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省身 |
释义 | 陈省身,汉族,籍贯浙江嘉兴,美籍华人,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中文名:陈省身 外文名:Shiing-shen Chern 国籍:美籍华人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嘉兴 出生日期:1911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2004年12月3日 职业:数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信仰:数学家要淡泊名利 主要成就:微分几何之父“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人 主要成就: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项沃尔夫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创始者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首届邵逸夫数学科学奖德国洪堡奖俄罗斯罗巴切夫斯基数学奖 代表作品:《微分几何的若干论题》、《整体微分几何的研究》 人物履历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 1922年秀州中学毕业后随父举迁来到天津。 1923年入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 1926年考入南开大学(南开理学院)本科研修数学。 1930年大学毕业,到清华大学任助教。 1931年开始攻读清华大学研究生,师从中国微分几何先驱孙光远,研究射影微分几何。 1932年在《清华大学理科报告》上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具有一一对应的平面曲线对》。 1934年夏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数学研究生。同年获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奖学金(一说受清华大学资助),赴德国汉堡大学学习,师从著名几何学家布拉希开(Blaschke)。 1935年10月完成博士论文《关于网的计算》和《2n维空间中n维流形三重网的不变理论》,在汉堡大学数学讨论会论文集上发表。 1936年2月获科学博士学位;毕业时奖学金还有剩余,同年夏得到中华文化基金会资助,于是又转去法国巴黎跟从嘉当(E.Cartan)研究微分几何。 1937年夏离开法国经过美国回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后因抗战随学校内迁至云南昆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的西南联合大学讲授微分几何。 1943年7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全身心投入大范围微分几何研究。发表了几篇匠心独运的微分几何论文。 1948年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陈省身任代理所长,主持数学所一切工作。入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60年迁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直工作到退休。 1961年被美国科学院推举为院士,并入美国国籍。 1972年9月首次偕夫人回国,这是在杨振宁1971年回国访问之后,与当时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等会见。 1977年9月26日,邓小平会见陈省身。 1981年退休后,担任美国数学科学所第一任所长,任期三年,后任名誉所长。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聘请陈省身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 1985年10月17日南开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1995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9年被聘为嘉兴学院首任名誉院长。 2000年回到祖国定居天津南开大学。 2004年11月2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1998CS2小行星被命名为“陈省身星”。 2004年12月3日因病于天津逝世。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少年时就喜爱数学,觉得数学既有趣又较容易,并且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常常“自己主动去看书,不是老师指定什么参考书才去看”。陈省身1927年进入南开大学数学系,该系的姜立夫教授对陈省身影响很大。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他还为姜立夫当助教。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成为中国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之一。在孙光远博士指导下,发表了第—篇研究论文,内容是关于射影微分几何的。1932年4月应邀来华讲学的汉堡大学教授布拉希克对陈省身影响也不小,使他确定了以微分几何为以后的研究方向。1934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同年,得到汉堡大学的奖学金,赴布拉希克所在的汉堡大学数学系留学。