,我给你自由,我给你全部全部全部自由。 2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员◎ 基本信息职称:研究员兼所长 研究领域:产业经济、科技管理、资讯科技经济学 Awards:Shin-Horng Chen、Meng-Chun Liu and Ku-Ho L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s and economic outputs: A reflection on the "high tech, high value-added" proposition”,第二届“台湾产经论文奖”,台湾产经建研社,2006年12月。 单位:第二研究所 ◎ 学历英国新堡(Newcastle)大学博士,1990年~1994年 台湾大学经济系硕士,1985年~1987年 台湾大学经济系学士,1979年~1983年 ◎ 经历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7月~ 迄今 清华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7~迄今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 A 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2004~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2001年~ 2009年2月 逢甲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6~2007年 交通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6~2007年 台湾大学EMBA班、台湾大哥大高阶主管班推广部兼任副教授,1999年~2001年 世新大学经济系兼任副教授,1999年~2000年 中华电信公司民营化专案小组委员,1998年1月~2000年 中央大学经济系兼任副教授,1997年9月~2000年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二研究所副研究员,1995年6月~1999年6月 国防管理学院企管系兼任副教授,1996年~1998年 英国新堡大学研究助理,1993年~1995年 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1987年~1989年 ◎ 期刊论文Shin-Horng Chen Yun-Chung Chen and Pam Wen (2009), “MNCs’ offshore R&D mandates and host countries’ locational advantag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China Information, Vol. XXIII, No.1, pp.159-187. (indexed by the Bibliography of Asian Studies, the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Abstracts, Rev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Review of Bibliography in Sinology, and 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Shin-Horng Chen (2007),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foreign R&D: The case of Taiwan”, R&D Management, Vol.37, No.5, pp.441-453, (SSCI). 刘孟俊与陈信宏(2007),“跨国研发网络与研发国际化:海外子公司的分析观点”,《台大管理论丛》,第十八卷,第一期,211-238页(TSSCI)。 Shin-Horng Chen and Pam Wen (2007), “Globalization, knowledge-based innovation: The changing economic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Macales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Shin-Horng Chen, (2004) “Taiwanese IT firms’ offshore R&D in China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Research Policy, Vol. 33, pp.337-349. (SSCI; 国科会一级期刊). 陈信宏(2004年),“B2B电子交易市集之经济效果与公平交易法”,《公平交易季刊》,第十二卷,第一期,1-34页。 陈信宏(2004)“研发国际化与地主国区位优势:旗舰级跨国企业在两岸研发中心之比较”,台湾管理学刊,2004年8月第4卷第3期(创新专刊),289-316页(TSSCI观察名单)。。 Shin-Horng Chen (2002)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ase of Taiwan”,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Vol.9, No.3, pp.247-264. Shin-Horng Chen (1997) “Decision-making in R & D Collaboration”, Research Policy, Vol.26, pp.121-135 (SSCI; 国科会一级期刊). 陈信宏、温蓓章(2009)“金融海啸后的国际大气候与台湾的对应之道”,《经济前瞻》124:92-97。 陈信宏、余佩儒与温蓓章(2008年),“台湾制造服务化的可能模式:借镜芬兰的政策观点”,《国际经济情势双周报》,第1667期。 “电信自由化下的市场竞争”,《自由中国之工业》,Vol.88,No.7,1~26页。 “知识经济下之台湾资讯与IC产业生产网路化”,《产业论坛》,第3卷第2期,pp165-191,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刘孟俊合著) “欧联知识经济发展架构与创新策略”,《国际经济情势周报》,1406期,6-16页。 “知识经济与台湾的经济结构及政策变革”(与刘孟俊合著),《经社法治论丛》,第30期,pp1-27,2002年7月。 陈信宏与温蓓章(2007年)“科技品牌与产业价值链的关联”,《技术尖兵》,第145期,24-26页。 (2007年)“制药大国、汽车大国:谁说印度只有IT产业”,《印度崛起》,109-134页,高宝书版集团。 陈信宏与余佩儒(2007年)“制造服务化:从BestServ计画看芬兰制造业发展策略”,《国际经济情势双周报》,第1640期。 陈信宏与温蓓章(2007年)“从韩国WiBro案例探讨台湾科技化服务业之发展”,《技术尖兵》,第146期,30-32页。 陈信宏与温蓓章(2007年)“推动台湾产业发展的引擎:服务业或制造业”,《国际经济情势双周报》,第1626期,5-12页。 Shin-Horng Chen (2007),”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Foreign R&D: The Case of Taiwan”,R&D Management, Vol.37, No.5, pp441-453, (SSCI)。 陈信宏、蔡慧美与温蓓章(2007年)“国际人才流动、政策趋势及我国的海外人才对策”,《台湾经济论丛》,第5卷第12期,28-45页。 陈信宏与温蓓章(2007年)“转变中的研发国际化新趋势与政策挑战”,《技术尖兵》,第150期,24-26页。 陈信宏与温蓓章(2007年)“科技品牌与创新能耐建立:从OEM/ODM到OBM”,《今日会计》,第107期,41-59页。 陈信宏与林欣吾(2006年)“强化知识创新人才之资源发展策略”,《经济情势暨评论》,第十二卷,第三期,1-24页。 陈信宏(2006年)“全球化对台湾科技产业在研发、品牌及人才的挑战”,《今日会计》,第103期,59-73页。 陈信宏与温蓓章(2006年)“创新能耐建立与科技品牌”,《技术尖兵》141。 陈信宏(2006年)“印度的崛起对世界经济秩序的意涵”,《全球工商》,第580期,6-12页。 Shin-Horng Chen, Meng-chun Liu, Jia-Zhen Chen and Chun-Hung Kuo (2005), “Raising R&D intensity: A strategy for Taiwan”, Asia Pacific Tech Monitor, Vol.22, No.4, July-august, pp.24-37. 