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荣悌
释义

陈荣悌,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化学热力学和配位化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配位物理化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有较广泛的国际影响;同时,解决了中国化学生产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事教学数十年,培育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中文名:陈荣悌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四川

出生日期:1919年11月7日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人物简介

陈荣悌生于1919年11月,四川省垫江县人,美国归侨,1987年加入中国致公党,担任致公党中央委员及天津市致公党工委会主委。他是我国著名的配位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成长经历

1937年毕业于重庆属联立高级中学,同年考入湖南大学化学系,翌年因长沙大火,湖大迁校,乃转入四川大学学习。

1942年陈荣悌考入武汉大学研究院深造,同年加入中国化学会。

1944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

陈荣悌在美国西格拉姆工厂学习酒精酿造。

1949年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并参加美国化学学会的荣誉学会和科学荣誉学会。

1952年,陈荣悌到美国西北大学做博士后,在巴索罗(F·Basolo)教授领导下做研究工作。

1953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低温研究室做研究员,从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所属的研究工作。美国原子能委员称陈荣悌是“美国非常需要的科学家”,并以工作性质为由要求他加入美国籍。陈荣悌回国心切,利用美国移民法中关于外国人要成为美国公民必须到美国驻外使馆领取移民签证规定,

1954年8月11日乘法国“自由号(Liberte)”客轮离开美国,在我国驻日内瓦总部领事馆协助下,取道布拉格、莫斯科,终于在1954年国庆前夕回到祖国首都北京。

回国后来到南开大学从事化学热力学、动力学、配位化学及络合催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1954年任南开大学教授。50年代末,陈荣悌提出了配位化学中总的自由能和焓的直线关系的定量关系式,受到了国际化学界普遍关注和重视。迄今为止,陈荣悌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很多已被国内外书刊所引用。他的论文

个人荣誉

《合物化学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曾获天津市1979年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铜、镍、锌、—a,a,联吡啶—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三元混配体系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和《三羰基—1,4一二甲基四氮杂铁配合物取代反应动力学及机理》,1982年获天津市化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985年同山西省化工厂协作的科研成果“NS—02乙炔二聚新型催化剂”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络合物化学中的线性热力学函数关系”和“溶液配位反映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分别于1986年和1991年获国家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5年出版专著《配位化学中的相关分析》。

在担任繁重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同时,陈荣悌教授还担任了大量的社会职务和行政职务。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副主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国际配位化学会议执行理事、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理事、国际《配位化学评价》(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中国《化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编委、中国《分子科学》名誉编委、美国《无机化学评述》(Corn—ments on Lnorganic Chemistry)顾问,和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

社会影响

陈荣悌作为我国配位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和推进者,他的工作在国际化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是提出了“络合物稳定性与酸体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目前,配位化学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已由陈荣悌发展为更普遍的线性热力学函数关系。据此,可推测某些络合物热力学和动力性质,对工业上选择催化剂有指导意义,引起了国际化学界重视。他研究发明的NS—02催化剂是国内首创的乙炔二聚反映双功能络合催化剂,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此项成果在国内氯橡胶行业推广使用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今年来,应国际化学界同行的邀请,多次到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及苏联、南非、埃及访问和讲学,受到国际化学界尊崇。自1979年起,陈荣悌代表中国参加了历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由于他在配位化学上的卓越贡献,1987年获得了苏联科学院颁发的丘加耶夫奖状和奖章。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和美国传记学院出版的《国际杰出人物词典》。

陈荣悌从教50年来,不仅撰写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而且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

陈荣悌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南开大学支部委员、民进天津市市委委员和副主委等职。1987年加入中国致公党后,担任致公党中央委员及致公党天津市工委会第二届主任委员、致公党天津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还曾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市第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届、八届政协常委、十二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人物履历

1919年11月7日 出生于四川省垫江县。

1941年 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41-1942年 犍为焦油厂工务员。

1944年 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1944-1945年 任中央大学化学系助教。

1945-1947年 任中国石油公司助理工程师。

1947年 赴美国学习及工作。

1950年 参加美国化学会、美国化学荣誉学会(Phi Lamda Upsilon)、美国科学荣誉学会(Sigma Xi)。

1952年 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1952-1954年 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做博士后和芝加哥大学任研究员。

1954年 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至今。

1979年 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第20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并被选为该会执行委员。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

1982-1990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届、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

1988年 任美国斯瓦斯摩尔(Swarthmore)学院特约讲座教授。

人物生平

陈荣悌于1919年11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垫江县峡云乡。1924年起在私塾上学,1929至1931年就读于四川万县第一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垫江县立初级中学,1934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四川万县中学学习。1935年转入重(庆)属联立高级中学,1937年毕业。同年考入湖南大学化学系。翌年因长沙大火,湖南大学迁校,乃转学于四川大学,1941年毕业。

1944年陈荣悌于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赴重庆中央大学任教,并于同年考取公费留美。抗战胜利后,1946年底办妥出国手续,1947年夏赴美。到达美国后,陈荣悌看到美国发达的经济状况和人民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加坚定了他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1949年,他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同年,参加了由北美的中国共产党员发起组织的“中华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经常和留美同学一起讨论归国后如何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等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大西洋彼岸的赤子之心被震动了,陈荣悌积极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关心祖国建设。