在布拉希克研究室他完成了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嘉当方法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从汉堡大学毕业之后,他来到巴黎。1936年至1937年间在法国几何学大师E·嘉当那里从事研究。E·嘉当每两个星期约陈省身去他家里谈一次,每次一小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师面对面的指导,使陈省身学到了老师的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终身受益。陈省身数十年后回忆这段紧张而愉快的时光时说,“年轻人做学问应该去找这方面最好的人”。 中年经历陈省身先后担任中国西南联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等,是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的创始所长。陈省身的数学工作范围算广,包括微分几何、拓扑学、微分方程、几何、李群方面。 1943年,应美国数学家维布伦(O.Veblen)之邀,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此后两年间,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证明高维的高斯-邦内公式(Gauss-Bonnet Formula),构造了现今普遍使用的陈示性类(一说陈氏特征类),为整体微分几何奠定了基础。他是发展现代微分几何学的大师。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主持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此后两三年中,他培养了一批青年拓扑学家。1949年初,中央研究院迁往台湾,陈省身应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所长奥本海默之邀举家迁往美国。1949年夏,在芝加哥大学接替了E.P.Lane的教授职位;E.P.Lane正是陈省身的导师孙光远当年在美留学时的导师;在此为复兴美国的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贡献。1960年,陈省身受聘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为止。196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至1964年间,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 晚年经历1981年陈省身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筹建以纯粹数学为主的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是第一任所长,直到1984年退休。1984年8月25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陈省身夫妇,支持他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鼓励他为发展中国数学所做的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陈省身先生非常关心中国数学事业的复兴,亲自参与组织指导我国数学界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特别是1985年他创办了南开数学研究所,以南开为基地,亲自主持举办学术活动,在我国数学界的支持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数学家,对改革开放后我国数学事业的迅速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他再次捐出100万美元建立“陈省身基金”,供南开数学所发展使用。2000年他与夫人回南开定居,亲自为本科生讲课,指导研究生,招揽人才,推动南开数学学科的发展,为我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2001年,陈省身有一个设想,那就是在南开大学建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校长胡国定在2001年7月22日给中央的信,以陈省身的名义申请建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这件事得到了江泽民的支持。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3日19时14分,陈省身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逝世。 成就及荣誉陈省身先生1911年10年2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1930年起先后获南开大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和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后赴巴黎从事研究工作。1937年起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中国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美国芝加哥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职教授等职,1981年创办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1985年创办南开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他在微积分和拓扑学、特别是在整体微分几何研究中的开创性贡献对数学乃至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陈省身先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等国科学院或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与会员。