陈信宏、刘孟俊(2005年)“解析高科技资讯电子业之经济产出”,《今日会计》,第99期,6-22页。 陈信宏、王文娟、刘孟俊与温蓓章(2005年)“经济发展动能与科技创新政策:台韩之比较”,《科技发展政策报导》,SR9411期,1276-1303页。 陈信宏、陈佳珍、郭乃峰(2005年)“两岸国际电信业务成长和经济发展关系之分析”,《台湾经济金融月刊》第41卷,第12期,49-59页。 陈信宏与刘孟俊(2005年)“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产出:检视“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科技发展政策报导》,SR9409期,1-20页。 刘孟俊、陈信宏与林昱君(2004),《研发国际化趋势下吸引外商跨大队台研发投资之策略》,经济专论,no.210,93年12月。 陈信宏与刘孟俊(2004年)“如何维护台湾产业聚落的优势”,《科技发展政策报导》,SR9312期,1-20页。 陈信宏、陈佳珍、郭乃峰(93年)“电信产业整体竞争力之国际比较”,《台湾经济金融月刊》,第四十卷,第九期,88-102页。 陈信宏与刘孟俊(2004年),“全球创新网络下台湾迈向竞争优势的定位与发展策略”,《经济情势暨评论》,第十卷,第一期,36-59页。 陈信宏、陈佳珍、刘孟俊(2004年),“台湾电信自由化效益之产业经济定量分析-以行动电话与国际电话市场为例”,《经社法制论丛》,第三十四期,199-230页。 陈信宏、张元杰、刘孟俊(2004年),“由国际经验论我国的产学关系”,《科技发展政策报导》,SR9303期,1-23页。 陈信宏与刘孟俊(2003年),“我国发展知识经济之政策改革架构”,《经社法治论丛》,第三十二期,115-159页。 Tain-Jy Chen, Gee San, Shin-Horng Chen Meng-chun Liu, and Jiann-Chyuan Wang (2003)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Networking: Toward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aiwan Economic Forum, Vol. 1, No.10,October,2003, pp.29-50. “跨国企业海外研发与发展中国家区位优势─以台湾为个案”(与刘孟俊合著),《科技发展政策报导》,第7期,pp539-558,2003年。 “从后SARS时代看两岸资讯流─以两岸在研发中心的竞合为例”(与刘孟俊合著),《国际经济情势周报》,第1502期,2003年。 “欧美的研发有限责任合夥制与技术创业”(与刘孟俊合著),《主要国家产经政策动态季刊》,第4期,pp55-60,2002年12月。 “美、日新兴服务业发展趋势—以数位内容产业及研发服务业发展为例”(与吴明璋合著),《主要国家产经政策动态季刊》,第3期,pp1-26,2002年9月。 “第三代行动电话之技术系统观”,《科技发展政策报导》,9108期,2002年8月。 “我国中央层级科技绩效评估体系改革架构之刍议”,《科技发展政策报导》,pp387-404,2002年6月。 “知识经济下之台湾资讯与IC产业生产网路化”,(与刘孟俊合著)《产业论坛》,第3卷第2期,pp165-190,2002年1月。 “Expected impacts of cross-strait trade on Taiw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ollowing WTO access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dustry of Free China, (2002), (with H-T Shih) "Expected impacts of cross-strait trade on Taiw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ollowing WTO access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dustry of Free China, (2002), (with H-T Shih) “从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看两岸的长期经贸互动”,《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通讯》,26-28页,2001年11月。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Local Capabiliti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aiwan,” East-West Center Working Papers Economic Series No.15, February 2001. (with Tain-Jy Chen and Meng-chun Liu). “Implication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for Taiwan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 Ng Chee Yuen and Charla Griffy-Brown(eds)(2001), Trends and Issues in East 2001,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okyo (with Tain-Jy Chen and Meng-chun Liu). “从知识的特质论知识经济之特质与内涵”,《科技发展策略报导》,pp.1245-1256,SR8910,2000年10月。 “全球运筹管理对台湾资讯电子业的影响”,《经济情势暨论文》,第6卷1期,pp.97-113,2000年6月。 “NII之科技评估”,《科技发展策略报导》,pp.925-936,SR8906,2000年6月。 “Telecommunications Liberalization in Taiwan : Initial Impacts,” Industry of Free China, Vo1.87, No.11, November 1997, pp.121-135. “Decision-Making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laboration,” Research Policy, Vo1.26, 1997, pp.121-135. “欧洲联盟合作研究发展计画”,《美欧月刊》,10卷9期,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台北,1995年9月。 ◎ 会议论文Meng-chun Liu and Shin-Horng Chen (2006), “Cross-border R&D Networks and International R&D: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aiwanese Fir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singhua-Stanford workshop on Greater China’s Innovative Capacitie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Beijing, China, May 20-21, 2006 刘孟俊与陈信宏(2009年),“善用台商布局全球优势,整合服务业能量”,〈2009全国商业发展会议〉,经济部,2009年12月17-18日,台北。 黄素珍与陈信宏(2009年),“善用科技能量,增进商业经营管理效率”,〈2009全国商业发展会议〉,经济部,2009年12月17-18日,台北。 Chintay Shih and Shin-Horng Chen (2009), “On Reform of Hong Kong’s Public Research Funding System”,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 January,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Hong Kong. 陈信宏与刘孟俊(2009年),“两岸产业合作与ECFA的相互关联”,发表于〈两岸经贸合作相关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WTO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2009年11月5-6日,台北。 