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浅裂短肠蕨(原变种) |
释义 |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浅裂短肠蕨(原变种) 种拉丁名:Allantodia lobulosa (Wall. et Mett.) Ching var. lobulosa 科中文名:蹄盖蕨科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属中文名:短肠蕨属 属拉丁名:Allantodia 中国植物志:3(2):412 植物形态常绿中小型阴湿林下石生植物。根状茎直立,直径5毫米,连同残留的叶柄基部直径达2厘米,褐色,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6毫米,褐色,厚膜质,全缘;叶簇生。能育叶长15-20厘米,直径约3毫米,基部褐色,疏被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的褐色鳞片,向上禾秆色、浅褐禾秆色或绿禾秆色,近光滑,上面有浅纵沟两条;叶片矩圆阔披针形,长25-35厘米,宽7-11厘米,浅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一回羽状;侧生羽片16-22对,略斜展,下部的近对生,上部的互生,均呈镰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向上弯弓,基部不对称,下侧斜形,上侧截形并有三角形或矩圆形的耳状突起,两侧羽状浅裂,柄长约2毫米,两侧有狭翅,中部羽片长5-8厘米,宽1-2厘米,基部羽片略缩短;裂片阔三角形或半圆形,先端具尖锯齿或缺刻状钝锯齿;叶脉上面不明显,下面稍隆起,侧脉三回分叉,在耳状突起上羽状,斜向上。叶为草质,干后灰绿色,两面均光滑;叶轴禾秆色、浅褐禾秆色或绿禾秆色,光滑,顶部有狭翅,上面有浅纵沟。孢子囊群粗线形,稍弯弓,长3-7毫米,每羽片有8-14对,在主脉两侧各排列成一行。在耳中状突起上有2-4对,大多单生于小脉基部上出一脉的上侧中部,极少双生;囊群盖粗线形,膜质,褐色,宿存;孢子周壁宽松而较透明,有少数褶皱,表面还有稀疏而透明的小刺。染色体数目2n=82。 产地生境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昆明、禄劝乌蒙山、永仁、漾濞、丽江、中甸、贡山)及西藏南部(聂拉木)。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岩石上,海拔1 500-2 500米。缅甸北部、尼泊尔及印度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