先后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以色列沃尔夫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及首届邵逸夫数学科学奖等多项荣誉。2002年被推选为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名誉主席。2004年11月2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将中国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所发现的永久编号为1998CS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的贡献。 科学成就陈省身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早在40年代,陈省身他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形式和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他首次应用纤维丛概念于微分几何的研究,引进了后来通称的陈氏示性类(简称陈类)。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他引进的一些概念、方法和工具,已远远超过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省身重要的数学工作还有: · 紧浸入与紧逼浸入,由他和R.莱雪夫开始,历30余年,其成就已汇成专著。 · 复变函数值分布的复几何化,其中一著名结果是陈-博特定理。 · 积分几何的运动公式,其超曲面的情形系同严志达合作。 · 复流形上实超曲面的陈-莫泽理论,是多复变函数论的一项基本工作。 · 极小曲面和调和映射的工作。 · 陈-西蒙斯微分式是量子力学反常现象的基本工具。 教育成就陈省身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南开数学研究所的创始所长,培养了包括杨振宁、廖山涛、吴文俊、丘成桐、郑绍远等在内的大批世界级科学家及著名学者。其中,他是丘成桐在伯克莱加州大学的导师。丘成桐是取得国际数学学会给予的菲尔兹(Fields)奖章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继陈省身之后第二个获沃尔夫奖的华人。 荣誉职位陈省身获得了许多科学荣誉职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年)[继物理学家吴健雄之后当选为第二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职位], 第三世界科学院创始成员(1983年), 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年), 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8年), 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9年)。 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荣誉奖项1970年,获得美国数学协会的肖夫内奖(Chau-venet)。 1976年,获美国福特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在科学、数学、工程方面的最高奖;陈省身和吴健雄是最早获得该项荣誉的华人科学家。 1983年,美国数学会“全体成就”的斯蒂尔奖(Steele)。 1984年获以色列总统贺索颁发的沃尔夫数学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陈省身是获得沃尔夫奖荣誉的第一位华裔数学家、第二位华裔科学家。 此外,他还曾获得德国洪堡奖、俄罗斯罗巴切夫斯基数学奖等奖项。另外,他在2004年9月获得首届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其他荣誉陈省身曾经三次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演讲:1950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剑桥,1958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1970年在法国的尼斯。1950年和1970年都是一小时报告,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最高规格的学术演讲。 陈省身曾出任美国数学学会副主席。他还是法国、意大利、中国等国的外籍院士。他也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创始发起者,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巴西科学院的通讯院士,印度数学会名誉会员等。他曾被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85年,南开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1986年11月2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陈省身夫妇。