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晓云 |
释义 | 1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晓云,常做人名,在中国较为常见。比较出名的有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副教授,画家,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浙江大学教授,村官等。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 学术兼职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学术委员 《电影艺术》编委 教育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委(第4届)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第12、13、14届) 浙江省电视牡丹奖电视剧评委(第13、14届) ◎ 个人简历1979年9月-1983年7月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3年8月-1985年3月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1985年3月-1985年7月 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任教(援藏) 1985年9月-1986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 1986年7月-1993年7月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1993年7月-2007年11月 浙江大学中文系、新闻与传播学系任教 2004年9月-2007年7月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7月12月-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任教 ◎ 主要著作1、《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9月 2、《绚丽的时空——电影电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9月 3、《视觉神话——影视文化的深层结构》,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4、《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5、《新中国电影史话》,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6、《电影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7、《中国当代电影》,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8、《我的秘密之花》,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9、《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10、《理论与批评:电影的类型研究》(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6月 ◎ 主要论文1、《电影明星、视觉政治与消费文化——当代都市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明星》,《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2、《电影画面:象征的构成与意义的产生──新时期电影语言发展的一个侧面》,《当代电影》1989年第1期(收入《当代电影美学文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1月) 3、《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当代电影》1993年第6期(收入《中国电影年鉴1994》,中国电影出版社) 4、《武打片散论》,《当代电影》1994年第4期 5、《美国电影:话语霸权与意识形态神话》,《当代电影》1998年第2期 6、《纪实风格与平民意识——对一种影视文化现象的描述与批评》,《当代电影》1998年第5期 7、《影视文化:工业时代的视觉神话》,《当代电影》2000年第6期(收入《谁在说话——中国文化年报(2001年版)》,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8、《后电影:理论与创作》,《当代电影》2001年第2期(收入《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学林出版社2003年5月) 9、《中国电影:类型建构与产业化发展》,《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 10、《2005年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 11、《中国电影批评的两难困境》,《当代电影》2006年第2期(收入《中国电影批评(2000-2006)》,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2、《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另一种现实”》,《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 13、《中国电影的身体转向——近期中国电影中的身体呈现与身体焦虑》,《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 14、《“重建电影研究”》,《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 15、《2006年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当代电影》2007年第1期 16、《<三峡好人>》(对话),《当代电影》2007年第2期 17、《<剃头匠>》(对话),《当代电影》2007年第3期 18、《街道、漫游者、城市空间及文化想象》,《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 19、《试论“西部电影”的神话意识》,《电影艺术》1989年第5期 20、《论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循环怪圈》,《电影艺术》1993年第3期 21、《期待视野与视野融合——影视欣赏心理散论》,《电影艺术》1994年第2期 22、《黄建新电影:现代城市空间的建构及其意义》,《电影艺术》2005年第5期 23、《“天狗”的“愤怒”与另一种“现实”》,《电影艺术》2006年第4期 24、《想象的“温暖”与重构的“现实”——对《第三种温暖》的一种解读》,《电影艺术》2007年第3期 25、《当代大学生电影观念管窥》,《电影通讯》1991年第10期 