CHEN, Shin-horng, YU, Pei-Ju, WEN, Pam and LIN, Alice, (2009). “Paradigm Shift of Manufacturing: A Proposed Strategy for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ICITI, 2009)~ Meeting Challenges with Innovation, sponsored by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Taipei, August 20-21, 2009. 陈信宏与李淳(2009年),“数位汇流服务与机上盒发展趋势”,发表于〈有线电视数位化政策白皮书研讨会〉,二十一世纪基金会,2009年8月6日,台北。 刘孟俊与陈信宏(2008年),“两岸产业技术交流合作模式与中介研究与建议”,发表于〈两岸合作及发展研讨会〉,中华经济研究院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2008年12月9-10日,台北。 陈信宏与刘孟俊(2008年),“东亚科技产业版图变迁与两岸产业科技交流:台湾观点”,发表于〈两岸合作及发展研讨会〉,中华经济研究院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2008年12月9-10日,台北。 陈信宏与温蓓章(2008年),“全球化与台湾产业聚落的演化”,发表于2008年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Clustering” 北京大学与名古屋大学,2008年10月17日~18日,北京。 陈信宏、蔡慧美与温蓓章(2008年),“人才国际移动趋势及台湾延揽海外人才对策”“两岸学术交流论坛—经济全球化与两岸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论文,2008年5月29日~30日,南京。 Shin-Horng Chen, “Taiwanese IT Industry’s Pathway to Innovation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paper presented at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Meeting in New York, September 12-13, held b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Shin-Horng Chen, Meng-chun Liu and Pam Wen (2006), “Global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and Reinven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Case of Hsin-chu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presented at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igh Tech Regions 2.0 – Sustainability and Reinvention", Stanford Project on Region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PRIE), Stanford University (in collaboration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Schoo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Taiwan), Stanford University November 13-14, 2006. Shin-Horng Chen, Pam Wen, Meng-chun Liu, and Xin-Wu Lin (2006), “Innovation Capability-Building and Technology Branding: From OEM/ODM to OB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positioning for Industrial Growth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through Innovation, sponsored by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Chung-Hua Institution for Economic Research, Taipei, August 3-4, 2006(submitted to Research Policy) Yuan-Chieh Chang, Shin-Horng Chen, Chin-Tay Shih, Ming-Huei Chen (2006), “Global R&D Strategy beyond Triad: A Study of MNE R&D Centres in Taiwan”, IAMOT 2006, Tsing Hua University, Beijing, May 22-26 2006, submitted t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SSCI). Shin-Horng Chen & Yun-Chung Chen (2006), “MNCs’ Offshore R&D Mandates and Host Countries’ Locational Advantag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submitted to China Information) 刘孟俊与陈信宏(2005年),“海外研发服务外包与台湾设计产业”,发表于2005年研发服务产业发展研讨会,经济部工业局主办,2005年11月11日,台北。 陈信宏与刘孟俊(2005年),“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产出:检视“高科技高附加价值”,发表于“2005产业科技创新:新价值创造的年代”国际研讨会,台湾经济研究院主办,2005年8月25-26日,台北。 Shin-Horng Chen、Meng-Chun Liu and Ku-Ho Lin (2005),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s and economic outputs︰A reflection on the "high tech, high value-added" proposi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05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w Value Creation Era”, Taiw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August 25-26, 2005, Taipei (submitted to Research Policy). Shin-Horng Chen、Meng-Chun Liu、Jia-Zhen Chen and Chan Hsiao (2004) “The strategy for raising R&D intensity of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04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Growth Engines of the Innovation-driven Economy”, Taiw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August 19-20, 2004, Taipei. 刘孟俊、陈信宏与欧宜佩(2004年),“产业聚落与生产力-台湾ICT产业实证研究”,发表于2004年工业技术研究院第二届产业群聚发展研讨会,工业技术研究院主办,2004年5月24-25日,新竹。 “两岸实质经济整合与国际创新网络”(与刘孟俊、史惠慈合著),发表于the Sixth Scholarship Conference on the East Asian Econom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dvancement主办,11月,日本福冈。 