正是这次会见,引发了提高国内知识分子工资待遇、颁发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措施。 1989年10月10日,刚当选几个月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陈省身夫妇,并设宴招待。后来,江泽民数次接见陈省身和夫人郑士宁。 陈省身数学奖为了推崇国际数学泰斗陈省身先生对世界数学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1985年中国数学会接受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捐助,设立陈省身数学奖。旨在奖励在国内从事数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数学工作者,并对数学的基础理论或应用研究作出了重要的创造性贡献。 陈省身奖2009年6月2日,国际数学联盟与陈省身奖基金会联合设立“陈省身奖”,这是国际数学联盟首个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大奖。陈省身之女、陈省身奖基金会主席陈璞表示,父亲一生都致力于数学的发展,这项奖项的设立,对他是最好的纪念。 “陈省身奖”旨在表彰成就卓越的数学家。该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每次获奖者为一人,且不限年龄。得奖者除获奖章外,还将获得50万美元的奖金。首个“陈省身奖”于2010年8月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 个人作品1.《微分几何的若干论题》,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1951年油印本。 2.《微分流形》,美国芝加哥大学1953年油印本。 3.《复流形》,美国芝加哥大学1956年版;巴西累西腓大学1959年版;俄译本1961年版。 4.《整体几何和分析的研究》(编辑),美国数学协会1967年版。 5.《不具位势原理的复流形》,凡·诺斯特兰德1968年版;斯普林格出版社第二版。 6.《黎曼流形中的极小子流形》,美国堪萨斯大学1968年油印本。 7.《微分几何讲义》(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8.《陈省身论文选集》(1—4卷),斯普林格出版社1978年、1989年出版。 9.《整体微分几何的研究》(编辑),美国数学协会1988年版。 10.《陈省身文选——传记、通俗演讲及其他》,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人物其他信息早年轶事陈省身9岁考入秀州中学预科一年级。这时他已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并且读完了《封神榜》、《说岳全传》等书。1922年秋,父亲到天津法院任职,陈省身全家迁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马路宙纬路。第二年,他进入离家较近的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陈省身在班上年纪虽小,却充分显露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陈省身考入南开大学理科那一年还不满15岁。他是全校闻名的少年才子,大同学遇到问题都要向他请教,他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一年级时有国文课,老师出题做作文,陈省身写得很快,一个题目往往能写出好几篇内容不同的文章。同学找他要,他自己留一篇,其余的都送人。到发作文时他才发现,给别人的那些得的分数反倒比自己那篇要高。 他不爱运动,喜欢打桥牌,且牌技极佳。图书馆是陈省身最爱去的地方,常常在书库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看书的门类很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都一一涉猎,无所不读。入学时,陈省身和他父亲都认为物理比较切实,所以打算到二年级分系时选物理系。但由于陈省身不喜欢做实验,既不能读化学系,也不能读物理系,只有一条路——进数学系。 数学系主任姜立夫,对陈省身的影响很大。数学系1926级学生只有5名,陈省身和吴大任是全班最优秀的。吴大任是广东人,毕业于南开中学,被保送到南开大学。他原先进物理系,后来因为姜立夫,转到了数学系,和陈省身非常要好,成为终生知己。姜立夫为拥有两名如此出色的弟子而高兴,开了许多门在当时看来是很高深的课,如线性代数、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等。二年级时,姜立夫让陈省身给自己当助手,任务是帮老师改卷子。起初只改一年级的,后来连二年级的都让他改,另一位数学教授的卷子也交他改,每月报酬10元。第一次拿到钱时,陈省身不无得意,这是他第一次的劳动报酬啊! 考入南开后,陈省身住进八里台校舍。每逢星期日,他从学校回家都要经过海光寺,那里是日本军营。看到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那副耀武扬威的模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禁快步走开。再往前便是南市“三不管”,是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令他万分厌恶。从家返回学校时,又要经过南市、海光寺,直到走进八里台校园,他才感到松了口气。 “陈省身猜想”陈老自己痴心做数学,他更关心要让中国成为数学大国。 