26、《电影色彩:富有意味的造型元素》,《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27、《众声喧哗与个人独白——对中国电影研究现状的一种描述与批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8、《革命历史阅读记忆影像表达——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一种阐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29、《2004年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0、《大学电影教育:在数字化繁荣的背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收入《北京影视艺术研究报告2006》,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传承与梳理:高等电影教育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31、《新世纪以来中国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转型》,《艺术评论》2007年第10期 3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2期 33、《2001-2004年中国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1期 34、《电影文化的多元建构与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4期 35、《2005-2006年中国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1期 36、《中国当代城市电影的观念冲突》,《戏剧艺术》2000年第1期(收入《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2月;《拓展中的影像空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37、《重构神话——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文化的特征及其走向》,《戏剧艺术》2001年第1期 38、《三位一体:政治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试论中国当代电影的历史走向》,《艺术百家》1992年第3期 39、《神圣的祭奠——论女性在中国电影中的位置》,《艺术百家》1994年第1期 40、《怪圈:有意味的形式——对谢飞影片的一种阐释》,《艺术百家》1995年第1期 41、《女星家族:从显赫到衰落——对中国电影文化现象的一种描述》,《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 42、《孤独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一》,《文艺评论》1990年第4期 43、《荒诞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二》,《文艺评论》1991年第2期 44、《电影中的性:观念的拓展与表现的惶惑》,《文艺评论》1993年第1期 45、《艰难的超越──论新时期电影的道德价值取向》,《艺术广角》1987年第6期 46、《抽象化:“探索电影”的走向》,《艺术广角》1988年第3期 47、《论近期中国电影的现代主义倾向》,《艺术广角》1989年第5期 48、《女性神话母性情怀男性视点──谢晋电影研究之一》,《艺术广角》1991年第2期 49、《寻觅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三》,《艺术广角》1991年第6期 50、《平面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四》,《艺术广角》1992年第5期 51、《神秘:电影之魅》,《艺术广角》1996年第6期 52、《重写历史——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一点思考》,《艺术广角》1997年第6期 53、《温馨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五》,《艺术广角》1999年第1期 54、《视听震惊与恐怖体验——对一种观影心理的描述》,《艺术广角》1999年第4期 55、《明星:作为一种神话》,《艺术广角》1999年第5期 56、《历史传奇与现代故事——对张艺谋电影的一种阐释》,《艺术广角》2000年第3期 57、《网络时代的电影》,《艺术广角》2001年第1期 58、《文化误读与审美错位——对近年华语电影创作的一种认知》,《艺术广角》2002年第2期 59、《电影类型模式的反思》,《艺术世界》1992年第1期 60、《“新潮电影”的色彩语言》,《百家》1989年第2期 61、《误入歧途:娱乐电影的危机》,《电影文学》1989年第9期 62、《当代电影的困惑》,《艺术界》1989年第9-10期 63、《论电视观众的审美经验》,《求索》1991年第2期 64、《当代地方文化建设刍议》,《浙江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65、《论当代电影的伦理超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青年教师论文专辑1987 66、《论新时期电影中象征的构成与读解》,《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67、《重读<人生>和<老井>》,《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68、《戏剧化:观念的回归与创作的误区──论一种电影现象》,《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69、《教化还是娱乐——对电影功能的一种理解》,《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70、《1979-2005年中国城市电影研究综述——兼及电影研究思维与批评方法的反思》,《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71、《革命记忆与爱情呈现——论中国当代电影的一个基本主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72、《精神传承与形式转换——从夏衍电影改编实践看一种改编观念》,《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3、《张艺谋的电影传奇》,《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74、《电影:科技与艺术的互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75、《当代军事电影:英雄模式的困惑──当代军事电影研究之一》,《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76、《先锋电影的回归》,《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77、《对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结构的思考》,《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78、《双生花:一种电影叙事模式》,《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79、《中国电影的角色错位——论电影与文学、电视的关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80、《明星现象的文化批判》,《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81、《批判精神的丧失与电影批评的缺席》,《文艺报》1999年11月6日 