Shin-Horng Chen, “Taiwanese IT Firms’ Offshore R&D in China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2003 产业科技创新关键年代的政策与挑战国际研讨会,2003年10月30-31日,台北,台湾经济研究院主办。 Shin-Horng Chen, Meng-chun Liu and Hui-Tzu Shih (2003), “R&D Services an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 Taiwanese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AT10 Research Conference: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Policies for the Service Sector in Asia, held by Normura Research Institute, Tokyo, February 20-21. “台商在大陆从事研发趋势对台湾科技创新之影响”(与史惠慈、高长合著),2002年创新科技政策研讨会,91年12月10-11日,中华经济研究院主办。 “知识经济时代之产学关系”(与刘孟俊合著),发表于“第七届梁国树研讨会”,台湾大学经济系主办,2002年9月27日。 “中国大陆科研环境变迁对台湾研发创新的影响”(与史惠慈、傅丰诚合著),发表于2002年亚太地区产业科技创新竞争与区位优势分析国际研讨会,台湾经济研究院主办,2002年8月15-16日,台北。 “B2B电子交易市集之商品市场竞争效果与竞争法”,发表于“电子商务、产业经济与法律”研讨会,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2002年6月21日。 “知识经济与台湾的经济结构与政策变革”,发表于“海峡两岸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华经济研究院主办,2002年1月,台北。 “Expected impacts of cross-strait trade on Taiw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ollowing WTO access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dustry of Free China, (2002), (with H-T Shih)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ase of Taiwan”, special issue: A New divide in Industry Dynamics: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diffusion,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Vol.9, No. 3, (2002, forthcoming). “研发联盟推动机制之关键因素”,《2001年两岸科技政策论坛》,pp5B01-5B22,2001年12月11日至12月13日,国科会及技术处主办。 “入世对台湾制造业的冲击”,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后两岸港澳经贸关系之变化研讨会,香港崇正总会、中华港澳协会、岭南大学,香港,2001年11月23-24日。(与史惠慈合著)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ase of Taiwan”, paper submitted to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November 2001). “China's Impacts on Taiw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ollowing WTO Access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paper presented at the Greater China and the WTO Conference held at the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Hong Kong, 22-24 March 2001.(with Hui-Tzu Shih)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Local Capabiliti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aiwan,” East-West Center Working Paper Economic Series No.15, February 2001 (with Tain-Jy Chen) “Taiwan's Transition from an Industrializing to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merging Network Economy and East Asian Market Integration Workshop held at the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January 2001, Tokyo (with Meng-Chun Liu). “知识经济下之我国资讯与IC产业产业生产合球化”,电子商务与台湾的产业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台北铭传大学,2000年12月30日。(与刘孟俊合作) “知识经济时代之新思维”,亚洲展望会,日本松本市,2000年10月28-29日。(与刘大年合作)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aiwanese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EAN Roundtable 2000.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s in Southeast Asia: The Challen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12-13 October 2000. (with Meng-chun Liu). “Implication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for Taiwan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rends and Issues 2000 Workshop. Tokyo 25-26 October 2000 (with Tain-Jy Chen and Meng-chun Liu) “策略联盟与产业竞争力之提升”,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中经院与社科院,中国哈尔滨,2000年8月14-15日。(与刘大年合作) “Fostering Supporting Industries in Taiwan” ,Nov. 2000.,发表于生产力中心举办之国际研讨会, (with Tain-Jy Chen) “Taiwan as a Node of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Taiwan's Role in the Region,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 D.C. , April 5,1999 (with Da-Nien Liu). “The Future Role of Taiwan in Stabiliz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Southeast Asian Trade and Economics: Domestic Reform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ast West Center, University of Hawaii, Honolulu, March 4-6, 1999 (with Da-Nien Liu). “电信自由化下的市场竞争”,台湾的电信开放自由化研讨会,台湾经济学会主办,台北,1998年5月2日。 “Internet经济分析之基础”,网路效果与外部性研讨会,中华经济研究院及台大多媒体与网路产业研究中心主办,台北,1998年5月2日。 “如何建立科技专案执行之多元、竞争机制”,体检产业科技政策及管理制度研讨会,立法院科技协进会主办,台北,1998年2月21日。 "Decision-making in R & D Collaboration : A UK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cific Bas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Chung-Li , June 15-16, 1996. "Telecommunications Liberalization: A Taiwanese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ighth Annual East Asian Seminar on Economics ,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and CIER, Taipei , June 19-21, 1997. ◎ 研究报告《中国大陆地方产业科技发展策略与两岸竞合》,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9年12月。 《车载资通讯技术应用下的示范区域效益分析与评估之研究》,车载资通推动办公室委托,2009年12月。 《“搭桥专案”的深化策略研究》,搭桥专案推动办公室委托,2009年12月。 《先进制造系统之创新策略与政府政策》,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9年12月。 《地方创新系统网络连结的政策研究》,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9年12月。 《政府促进跨国合作研发计画之作法研究》,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9年12月。 《电动车产业发展及研发网路之研析》,金属工业研究中心委托,2009年12月。 《数位汇流政策白皮书》,科技顾问组委托,台湾通讯学会执行,2009年10月。 《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之影响评估》,经济部国贸局委托,2009年7月。 《系统性科技化服务创新研究:以经济部的U-Care与慢性病医疗照顾计画为例(1/2)》,国科会委托,2009年7月。 Study on the Trends in Pub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s in ICT R&D in China, India and Taiwan, and on the Globalisation of R&D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ir Innovation Systems in ICT, sponsored by European Commission's Institute for Prospective Technological Studies,2009年5月。 Hong Kong Innovation Project, sponsored by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香港汇贤智库),2009年4月。 《电动车辆产业推动及环境面之探讨研究》,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委托,2009年3月。 《中国大陆自主创新的相关发展与台湾的对策》,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8年12月。 《台湾IT产业的技术与营运模式创新策略决策支援平台》,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8年12月。 《机动性议题分析及产业技术政策专业幕僚及咨询服务》,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8年12月。 《推动前瞻研发与国际创新连结之政策研究》,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2008年12月。 《我国智慧型车辆产业发展之策略与规划分析与建议研究》,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2008年12月。 《全球化与开放创新趋势下之创新政策研究》,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8年12月。 《台湾制造服务化可能模式、效益与策略》,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8年12月。 《国家创新政策的演进:由国家创新系统迈向地方创新系统的政策设计》,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8年12月。 《中国大陆的国际技术合作策略与对两岸产业创新竞合的影响》,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8年12月。 《智慧车辆谘议小组推动》,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委托,2008年10月。 《自由化政策下电信零售价格之管制》,台湾电信产业发展协会委托,2008年1月。 《机动性议题分析及产业技术政策专业幕僚及咨询服务》,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7年12月。 《九十六年度台日科技交流与合作计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委托,2007年12月。 《台湾IT产业的技术与营运模式创新策略决策支援平台》,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7年12月。 《国家创新体系转型下科研经费补助机制之探讨》,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7年12月。 《研究园区与产业聚落发展策略:国际比较》,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7年12月。 《产业核心能耐与制造系统之研究》,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7年12月。 《政策导向应用计画之推动策略》,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7年12月。 《中国大陆创新体系之进展与台商于当地之创新连结》,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7年12月。 《96年度国际经贸事务研究及培训中心》,经济部国际贸易局委托,2007年12月。 《两岸经贸政策谘询-高科技产业之两岸分工与互动(以资讯通讯业为例)》,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委托。 《即时性议题研究-中国积体电路产品加值退税制度对我经贸利益之影响评估》, 《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与运输规划作业关联分析之研究(1/2)》,交通部运输研究所委托,2007年11月。 《我国2015年智慧型车辆产业发展愿景》,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委托,2007年10月。 《跨国企业海外研发与地主国之创新联结》,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2007年7月。 《全球产业科技竞合与价值创造之创新政策-机动型议题分析及产业技术政策专案幕僚谘询服务》,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6年12月。 《品牌导向之技术创新策略》,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6年12月。 《服务创新系统与服务创新》,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6年12月。 《我国2015年智慧车辆产业发展愿景:先期研究》,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2006年12月。 