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龙暴动 |
释义 | 天星小轮加价事件,亦称九龙骚动,发生在1966年香港。事件由天星小轮加价港币5仙(香港对英文cent的音译,即分)引起。市民上街抗议加价,引起九龙连续2个晚上出现骚乱。港英政府出动军警镇压,最后造成1人死亡,18人受伤,1800多人被捕。 起因1965年10月,来往香港岛中环及九龙尖沙咀的天星小轮向政府申请加价,将头等收费由2角增加至25仙,3等收费则维持1角不变。在市区中心横渡维多利亚港的天星小轮是当时香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社会上对小轮加价反应强烈,认为将起带头作用;舆论一般大举反对。当时之市政局民选议员叶锡恩在11月收集超过2万个市民签名,反对天星小轮加价。1966年3月,咨询公共交通公具收费的交通咨询委员会开会,除叶锡恩外,其他委员一致赞成批准天星小轮加价。委员之一简悦强更表示,不愿乘搭头等的人可以选择搭3等,引起公众更大反感,一时间舆论哗然。 经过4月4日上午,27岁的青年苏守忠(后来出家,法号曜乐法师)身穿写上「支持叶锡恩」、「绝食」、「反对加价」的外衣,到中环天星码头站立,进行绝食抗议,引来途人围观。4月5日下午,警察以阻碍通道(阻街)罪名,拘捕苏守忠。当日晚上,约1000人聚集在尖沙咀,沿弥敦道游行,支持苏守忠及反对加价。4月6日,苏守忠在西区裁判处受审,香港及九龙出现零星示威。入夜后开始有人在弥敦道向巴士掷石及放火。晚上8时,约300人向油麻地警署掷石及玻璃瓶。防暴警察加以驱散;但人群在弥敦道再度聚集,电影院散场后人数更倍增。暴徒在各处放火,并且抢劫商店,攻击消防局及公共设施;警察更成为袭击焦点。防暴警察以催泪弹、木弹及实弹镇压,当晚发射催泪弹772枚、木弹62枚、实弹62发。驻港英军亦加入协助,步兵配上刺刀上阵。400人于当晚被捕。港督戴麟趾于凌晨宣布宵禁。4月7日晚上,旺角弥敦道再有人聚集,继续放火烧车和抢掠商店;数百人更企图向油麻地警署及旺角警署纵火。1名青年死亡,4人受伤,200多人被当场拘捕。4月8日,政府宣布提早至19:00宵禁,军警预先布防,并且警告会以实弹镇压骚乱。同时便衣警察大举出动搜捕怀疑滋事份子。骚乱于当晚得到平息。4月9日,超过300人在法庭受审,多数为15至25岁之青年,大部份人被判刑。宵禁最终在4月10日解除。 影响九龙区商户在骚乱中直接损失最少二千万港元。天星小轮最后在4月26日获政府批准加价。 以绝食及游行反对天星小轮加价,是60年代至70年代香港连串社会运动的开端。随之出现的运动还有“中文运动”、“保钓运动”、“反贪污运动”等等;反映随著香港经济的开始起飞,以及战后年青一代的成长,香港人自我意识逐渐抬头。 政府后来进行的调查,报告指经济环境是引致骚动的原因。一般市民对警察反感,觉得警察不但贪污严重,而且执法不公,漤用权力;普遍持不合作及不信任的态度,亦令事件恶化。事后警队进行连串改革;包括成立警民关系科改善与市民沟通;将管理小贩、违例泊车两项影响警察与市民关系的工作交由其他部门负责。 虽然公开的调查报告没有明言反对天星小轮加价事件迅速演变成为骚动,显示当时香港社会内正积累不少的不安情绪;特别是青年人对政府的不满(次年左派工会成功发动六七暴动,更证明此点);但事后港英政府重新检讨施政方法,希望能减少市民和政府权威之间的对立和不信任。1969年12月,一个名为香港节的大型庆祝活动由政府举行,以疏导民怨和安抚民心。1971年,麦理浩上任为港督之后,在社会民生上作出连串革新,对教育、医疗、廉政等各方面皆作出重大的改善,部份原因便是对60年代两次暴动的回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