82、《戏剧化:当代电影的误区》,《文论报》1993年3月6日 83、《商业电影:令人忧虑的创作倾向》,《文论报》1993年6月5日 84、《中西电影:形态与功能的差异》,《电影文化论丛》,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 85、《大学影视教育与当代影视文化》,《电影电视走向21世纪》,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5月 86、《对话:一种改编观念——对夏衍电影改编的一点思考》,《夏衍论——纪念夏衍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9月 87、《中国文化的影像表达——跨文化视野中的华语电影创作》,《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9月 88、《沉沦与救赎——谢晋电影的主题阐释》,《论谢晋电影续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12月 89、《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电影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90、《亚洲类型电影与产业化发展》,《中国电影新百年:合作与发展——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5月 ◎ 研究课题1、《梦幻与神话》,杭州大学董氏基金1995年 2、《电影与现代神话》,浙江省社联2000年度重点课题 3、《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研究》,浙江大学董氏基金2001年 4、《电视剧策划与市场调研》,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 5、《中国当代影视文化研究》,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2001年 6、《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文化分析》,浙江省社联2002年度重点课题 7、《中国当代电影:批评与阐释》,浙江省200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8、《中国电影的身体政治(1979-2005)》,浙江省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获奖成果1、《对话:一种改编观念——对夏衍电影改编的一点思考》,中国文联2000年度文艺评论奖三等奖,2000年 2、《喧哗与骚动——中国当代城市电影的观念冲突》,第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1999年 3、《重构神话——对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文化特征及其走向的一种描述与批评》,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2000年 4、《中国文化的影像表达——跨文化视野中的华语电影创作》,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2001年 5、《论电视观众的审美经验》,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993年 6、《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届“学会奖”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999年 7、《电影学导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三届“学会奖”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2004年 8、《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浙江省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优秀奖,2003年 9、《众声喧哗与个人独白——对中国电影研究现状的一种描述与批评》,浙江省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优秀奖,2004年 10、《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浙江省教育厅2000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0年 11、《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1年 12、《电影学导论》,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 13、《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浙江省社联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 14、《视觉神话——影视文化的深层结构》,浙江省社联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3年 15、《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教师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 16、《视觉神话——影视文化的深层结构》,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教师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 17、《拓展教学时空,强化综合素质》,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997年 18、浙江大学1999年“姚连生基金”奖,1999年 2 复旦大学副教授◎ 简介陈晓云,心理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受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技术支持专家、韩国首尔大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心理援助专家。 获奖成果:获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第十四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课题研究一等奖,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市级社科成果一等奖,以及复旦大学2005、2009年度“优秀导师”等十余项奖励。 课题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科研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其中主要研究兴趣为就业与福利心理、金融风险认知与决策,领导行为、压力管理,社会动机与幸福感、网络群体心理、电子政务。 部分论著: 专著:1.