《跨国企业海外研发与地主国之创新联结》,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2006年12月。 《对照台湾研发国际化的两个面向》,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6年12月。 《主要国家吸引人才政策之研究》,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托,2006年1月。 《促成于2006年达成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3%目标之配套政策研究》,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5年12月。 《中国大陆的技术国家主义与产业标准发展政策及台湾之对策》,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5年12月。 《机动性议题分析及产业技术政策专业幕僚及谘询服务》,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5年12月。 《台、韩与中国大陆经贸互动关系之比较》,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托,2005年11月。 《跨国企业的海外研发布局: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比较》,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委托,2005年7月。 《两岸电信服务业市场开放之影响评估与研究》,交通部电信总局委托,2005年6月。 《台日科技交流与合作计画》,行政院国科会委托,2004年12月。 《产业科技创新相关调查之产业研发议题综合分析》,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4年12月。 《促成于2008年达成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3%目标之配套政策研究》,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4年12月。 《经济部产业科技审查作业改进之研究》,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4年12月。 《中国大陆旗舰型企业之技术发展策略与两岸产业科技竞合分析》,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4年12月。 《机动性议题分析及产业技术政策专业幕僚及谘询服务》,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4年12月。 《国际经济情事定期报导暨国际经济动态指标》,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托,2004年7月。 《印度经济发展与台印经贸合作策略之研究》,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托,2004年7月。 《两岸投资环境变化及我国投资政策之因应与调整》,经济部投审会,2004年12月。 《外商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的策略分析及其对台湾产业创新政策的影响》,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3年12月。 《我国电信自由化效益分析》,交通部电信总局委托,2003年12月。 《我国WTO电信服务业自由化》,经济部国贸局委托,2003年12月。 《建构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下的法律谘询支援体系之研究》,经济部国贸局委托,2003年12月。 《大陆的科技人才跨境流动政策与趋势及其对两岸产业科技竞合的影响》,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3年12月。 《贸易趋势预测季刊之编撰-台湾总体贸易季模型之应用》,经济部国贸局委托,2003年12月。 《大陆投资监测资讯系统》,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3年12月。 《东南亚与大陆台商之投资与营运之比较》,台湾工商协进会委托,2003年8月。 《第十四届东亚经济研讨会》,行政院国科会、外交部、行政院经建会委托,2003年9月。 《先进国家与我国的大学之产业创新绩效和活络产学关系政策兴革之研究》,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2年12月。 《两岸产业科技政策演进对两岸经济、产业与技术竞合之影响--机动性议题分析及产业政策幕僚谘询服务》,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2年12月。 《大陆科研机构的体制调整及其对大陆产业创新的影响》,经济部技术处委托,2002年12月。 《扩大延揽海外科技人才》,经济部投资处委托,2002年12月。 《产业聚落对产业竞争力之影响》,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托,2002年12月。 《配合WTO服务贸易谈判,研提进一步落实服务业国际化之具体推动方案》,经济部国贸局委托,2002年12月。 《侨外投资事业对外投资事业及大陆投资事业营运状况调查分析》,经济部投审会委托,2002年12月。 《APEC知识经济之科技驱动力整合型计画》,行政院国科会委托,2002年12月。 《NII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台湾资讯软体协会转委托,2001年12月。 《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产业互动及调整》,工业局委托,2001年12月。 《我国电信自由化效益分析》,交通部电信总局委托,2001年12月。 《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对我国经贸之影响》,经济部研发会委托,2001年12月。 《因应经贸环境变迁我国产业政策调适之谘询与研究—两岸小三通对金马工业之影响评估》,经济部工业局委托,2001年12月。 《知识经济下产业计画策略及产贸会筹办》,工业局委托,2001年12月。 《提升政府科技资源与预算配置效率之前置研究—推动前瞻决策模式与科技评估模式之建构》,国科会委托,2001年12月。 《从整合国际多边经贸组织之功能以建构我国中长期产经政策》,经济部工业局委托,2001年12月。 《如何在兼顾我国政经利益下积极参与APEC活动》,外交部委托,2001年12月。 《因应经贸环境变迁我国政策调适之谘询与研究—知识经济新产业之孕育措施》,经济部工业局委托,2001年12月。 《企业研发联盟推动计画先期研究-企业研发联盟机制研究》,资讯工业策进会委托,2001年12月。 《网际网路限制竞争行为之规范研究-以网路市场地位之认定与限制竞争行为为核心》,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委托,2001年12月。 《主要国家发展知识经济与知识产业之政策研究》,经济部研发会委托,2001年12月。 《欧美科技工业区数位通讯及管理等公共设施建置及营运之研究》,经济部研发会委托,2001年12月。 《知识经济时代之产业发展策略》,经济部工业局委托,2001年12月。 《数位科技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之研究》,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托,2001年12月。 Shin-Horng Chen and Tain-Jy Chen (2001)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local capabiliti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aiwan, East-West Center Working Paper Economic Series No.15, February. 《如何在兼顾我国政经利益下积极参与APEC活动》,外文部委托,2000年6月。 《两岸经贸互动对我经济承受力之影响-加入WTO前后之比较研究》,国安局委托,2000年1月。 《亚太电信中心计画执行成果之研究》,经建会委托,1999年8月。 《马来西亚发展高科技产业之对策及对我国可能影响》,经济部研发会委托,1999年6月。 《竞争政策下策略联盟之扩展》,工业局委托,1999年6月。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影响评估-对外国产生经贸效益之分析》,国贸局委托,1999年6月。 