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黔西南州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释义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工作部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促进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立文化身份的重要措施,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宏扬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地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设艺术及其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三类:

(1)文化表现形式,即各种门类和形态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民间工艺、民俗礼仪等。

(2)文化空间,即按照民间传统习惯的固定时间和场所举行的传统的、综合性的民间文化活动,如庙会、歌圩、传统庆典等。

(3)口头传说和表述:

(a)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保护措施。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要做好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根据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现状可分为两大类:

(1)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形式是广泛的,是普遍的。按正常操作程序予以保护。

(2)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濒临消亡的,要采取紧急措施,组织专门的队伍,给予必要的经费及时进行抢救、保护。

总的原则是: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都要给予保护、传承。对于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优先进行抢救、保护。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和方针

工作目标: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州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

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和滥用。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工作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二、宣传

1、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运用报纸、电视和互联网开辟专栏进行宣传,举办民间文化讲座和研讨活动。

2、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加强基层单位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保护工作。

三、普查的程序

1、分地区、分类别制定普查工作方案,所有方案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2、登记、申报:

我州将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归类、申报工作。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都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请,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门逐级上报。通过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确定保存及保护。

(1)应及时将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整理原始材料、归档,提交项目资料。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登记的成果进行补审。

(3)经初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送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评审。

(4)确定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按时按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

(5)每年年底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核定会。

四、保护

各县、市(区)文化部门应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1、保护应有重点地进行,比如在局部再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环境,以记录、描写和转移为手段加快抢救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注重它们所体现的民间文化的内涵,以及其中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价值体系。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注意它的原生态性,而不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新产生或改进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传承

1、各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提供条件,组织现存的技艺人员对传承者进行技艺培训。

2、通过一定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和动员民众,使其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

六、合理利用

1、具有展现我州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实际价值。

2、扎根于相关地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4、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

5、具有见证各民族活动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6、对维系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五年七月十八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