《就业行为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经济福利的心理保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1.The Mental Model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Asia Research Network, VOL.6,No.2,summer,2009,P56-57。 2.The Basic Model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Civil Service Reform in Chin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etence of Civil Servic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14,No.2,2009.9 ,P53-61。 3.公共物品的价值——对外部负效应的支付意愿研究[J].心理科学.2001,3. 4.转型期我国女性高工作卷入形成机理及政策调控[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5.劳资矛盾心理契约预警机制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2期。 6.劳动力市场利益均衡机制的运行现状与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4期。 。 3 画家画家陈晓云的简历 1971年出生于湖北 1991—1992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 1999年“超市”当代艺术展,上海 1999年“物事人非”摄影展,上海 2000年“家”当代艺术展,上海 2000年“惰性与伪装”纸本艺术展,上海 2000年“IN”艺术展,南京 2001年“附体”影像艺术展,杭州/上海/北京(策划并参展) 2001年“看得见的城市”录象艺术展,澳门 2001年“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德国 2001年“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节,杭州 2002年亚太录像展》,悉尼 2002年世界各地精选录象艺术展,澳门 2002年“丰收”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 2002年《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声音和录象艺术展,昆明 2003年中国独立时代:电影及录象展,香港艺术中心 2003年后感性—内幕,北京 2003年“少数服从多数”当代艺术展,上海(策划并参展) 2003年“多制式”国际录象短片节,上海 ◎ 陈晓云的艺术世界陈晓云无疑是中国当代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才华在高亮的尖叫声里并伴着粗陋,他的才华充沛到表达才华的方式就是浪费。他的艺术作品里,他充沛的力、聪敏、才华和原质的力比多聚合成粗糙简洁充满强度的表述。 在《个人乌托邦》(2003, 摄影) 里,抱着梯子的陈晓云悬在空中,天空里飞满了砖头,这个经常抱着梯子的男人,总是无处可逃。梯子是攀爬是逃离是向上的延伸,梯子带着一个人从一个水平面升到另一个水平面,可是抱着梯子的男人并不知道他要去哪里,抱着梯子的男人只有一个上升的欲望。 2005年的装置《圆周率》是椅子的一脚被固定在衣橱的一角,椅子环绕这一点飞速旋转。在限定之中的逃逸又始终被拽回这个圆心,是造成旋转的原因,而在不断飞速逃离的过程中距离从未超过半径,如此循环往复挣扎的是速度和旋转的悲歌。 陈晓云无疑是中国当代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才华在高亮的尖叫声里并伴着粗陋,他的才华充沛到表达才华的方式就是浪费。他的艺术作品里,他充沛的力、聪敏、才华和原质的力比多聚合成粗糙简洁充满强度的表述。在这里,他是那个干嚎而无声的口型。在 2003 年的装置《亲爱的,告诉我吧》中,陈晓云的傀儡小人出现了,这个有着尖尖的帽子和没有进化完全的尾巴的小鬼坐在一只巨大的喇叭口里,喇叭的身体部分向后收缩延续伸展盘旋成一条蛇的身体。金属的巨大喇叭把存在于想象中的细小声响扩大无数倍,金属质地里被盘旋而无限扩大的呐喊,从细小扭转的蛇的身体里穿过,向前冲盈到无限空间。金属揉捏的戴尖帽子半人半兽的小鬼是他自我爱护的现世的欲望。 2005 年陈晓云拍了一些比较干净的照片:海岸线上的高楼将画面切割成上下两半,上半是天,下半是海。海里,一个赤膊上身的男人在看报纸,哦,《 HOW IS TODAY 》。如果疏离就意味着梦境,那么陈晓云也是梦境的,陈晓云的梦境充满断裂,力在其内部的自我折断和神经质的表现方式:横冲直撞,突兀的僵直,没有出口的粗暴,来自四面八方的折合,原始的力的盲动,充满了性的暗示。 因为可以漫无边际,所以必须嘎然而止。在其早期的录像《向夜晚延伸的若干个瞬间( 1 )》( 2002 ),他不得不节制地屡屡采取中断。像刀片那样把暴力归整到顶点。所以他的作品直接、粗暴、原生,又有一种数学意义上的单调、明了、割断。 值得关注的是,陈晓云自称近期创作的《抽》、《拉》 2 部录像 " 区别于以往对情境错觉的影象体验,在最新的录象创作中开始更关注录象语言的简单和力量、意志和神话 " 。在《拉》中,全部影象仅仅记录了男人和一根绳子之间的搏斗,而绳子的另一端,所有被牵引和需要抗拒的力量都在画面之外,抱着梯子的男人开始拉起绳子,但是一样事出无因,就像在世界上所有的女人都叫 " 丽丽 " 一样(《丽丽皇后的花园》, 2004 ,电影),仅仅被欲望牵引。在这部主题明确的短片中,他将节奏拿捏地十分到位,彩色黑白、虚实、快慢之间,对各种影象语言的掌控利用结合地非常完美。从彩色的写实的紧张的 " 拉 " 的运动切换到黑白的影子的梦幻的 " 疲软 " (那终于被拿在手上的成团的绳子)最后进入缓慢的梦境和墙壁上飘忽单薄的投影,几乎完美隐喻了一个性爱的过程。 ◎ 作品4 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 简介陈晓云(1910—1944),女,原名陈素英,又名挺然、继芳,慈溪三七市(今属余姚)人。 ◎ 生平1924年冬小学未毕业辍学,次年改名陈晓云,考入宁波女子中学。1927年弃学回家,被迫完婚,未几出逃,执教镇海新仓小学,经斗争终获离婚。1938年移教鄞县梅园乡沿山小学。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改名陈挺然,任梅园乡公所经济干事。次年秋,中共梅园区工委建立,任书记。1943年秋任梅园乡民主乡长,为浙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政权女乡长,以对敌斗争坚决、关心群众受人拥戴。1944年4月,被国民党顽军郭青白部逮捕,4月30日被害于鄞西石岭下坟弄。 5 浙江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198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执教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援藏)、杭州大学中文系、浙江大学中文系,现为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副主任、教授、北京电影学院(blog)博士研究生,教育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电影艺术》编委、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理事、浙江省电影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影视艺术》学术委员,曾任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委、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浙江省电视牡丹奖电视剧评委、边缘行走——中法影像艺术节之中国非主流电影回顾展评委。