1952年2月,陈荣悌获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他虽然渴望早日回国,但自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禁止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并没收了他们的护照。陈荣悌只得滞留在美国。1952-1953年,陈荣悌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作博士后,在F.巴索罗(Basolo)教授领导下做研究工作。1953-195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低温研究室做研究员,参加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以工作性质为理由要求陈荣悌加入美国籍,称他是“美国非常需要的科学家”。陈荣悌利用美国移民法中关于外国人要成为美国公民必须到美国驻外使馆领取移民签证这个规定,于1954年8月11日,乘法国“自由号”(Liberte)客轮离开美国,在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馆协助下,终于在1954年国庆前夕回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回国后,为了实现当年立下的教育救国的夙愿。陈荣悌来到南开大学,从事热力学、动力学、配位化学及络合催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就这样,陈荣悌教授开始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当时南开大学化学系拟设立热力学专门化,但苦于力量不足。在用了不到一年时间里,陈荣悌除了自编讲义,主讲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课程外,还筹建了热力学专门化实验室。此后,他还讲授过化学热力学、反应动力学、统计力学和配位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化学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陈荣悌还积极克服设备、经费不足等困难,坚持开展科学研究。1955年,陈荣悌被选为中国化学会天津分会常务理事,1956年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南开大学支部委员、天津市委常委和副主委等职。

50年代末,陈荣悌提出了配位化学中的直线自由能和直线焓关系的定量关系式,受到了国际化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文化大革命”中,他的工作一度中止。1978年后,他再度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积极恢复原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新建设实验室。他的《络合物化学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曾获天津市1979年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得到国内外书刊的引用。1982年论文《铜(Ⅱ)、镍(Ⅱ)、锌(Ⅱ)-α,α,联吡啶-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三元混配体系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和《三羰基-1,4-二甲基四氮杂铁配合物取代反应动力学及机理》获天津市化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85年同山西省化工厂协作的科研成果《NS-O2乙炔二聚新型催化剂》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6年、1987年和1991年的三组论文《配位化学中的线性热力学函数关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机理研究》《溶液配位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获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截止目前,陈荣悌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不少已为国内外书刊所引用。1987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上,曾获得苏联科学院颁发的丘加耶夫奖状和奖章。1989年,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和美国传记学院出版的《国际杰出人物辞典》。为了祖国配位化学领域的发展,为了培育中国化学界科技人才,解决化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陈荣悌献出了毕生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决问题

陈荣悌从1973年起就从事无汞催化剂的研制工作,较好地解决了中国氯碱厂生产聚氯乙烯所用汞催化剂的汞污染问题。经过数年努力,研制出来的固相无汞催化剂有良好的催化作用。他还领导了乙炔加氯化氢制氢乙烯的无汞液相络合催化剂的研制工作,转化率和选择性接近100%,且在室温下即可进行反应,可惜由于改建和设备的经费问题,未能在工业中应用。

1983年,化工部提出改变氯丁橡胶生产落后状况问题。陈荣悌接受任务后,在山西化工厂调查研究中,发现氯丁橡胶生产中乙炔二聚反应的催化剂仍为30年代开发的纽兰德催化剂,转化率低,选择性差,还产生多种副反应,他领导的科研组筛选出一种既有助催化作用,又有溶解高聚物能力的液相络合催化剂,并一次试车成功。这种NS-O2催化剂是国内首创的乙炔二聚反应双功能络合物催化剂,经一年的试生产表明,达到国外最好水平。此成果在国内氯丁橡胶行业推广使用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研究与开发利用并重,是陈荣悌治学的一大特点。他一方面致力于基础理论的探索,但对开发应用研究也很重视。他所从事的很多理论研究都有应用背景。

培养人才

陈荣悌曾这样说:“一个国家的富强,教育是关键。”这句话,体现了他大半生随祖国教育事业的一片深情。陈荣悌的治学特点,可谓是严谨、勤奋、诲人不倦。他每日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他在“文化大革命”前曾编写过《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动力学及反应器原理》《配位物理化学》《络合催化》等多种教材,并出版过《分子筛上的有机化学反应》和《无机反应机理》等译著。他讲课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深受学生的欢迎。他对实验数据要求反复验证,一丝不苟,务求可靠;对研究生论文都悉心审阅,甚至文法、标点和修辞都不放过。他提倡学术民主并鼓励别人发表不同的看法,集思广益。选题时充分尊重研究生的兴趣和专长,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在南开从教四十多年来,陈荣悌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为人师表、平易近人,深受广大师生的尊敬。自1955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至1995年,已经毕业的硕士生30余人、博士生12人,在学博士生7人。经他联系派往国外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和学生20余人。与国外联合培养博士生2人。1989年和1990年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七届第二、三次会议上,陈荣悌针对当时中国的教育和科研情况在大会上分别做了题为《从脑体倒挂看中国四化建设和教育危机》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是四化建设的长远战略任务》的发言,他不无忧虑地指出,教育和科技投资少和脑体倒挂等情况将给祖国四化建设带来不良后果,呼吁全社会重视教育科学事业。他的发言受到普遍关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83年陈荣悌因患心脏病住院,并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但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和疾病的威胁,仍坚持工作,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最近,他又出版了《配位化学中的相关分析》专著,将自己的科研和教学经验留给化学界和自己的学生,同时,也将他“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的信条传给后辈。

陈荣悌在中学和大学期间的业余爱好相当广泛,如象棋、围棋、桥牌、京剧和网球等文体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至今还以京剧和古典音乐作为他的业余消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5: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