他一再论证,21世纪中国建成数学大国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中国人的数学才能无需讨论;因为数学是一门十分活跃的学问,而且很个人化,对于中国人非常合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在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的讲坛上响亮地提出“我们的希望是在21世纪中国将成为数学大国!”1988年陈省身在南开大学召开的“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这个倡议时,被时任国务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李铁映称为“陈省身猜想”。从此,“陈省身猜想”便在数学界广为流传。 愿回到希腊2010年10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希腊议会做的演讲《坚定信心,共克时艰》中提到陈省身先生说:“今天早上,我想起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他在临死的时候,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字:希腊。他对亲人们讲,我要回到数学的发源地希腊去了。这件事情一直令我感动。”温家宝表示,作为希腊的朋友,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支持希腊,希望通过加强合作为希腊早日克服困难出一份力。 与导师嘉当2004年11月20日,陈省身应邀出席了天津市数学会学术年会,并向与会的百余名数学研究人员及大、中学的数学教师发表演讲。93岁的陈省身缅怀自己的恩师,不禁感慨系之:他的老师、法国数学家嘉当62岁才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我们国内现在对当院士、得奖很注重,这种现象都是媒体炒起来的。而一个数学家真正有建树的工作,媒体是没法讲出来的。另一位伟大的数学家黎曼,他的一生就没有得过任何奖。数学家主要看重的应该是数学上的工作,对社会上的评价不要太关心。在演讲中,他以自己的导师嘉当的数学人生为例,勉励今天的数学家淡泊名利,勤奋工作。陈省身说:“嘉当是个很正统、很守规矩的人,我跟他去做工作那年是1936年,那年他69岁,除了在巴黎大学做教授,还在很小的学校教书。他这个人对于名利一点都不关心。普通人对他的工作对他不是很了解,只有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欣赏他。所以,他的名望是在去世之后才得到的,人们因为他的工作才记得他的名字。” 陈省身认为,数学虽然是基础科学,但对应用科学的研究有重大作用。他勉励今天的数学工作者以黎曼、嘉当等数学大师为榜样,为推动数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做出贡献。 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历史伟人。他建立的相对论,用到四维的黎曼几何,与数学的关系很密切,所以我们也常常谈到当时的物理学和数学。普林斯顿当时是世界上国际上最要紧的一个中心。爱因斯坦在那里,爱因斯坦那时已经不太有用。爱因斯坦想推广他的相对论什么的。爱因斯坦跟我很熟,他希望他就要做微分几何。可是我就决定,我这微分几何不跟爱因斯坦做没关系,为什么?他那个东西没道理。他老了,他的名气大极了。但是我就跟他谈谈就是了。一个科学家真正做重要工作的时间不很长,做学问要年轻。” ——陈省身回忆他与爱因斯坦的交往 陈省身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数面之缘。亚伯拉罕·派斯(Abraham Pais)那本写爱因斯坦传记的著作《奇哉上苍》(Subtle is the Lord)中就提到过陈省身: *陈省身所从事的是微分几何的现代整体问题(Modern Global Problems)诸如纤维丛等。爱因斯坦既未写过,也从未向我(派斯)说过,至于我(在此)的(写作)目标是说明一下爱因斯坦当年的统一场论,也就是爱氏所关注的只有局部微分几何,现在看来有些落伍了(也即是说就整体而论是不合适了),General Ricci Calculus是其主要工具。因此,本节的目的是从最容易的方法,也就是用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的方法来阐释黎曼几何的结果。 *卓越的数学家陈省身有两段开场白的叙述:一、我(陈省身)的感觉很奇怪,就是我在此所说的话题(广义相对论与微分几何)有一半我并不知道;二、我不久即看到爱因斯坦所遭遇的问题之极度困难与数学及物理学的不同。 护工记忆中的大师2011年10月28日是陈省身的百年诞辰。从这一天开始的10天里,全世界众多著名的数学家来到南开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东西方两座以他命名的数学大楼里,纪念这位“微分几何之父”的贡献。 那是属于数学上的纪念。 “陈省身,这不是个挺大的数学家嘛” 南开大学省身楼里时常举办各类活动,每次活动过后,负责后勤的李全乐就把会场布置的花朵收起,献给葬在这座楼前、墓碑上刻着数学公式的那位老人。 李全乐以护工的身份为这位老人服务了4年多。在此之前,他对这个名字一无所知。 第一次见到陈省身时,李全乐并不知道自己将要见到的是一位被很多数学大师视为“古往今来最伟大几何学家之一”的人物。 那是2000年的一天。李全乐记得,当时89岁的陈先生坐在轮椅里,主动伸出手说:“谢谢你,认识你很高兴。” 从那时开始,李全乐觉得这个讲话中气十足、耳朵比常人大得多的老人没有什么架子,不会难以“伺候”。 2000年,89岁的陈省身因腿脚问题,坐上了轮椅。南开数学研究所通过天津市护理学会寻找两名护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条件并不苛刻,他的生活秘书兼司机胡德岭说,只要求勤快、负责、厚道。 由下岗工人改做护工的李全乐和蔡庆延被挑中。面试时他们才听说,服务对象是陈省身教授。那时,李全乐没听过这个名字。两人骑着自行车返回的路上,蔡庆延说了一句:“陈省身,这不是个挺大的数学家嘛!” 这位大数学家的地位比他们想象得还要“大”。 “我这头‘猪’,就交给你们俩了” 有时,别人会问起生活中的陈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全乐和蔡庆延都会形容,就是挺平常的一个老人。如果说护理陈先生跟护理别人有什么区别,就在于为他服务要省事得多,因为他从不挑剔。 