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释义

基本信息

文化遗产名称: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所属地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

遗产编号:Ⅱ—38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四川省茂县

遗产级别:国家

遗产简介

羌笛是一种由两根长约15至20厘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的民间竖吹乐器。它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赤布苏、沙坝地区的羌笛是秦汉战乱年间由南迁的羌族人从西部地区带来的。据史料记载,西汉前,羌笛面上有四孔,公元1世纪时由音乐家京房加一高音按孔,成为五孔。东汉马融在《长笛赋》中曾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发展到近代,羌笛已成六孔。由此推断,羌笛的存在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羌笛的声音常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羌族人民常用它来抒发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种种情感。常演奏的曲目有《折柳词》、《思想曲》、《莎郎曲》等。

羌笛吹奏主要采用鼓腮换气法,一口气可吹奏几分钟,即使是一首简单曲调,其技艺性要求也很高。另外,羌笛在吹奏中还有喉头颤音、手指的上下滑音等技巧,加之双管制作的律差、双簧共振的音响,其音质和旋律独具特色。

制作羌笛一般选用杆直、筒圆、节长,且头尾粗细较均匀、竹肉厚薄有度、质地坚韧、纤维细密、不易开裂的箭竹为材料,并根据筒管的长短、厚薄、大小测定音准,孔距必须精确相等,否则音准不一。

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除了世代口传心授外,羌笛也成为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羌笛的音律、音色、吹奏技巧独具特色,是我国民族乐器宝库中难得的珍品。

传承人

龚代仁,男,羌族,1934年生人,务农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师承羌笛大师龚派传人龚代谱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传统演奏曲目和羌笛制作上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其制作的羌笛曾在日本、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演,其中《丰收庆》在国际民间艺术节上获一等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