主要从事影视研究与教学,兼及影视创作、影视节目策划和杂志编辑。 ◎ 作品《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 《绚丽的时空——电影?电视》 《视觉神话——影视文化的深层结构》 《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新中国电影史话》 《电影学导论》、《中国当代电影》 《我的秘密之花》等 ◎ 获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2000年度)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第8、9、10届)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会奖”(第1、2、3届)等20多种奖项 6 四合社区主任◎ 巧搭平台 促就业“多亏陈书记帮我找了份工作,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问题啊!”家住四合社区二小区的下岗工人蒋锡翠感慨地说。前不久,陈晓云通过多方联系,终于帮她找到了一份做保洁的工作,每个月近800元的收入大大缓解了她家的生活压力。在四合社区,不少像蒋锡翠这样的“4050”就业困难人员通过陈晓云和她创建的职介中心,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社区职介中心的建立,源于陈晓云的一次日常走访。她发现,辖区内许多30到50岁的人,因为没有什么技术,都闲在家里。陈晓云决定利用社区平台,创办职介中心。她通过入户调查、电话联系等方式采集务工人员信息,详细了解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情况,四处收集各种用工需求。她还积极与辖区共驻共建单位联手开办美容美发等各种就业培训班。仅2009年上半年,四合社区职介中心就免费为30多名无业人员找到了新的工作。 ◎ 远程教育 助民富“有一种生态环保养猪法,能够在养猪生产上节约饲料、兽药等费用,提高生猪生长速度,增大养殖效益……”从陈晓云这个年轻娃口里讲出这么专业而且极有价值的话,着实让养猪大户刘顺华大吃一惊。老刘一时来了兴趣,及时利用远教平台获取的相关信息,革新了自家的饲养技术,没想到还真就大赚了一笔。从此,他成为远教站点里的常客,村民们也开始相信远程教育,信任陈晓云,要购买什么新产品,学习什么新技术,都请她帮忙,冷清的远教站点变得热闹起来。 一年来,陈晓云大力推广远程教育,累计开展远教集中学习达40余次,培训群众达500余人次,为村民查找相关资料300余份,远程教育真正成了居民致富的新桥梁。 ◎ 培育文明 育新风来到社区不久,细心的陈晓云发现: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不少人成天靠搓麻将打发闲暇时光。陈晓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打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社区。她利用各种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她积极发动居民为“5·12”地震灾区捐款4万余元;通过“无毒社区”的创建,关心和帮教吸毒人员;大力开展“好儿媳”、“和谐家庭”等评选活动…… 乒乓球台建起来了,坝坝舞跳起来了,社区里邻里互助的多了,崇尚科学的多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文明、和谐的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 7 中共永兴县委办公室主任陈晓云,男,汉族,湖南省永兴县人,196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4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永兴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1984.02~1989.07 永兴县城郊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 1989.08~1994.03 永兴县柏林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1994.04~1996.06 中共永兴县委副科级组织员、县农村党支部建设整顿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组织部机关党支部书记 1996.07~1998.10 中共永兴县委正科级组织员、组织部干部干审组组长 1998.11~2001.02 永兴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1.02~2002.11 永兴县马田镇党委书记 2002.12~2007.05 永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兼马田镇党委书记 2007.06~2007.09 永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2007.10 中共永兴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8 上海画家陈晓云陈晓云,出生于1969年,上海人,毕业于东华大学,曾经参加上海美术家协会首届创作研修班进修学习,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创作沙龙会成员,上海版画会会员,擅长油画及版画。2007年荣获网易中国书画年度人物评选“最值得推荐艺术家”称号。《在艺术》杂志推荐艺术家,网易lofter首位应邀纯绘画类入驻艺术家。作品《红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收藏,作品《示》系列为香港视觉中心收藏。 作品展览经历: 1993年 第四届全国小版画展 展出地点:香港、呼和浩特 1994年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展出地点:上海美术馆 1994年 上海第四届版画汇展 展出地点:上海美术馆 1999年 上海青年美展 展出地点: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00年 香港、上海版画联展 展出地点:上海、香港 2000年 全国小版画精品展 展出地点:上海、保定、南京 2001年 青年美展 展出地点: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01年 上海江南之春画展 展出地点: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07年 上海市民美术大展 展出地点:上海美术馆 2007年 “与鱼喻”个人画展 展出地点:上海半岛艺术馆 2011年 I can pay 艺术节 展出地点:上海世贸商城 主要群展经历: 1992年 "空框"画展 展出地点:上海 1994年 "街"展 展出地点:上海 1999年 亚洲三地艺术邀请展 展出地点:上海、大板、釜山 2001年 "星汇"画展 展出地点:上海大剧院 2005年 热*(画展) 展出地点:青岛 2010年 "渐变"上海美协创作展 展出地点:上海虹桥现代艺术馆 9 兰州大学教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