《竞争政策下策略联盟之扩展》,工业局委托,1999年6月。 《第二阶段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防治费之费率,徵收方式及影响冲击研究》,行政院环保署委托,1998年6月。 《台湾总体贸易季模型之应用贸易趋势预测季刊》,国贸局委托,1998年6月。 《因应国际经贸环境变迁我国产业政策调适之谘询与研究》,工业局委托,1998年6月。 《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应用推动专案计画-NII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台湾资讯软体协会委托,1998年6月。 《APEC投资自由化之影响产业别比较研究》,经建会委托,1998年6月。 《经贸特区之规划推动计画-中华专案》,经建会委托,1998年3月。 《乌拉圭回合协定既有议题与新增议题未来发展对我国产业之影响》,经济部工业局委托,1997年6月。 “OECD国家及东欧(含独立国协)各国经济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之影响”五年总结告》,经济部工业局委托,1997年6月。 The Impact of Investment Rule-Making and Liberalization: The Comparisons of Case Studies Among Member Economies,行政院经建会委托,1997年6月。 《我国参与OECD之产业委员会和资讯电脑暨通讯政策委员会之研究》,经济部工业局委托,1996年6月。 《科技专案直接委托业界研发之可行性研究》,经济部技术处委托,1996年4月。 ◎ 时论“全球化与台湾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经济前瞻》112期(2007/07/05),页52-59。 陈信宏、温蓓章,“解读全球车辆产业价值重构趋势”,《经济前瞻》111期(2007/05/05),页112-116。 陈信宏、温蓓章,“数位家庭产业发展技术因素与韩国政策之借镜”,《经济前瞻》106期(2006/07/05),页92-98。 陈信宏、林欣吾、温蓓章,“国际人才流动趋势与台湾的发展隐忧”,《经济前瞻》106期(2006/07/05),页104-112。 陈信宏、温蓓章,“揭开台韩经济发展动能消长之面纱”,《经济前瞻》,103期(2006/01/05) 页94-101。 陈信宏、陈佳珍,“前进印度市场之策略”,《经济前瞻》103-109,101期,94年9月5日。 陈信宏,“两岸的产业竞合已经超越制造生产层次”,《经济前瞻》,100-105,100期,1994年7月5日。 陈信宏,“印度的经济发展”,《经济前瞻》,83-88,97期,1994年1月5日。 “面对研发国际化趋势,台湾发展研发中心应有更宏观的策略”,《经济前瞻》no.96,1993年11月。 “电信自由化对台湾经济的影响”,《经济前瞻》,72期,2000年11月。 “知识经济与APEC之合作”,《主要国家经贸政策月刊》,2000年5月。 “西欧五国总体经济情势与展望”,《经济前瞻》,67期,2000年1月。 “新加坡的资讯科技应用宏图”,《东南亚经贸报导月刊》,1998年8月。 “如何建立科技专案执行之多元、竞争机制”,《经济前瞻》,57期,1998年5月。 “欧洲联盟经济问题回顾与展望”,《经济前瞻》,55期,1998年1月。(与吴秄玲合写) “资讯科技协定对我国产业发展之影响”,《资讯通讯》,台北市电脑公会,1997年4月。 “资讯科技协定与产业发展”,《经济前瞻》,50期,1997年3月。 “我国电信与通讯业之发展与政策”,《经济前瞻》,47期,1996年9月。 “英国公部门的改革”,《经济前瞻》44期,1996年3月。 “西班牙的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经济前瞻》,42期,1995年11月。 ◎ 专著Chintay Shih and Shin-Horng Chen (2010), “On Reform of Hong Kong’s Public Research Funding System” in D. Fuller (ed.), Innovation Policy and the Limits of Laissez-faire: Hong Kong Polic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algrave. 陈信宏(2009年),“ECFA与两岸产业合作交流”,朱敬一、林碧炤与刘大年主编,《ECFA开创两岸互利双赢新局面》,远景基金会,157-177页。 Meng-chun Liu and Shin-Horng Chen (2008), “Cross-border R&D networks and international R&D: A study of Taiwanese firms”, in Henry S. Rowen (ed.), Greater China's Quest for Innovation,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hin-Horng Chen, Meng-Chun Liu and Ku-Ho Lin (2006),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s and economic outputs: A reflection on the "high tech, high value-added" proposition”,第二届“台湾产经论文奖”,台湾产经建研社,2006年12月。 Meng-chun Liu and Shin-Horng Chen (2005), “International R&D deployment and locational advantage: A case study of Taiwan”, in Takatoshi Ito and Andrew K. Rose (eds.),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ast Asi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Shin-Horng Chen (2004) “Knowledge intensification in Taiwan’s IT industry”, in Tain-jy Chen and Joseph S. Lee (eds.), The New Knowledge Economy of Taiwan, Cheltenham, UK and Northampton MA, USA, Edward Elgar. Shin-Horng Chen and Meng-chun Liu (2002),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aiwan experience”, in Chia Siow Yue and Jamus Lim (eds.) (200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si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hin-Horng Chen and Meng-chun Liu (2001), “Taiwan’s transition from an industrialising Economy to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 Seiichi Masuyama and Donna Vandenbrink (eds.) Towards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East Asia’s Changing Industrial Geography, Tokyo: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and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Tain-Jy Chen, Shin-Horng Chen and Meng-chun Liu (2001) “Implication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for Taiwan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 Ng Chee Yuen and Charla Griffy-Brown (eds.) Trends and Issues in East Asia 2001,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okyo. Shin-Horng