这是一种奇怪的感受。他们发现,当陈省身会见大人物的时候,无论对方地位多高,只要他往那儿一坐,“那些大人物在他面前也不怎么大了”。而在普通人面前,他又像个普通老人那样,跟谁都能聊得来。正如很多朋友不约而同回忆,他在伯克利任教时,在当地的中餐馆里享有崇高声望——他与餐馆老板和服务生都交上了朋友。 “陈先生好像是块磁铁,他有一种吸引力”,蔡庆延说。 陈省身对李全乐说过,小李,人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不过分工不同。我干的就是拿笔写写算算,你不会。可是反过来,你做的工作我也做不到。 由于浴室地面太滑,两位护工会帮着陈省身洗澡。刚开始时,属猪的陈省身同二人开玩笑:“我这头‘猪’,就交给你们俩了。” 他还经常鼓励身边人好好学习。陈先生问过李全乐会不会开车。李答曰不会。他说:“你怎么不学呢?你得学会一些东西,你不可能跟我一辈子。”李全乐说在学按摩。陈省身当即表示:“要是交学费我替你出。”当时,李全乐的按摩老师是定期为陈先生按摩的中医,不必付费。陈先生听后,开玩笑说:“那好啊,不用交学费。你要是学好了可别不管我了。” 蔡庆延还记得自己出过一回岔子。天津市一位副市长约好要去看望陈先生,蔡庆延把会面时间记错了。他向陈先生道歉。陈先生平静地说:“以后多注意就是了。” 穿着借来的皮鞋领百万元金奖 数学大师的日常生活十分简单。他在每天早晨6点半到7点之间起床,8点左右吃早饭。中午12点用午饭,然后午休到下午2点多钟。晚饭通常在下午6点半。晚饭过后,他有时会看一会儿电视,多是弟子张伟平为他买的影视剧碟片。晚上9点到10点之间入睡。 这位在数学界有名的美食家,平时对饮食并不挑剔。李全乐不记得他提过想吃什么饭菜的要求。家政服务员做什么,他就吃什么。 晚年,他把获得数学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奖金等积蓄、藏书和4辆汽车捐给了南开数学所。但在生活中极其节俭。有时在饭店点的菜没有吃完,他会打包带回家,要么对身边人说:“你努努力,把它都消灭了。” 陈省身的衣柜里甚至有两身病号服。那是一次住院时发的,出院后他直接带回了家,当作睡衣来穿。 2004年9月,陈省身赴香港领取首届“邵逸夫奖”。去香港之前,发现衣柜里那些多年的旧衣服都招了虫子。于是,他回国定居以来,第一次订做了套西装。他穿着新西装,打着旧领带,穿着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的女婿朱经武的皮鞋上了颁奖台。那双鞋不算合脚,会后换鞋时,家人才发现有些挤脚。随后,他宣布将总额为100万美元的奖金捐出。 有一次,他要用笔,李全乐找到一支,顺便在一个空白的旧信封上划了几道,想试试看是否还能用。陈省身罕见地“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你这不是浪费吗?” 陈省身的书桌是没人整理的,上面散乱地放着书籍和纸笔。外人看来那书桌很乱,但从来不敢去动,担心整理后会导致他找不到想要的东西。他每天伏在桌上写写画画。 九旬高龄钻研属于年轻人的难题 对于数学,他自称这“惟一会做的事情”,他一直没有停止去做。他随身的口袋里总带着笔,便于随时记下灵感。他曾说,自己睡觉的时候也在想数学,早晨醒来后,害怕忘记,赶紧记下来。在他去世之后,蔡庆延发现,他用完的一摞演算纸厚度约有20厘米。 当那天才的头脑沉思时,他会坐着一动不动,两眼盯着一个方向——有时是天花板。此时,身边人就知道他在思考,除了端茶送水,不敢打扰。 他很少跟身边不懂数学的那些人谈起工作上的事情。2002年,他多年努力促成并担任名誉主席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数学界的最高学术会议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第二年,SARS疫情爆发,他对秘书胡德岭说:“小胡,我们很幸运。如果在今年,我们就开不成会了。我们有这个运气,中国也有这个运气。” 在93岁生日之前,2004年,陈省身完成了一篇关于六维球面的复结构的论文。这是他多年前就已关注的难题。他在国内外到处请数学家来看这篇论文,包括自己的一些“徒子徒孙”,倾听大家的意见。他起初以为自己解决了难题,后来发现其中存在问题。直到去世之前,他仍在修改。 有同行对他的家属说,这个难题是属于年轻人的,陈先生以九旬高龄去钻研,这加速了他身体的衰老。 而他当时居然一次提出了四个庞大的研究计划。 胡德岭说,2003年SARS爆发期间,为了保护陈先生,南开停止了他的一切会客活动,连他本人也不能到陈先生的房间里去。这段时间,陈先生的生活突然安静下来,他花了太多的精力在六维球问题上,有时半夜起来演算。 有一次,闷得发慌的陈省身在电话里发了火:“小胡,你为什么不上楼来?我现在请你马上上楼,一切责任由我来负。” 一张纸条把官场的事挡在了学术的门外 在正常的社交生活中,陈省身会与朋友、弟子打打麻将消遣。很多时候,他一个人玩纸牌。 陈先生极重感情,回南开定居后,他定期把昔日同学和朋友召集在一起聚会。曾有一个陌生的晚辈找上门来,拿着一张老照片。他认出照片里是自己少年时代的邻居、母亲当年的好姐妹,赶紧请客人进门。此后,他常请这家人做客。 从他卫生间的窗户往外看,可以看到木质房檐上有个小洞,麻雀在那里做了窝。有一年,陈省身要到外地,学校借机维修房屋。临出门时,陈省身叮嘱胡德岭,一定要把那个窝留着,给小鸟留一个家。 晚年,他研究过清朝的孝庄皇太后,甚至发表了与此有关的文章。2001年9月,他参观浙江兰亭后,当晚默写了一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陪在身边的蔡庆延找原版比对,发现只有三字之差。陈先生得意地形容自己“不简单”。 他对身边人形容过自己是“走江湖的”,能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有一次,把客人送走后,他跟李全乐开玩笑:“小李,你看我当个外交家没问题吧?”李全乐说:“绝对没问题,您走南闯北,您是老江湖了。” 国内举办宴会,怎样安排席位是个难题。南开数学所所长助理吕宏海记得,陈省身夫妇曾想了个主意。他们给每桌编号,陈太太拿着写有桌号的纸条等在门外,每位客人登门时抽取一张写着编号的纸条,对号入座,皆大欢喜。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官场的事情挡在了学术的门外。 他对胡德岭说过,中国人为什么在大陆工作还没有拿到沃尔夫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因为人们一旦学术上有所成就后,在国内给他们安排的官场上的事情太多,没有时间来做学问。要做学问就要安静,甚至电话都不要接,不能打断思路。 多年以前,南开在校内兴建“谊园”招待所,以满足数学所的学术交流需要,陈省身就曾亲自去工地请包工头们吃饭,郑重其事表达委托和信任。后来,他给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写信,申请建设南开国际数学中心大楼,获得财政支持。大楼施工时,他几次坐着轮椅去现场对承建方说:“我这个楼要能用百年,你们能保证吗?”有一天,他提出去看工地,胡德岭问:“您不是去过了吗?”他反问:“去了就不再去了?” 他前后去了三四次,但最终没能进入这幢大楼为他预留的办公室。他去世之后,大楼被命名为“省身楼”。 那颗小行星把陈先生带到了天上 省身楼即将投入使用时,一天早晨,陈省身说自己不舒服,精神不振。这是从未有过的情况。回国定居几年来,他只住过两次医院。他不爱看病,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南开每年组织老教授体检,他都不去。就连校医到家里为他做常规检查,他都不太情愿。除了血糖偏高,他几乎没有生过病,连感冒都很少有。很多人相信,他活过百岁没有问题。 那天,医生为他做了检查,大家都劝他住院。但他不肯去,后来他的助手沈琴婉教授也来劝,他因为“尊重女士”,同意住院,但表示最多一周。 没想到,他只剩下了5天的时间。在医院里,他前3天精神还好,与人谈工作,第四天就陷入昏迷。谁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有时,他半躺在床上,拿着笔在纸上画,但没人能看出写的是什么。 在他弥留之际,有人依稀听到他说,他就要去希腊了。古希腊是数学的圣地。他的弟子丘成桐后来评价,导师的成就堪与那些大几何学家比肩。 最后那天下午5点多,李全乐看到病房里的监控仪上“所有的线都平了”,赶紧找医生抢救。两个小时之后,数学天才真的告别了人间。 直到料理完陈先生的丧事,李全乐和蔡庆延才知道,陈先生生前对他们是有所安排的。女儿陈璞转达了陈省身的一个遗愿,希望南开数学所能为他们保留工作机会。他们原本以为就要回到护工的本行。 每年清明节,在给已故的家中长辈烧纸时,李全乐也给陈先生烧一份纸,“就当是我的老人”。他说,陈先生对身边人说过,要善待别人,不要去害别人。有一回过新年,电视台到家里采访,他在客厅的黑板上写了四个字“大家快乐”,为了让人们看到后喜气洋洋的。 陈省身去世那天是2004年12月3日,天津大雾,格外寒冷。半夜,秘书胡德岭与陈璞、朱经武回到南开校园里,惊讶地发现,难以计数的学生自发围在湖畔,手捧蜡烛,为陈先生守夜。朱经武夫妇专门拍下了照片。第二天,他们写了一封信,贴在寓所门外,向师生表达感激之意。 回忆起当晚的场景,胡德岭突然捂住双眼,挡住眼泪。“你说,我怎么能忘呢?”他哽咽着说。 他说,一撇一捺是个“人”字,陈省身把这个字写到了最高的境界,才赢得了那么多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就在陈省身辞世一个月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陈先生本人形容此事“很好玩”,但胡德岭在感情上一直无法接受这件事情,把它形容为“最坏的东西”,他觉得,是那颗小行星把陈先生给带到了天上。 社会评价得知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病逝的消息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于12月5日给天津南开大学发出唁电。路甬祥在唁电中说,“陈省身先生是当今国际著名的数学大师。陈先生开创并领导着整体微分几何、纤维丛微分几何、‘陈省身示性类’等领域的研究;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陈省身先生的不幸逝世是国际和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师长。陈省身先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在科学上的功绩将永垂青史。” 纪念场所陈省身故居 陈省身先生是南开大学最杰出的校友之一。从南开走出后,他成为蜚声国际的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陈先生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美国伯克利数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晚年陈先生十分关心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情系故园,在南开大学创建了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 他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穿梭往返于大洋两岸,为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尽心竭力,培养出一大批数学精英。他还把自己最出色的学生如陈永川、张伟平召唤回国,回到母校。 陈先生多次说过:“我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南开度过的。”80年代,南开大学在校园东部盖了一幢别致的二层楼房,题名“宁园”,供陈老和夫人回国时居住。从此“宁园”便成了他们在中国的家,也成为他们最后一处寓所。 2007年南开大学宁园被辟为“陈省身故居”。陈省身生前好友、著名画家范曾专门题写匾名。客厅内的黑板、书籍、影碟、相片等物一切如故,留驻数学大师最后的岁月。客厅悬挂著名为“数学之美”的挂历,它是陈省身亲自设计制作的数学科普日历,它记录的时间定格在2004年12月。在陈省身先生逝世3周年纪念日,宁园正式对外开放,供各界人士缅怀。