Chen (2000) "Telecommunications liberalization: A Taiwanese Perspective", in T. Ito and A. Krueger (eds), Deregulation and Interpendenc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2000. "Taiwan's active role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P. Chow and B. Gill(eds), in Weathering the storm,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Washington, D.C. (with Da-Nien Liu) Shin-Horng Chen、Meng-Chun Liu and Ku-Ho L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s and economic outputs︰A reflection on the "high tech, high value-added" proposition”, 第二届“台湾产经论文奖”,台湾产经建研社,2006年12月。 Shin-Horng Chen (2006),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Global R&D Strategies: The Case of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R&D Interplay in Northeast Asia: Global Corporate Strategy and Host Countrie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sponsored by Samsung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The Shilla Hotel Seoul, Korea, February 24th, 2006(已由Samsung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出版为电子书;submitted to R&D Management). Shin-Horng Chen and Pei-chang Pam Wen (2006), "Globalization, Knowledge-based Innovation and the Changing Economic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已被接受; 将于2007年出版在Macales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刘孟俊与陈信宏(2006),“跨国研发网络与研发国际化:海外子公司的分析观点”,《台大管理论丛》,(已被接受,将于2007年出版)(TSSCI)。 陈信宏(2006年)“两岸产业科技政策演进对产业技术竞合之影响”,2006产业技术白皮书,483-493。 陈信宏(2006年)“吸引跨国企业在台设立研发中心之推动策略与展望”,2006产业技术白皮书,495-504。 Shin-Horng Chen (2004), Knowledge Intensification in Taiwan’s IT Industry, in Tain-Jy Chen and Joseph S. Lee (eds.), The New Knowledge Economy of Taiwan,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陈信宏(93年),“攻克创新赤字的指南针”,《创新经济成功密码》,经济部技术处,119-140页。 陈碧芬与陈信宏(93年),“欧洲联盟向3%挑战”,《创新经济成功密码》,经济部技术处,99-118页。 Meng-chun Liu and Shin-Horng Chen (2003), "International R&D Deployment and Locational Advantage: A Case Study of Taiwan",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December. 陈信宏与刘孟俊(2003年),“跨国企业海外研发与区位优势”,单骥与王弓合编,《科技产业聚落之发展:矽谷、新竹与上海》,国立中央大学台湾经济研究发展中心与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资讯服务中心出版,92年10月。 Shin-Horng Chen, (forthcoming; accepted in September 2003) "Taiwanese IT Firms' Offshore R&D in China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Research Policy, (SSCI). Shin-Horng Chen, Meng-Chun Liu and Hui-Tzu Shih, “R&D Services an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 Taiwanese Perspective”, East-West Center Working Papers, Economic Series No.52, March 2003. 陈信宏、刘孟俊与史惠慈(2003年),“两岸实质经济整合与国际创新网络”,马洪与盐谷隆英主编,《经济整合过程中东亚经济的前景》,香港科文出版公司。 陈信宏与刘孟俊(2003年),“知识经济下的产学关系”,林建甫主编,《知识经济与研究发展:纪念梁国树教授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大学经济系出版。 陈信宏与史惠慈(2003年),“台湾资讯电子业的两岸研发国际化与国际创新网络”,单骥与王弓合编,《科技产业聚落之发展:矽谷、新竹与上海》,国立中央大学台湾经济研究发展中心与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资讯服务中心出版,1992年10月。 “B2B电子交易市集之商品市场竞争效果与竞争法”,《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单骥与刘静怡主编,国立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出版,1991年12月。 《两岸加入WTO对台湾制造业的冲击:微观分析》,中华经济研究院,当前经济问题分析序列18号,2001年12月。(与史惠慈合著) "The future role of Taiwan in stabiliz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M. Montes and G. Chu (eds), Southeast Asian Trade and Investment: Post-Crisis Reform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ast-West Center: Honolulu, Hawaii, 1999.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The Impact of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in APEC: Policy Review and Case Studies, APEC: Singapore, 1998.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The Impact of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in APEC: Policy Review and Case Studies, Singapore, APEC. (NOV. 1998). Collaboration in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ts Nature, Rationale and Geography, CIER Economic Monograph Series, No.37, Chung-Hua Institution for Economic Research, Taipei, May 199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