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说,此举是为了纪念陈先生,彰显陈先生的伟大成就、高尚情操和对南开的贡献。 除开辟“陈省身故居”之外,学校还在校园内建起一座“陈省身纪念亭”。 陈省身夫妇墓 “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这是陈省身先生曾动情说过的话。自2000年郑士宁女士去世后,陈省身先生多次表示将来百年后要将自己和夫人的骨灰安葬在南开园,他希望在墓碑前有黑板、有座位,以便大家讨论学术问题。如今,陈省身和夫人的骨灰被永远安葬在了这片他们深深热爱并为之呕心沥血的母校南开园中。南开园里省身楼旁边的一块绿地上,大树环抱下,几个石凳静默地等在那里,它们的前方是一块“黑板”,上面写着数学方程式……这就是陈省身先生永远的栖身之所了。 墓碑由两块石头组成,一块是汉白玉,另一块是贴在白色汉白玉上的黑色花岗岩。墓碑整体横截面为曲边三角形,象征数学史上著名的高斯-邦内-陈(Gauss-Bonnet-Chern)公式的最简单的情形。墓碑的正面犹如一块黑板,上半部写有数学符号和公式,那是墓碑的主人之一——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美国任教时手书讲义中的高斯-邦内-陈公式,整个素朴的墓园犹如一个开放的露天教室,随时欢迎人们来这里自由自在地辩论。 2011年6月19日,89岁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来到南开大学,以物理前沿讨论的方式为他创办的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庆祝25周岁。学术报告会后,他来到老友陈省身夫妇的墓前,与众人一同揭开陈省身先生的纪念碑——一块写着数学方程式的“黑板”。 杨振宁先生站在墓碑前,深情回忆起,他曾问过陈先生,陈先生说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就对高斯公式发生兴趣,1943年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后完成了高斯-邦内公式的新证明。“这启动了20世纪后半叶几何学的方向,” 杨振宁先生赞扬陈省身先生“世纪性”的贡献。 而陈省身的女儿陈璞在为纪念碑献花后,介绍了自己的儿子为父亲设计纪念碑的初衷和理念:力求反映陈省身先生的本性,为了数学至纯的生活方式。她深情地讲述了对父母的记忆:“父亲认为人一定要有好奇心,善于发问,并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大家毫无顾虑地交流是他最希望的,因此纪念碑前特别设置了座椅。母亲在结婚后和传统的中国女性一样照顾丈夫、子女,同时她也是很有性格的人。” 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张恭庆教授说,科学家以其学术成就赢得荣誉,品格高尚的人以其人格魅力受人尊敬,陈省身先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伟大数学家,因此备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和这块墓地将成为数学界的一片圣土,引来各国学子瞻仰,学习陈省身先生的精神,缅怀他的业绩。 邢元敏回想起陈省身先生给予的教益,陈先生九十岁高龄还能演算数学,讲解微积分,他曾说,真正抽象的数学最有应用价值,21世纪中国将成为数学大国。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讲到,墓碑落成揭幕,仿佛陈先生的音容笑貌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今年是陈先生的百年诞辰,我们一定不辜负先生的嘱托与希望! 悼诗二首陈省身生前友人、著名词学家、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叶嘉莹在告别音乐会上咏唱悼念陈省身先生诗二首。 其一 噩耗惊传痛我心,津门忽报巨星沉。 犹记月前蒙厚贶,华堂锦瑟动高吟。 注:十月廿一日南开大学文学院为叶举办八十寿庆暨词与词学会议,陈先生曾亲临祝贺,并亲笔书写赠诗一首,有“锦瑟无端八十玹”之句。 其二 先生长我十三龄,曾许论诗获眼青。 此去精魂通宇宙,一星遥认耀苍冥。 注:陈省身先生虽为数学家,而雅好诗文。八十年代中,曾与夫人共临中文系教室听叶讲授诗词。 近日,天文界曾以陈省身先生之名为一小行星命名。 《哭陈公省身先生》陈省身生前友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范曾在音乐会上朗诵《哭陈公省身先生》: 大雾茫茫掩九州,苍天月色黯然收。 何期执手成长别,不信遐龄有尽头。 一夕宁园人去后,千秋寂境我悬愁。 仰看亿万星辰转,能照荷塘旧日鸥。 范曾说,他是护送陈先生到太平间的一位陈先生生前平凡的朋友,那段路是最痛苦、艰难的历程,因为要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告别。坐在这里追思陈先生,才知道什么是永恒,什么是不朽的价值,什么是壮烈的人生。 国际地位在那个国门初开的年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家喻户晓。其实那时陈省身早已在国际数学界声名鹊起,却为国人所不知。有人根据狄多涅的纯粹数学全貌和岩波数学百科全书、苏联出版的数学百科全书综合量化分析得出的二十世纪数学家排名陈省身先生(S.-S.Chern)排在第31位,华罗庚排在第九十位,陈景润进入前1500名。陈省身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成就,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米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也许你没有听说过他,因为他很长时间都在美国工作,但是至少中国数学界应该是知道的,因为他早已蜚声海内外。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