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于西田
释义

于西田,男,1954出生,年河南周口人,现任郸城县秋渠乡于砦行政村村长,曾多次被乡里、县里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干部等多种荣誉称号,曾作为村人大代表出席县里人代会,多次被称为党员干部的楷模。

于西田:河南周口人,出生于1954年,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郸城县秋渠乡于砦行政村村长,岗位虽小,事不平凡,曾多次被乡里、县里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干部等多种荣誉称号,曾作为村人大代表出席县里人代会,多次被称为党员干部的楷模。多年来,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策方针,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终于使于砦村甩掉了郸城最困难行政村的帽子。他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于砦村人奔小康,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最早就很清醒的意识到“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发,先种花”的正确发家路线。所以,先带头种起了烟叶、薄荷、药村、西瓜、山药、棉花等提高经济的农作物。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使于砦的公民,不再是以前那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杠了,夜来呼啦声,自拨掏多少”“醉里挑灯看牌,梦回打枪桌前,八百块一夜输干,五十岁赌儿压女,还得卖老婆!一报两报飞快,三抱不能灭枪,哪管是成还是碎,赢钱才是硬道理,回家砸锅去”的落后贫穷而又愚昧无知出名的村子了。而成了文明村,这不得不说明领导的英明决断啊,

继任村长后,处理矛盾纠纷无数起,更是处理了像大义、老花一类的难以处理的事,让他们都能安渡晚年。2004年大年三十下午,当知道本庄五保老人老花家过年难的情况下,于西田就让自己的三儿子冒雪送去了十五块钱,让老两口乐的直夸党的政策好。2005年春天,积极响应国家“办沼气,省柴禾”的号召,使像黄学刚、于秀林等一些家庭出现“三年不掏麦秸、五年不拉花柴”的好现象。此外,他还大力发展养殖业,从90年代起,于砦村民基本上家家都养猪、羊,更是带头养起了一元猪、波尔山羊等新一代品种猪,品种羊等。还得本村以觉悟高出名的村民于金星、于西功等,依靠于金星门口的荒废的小湖的优势,经过开发、整修,养起了八胡鲇鱼。还带头在村南边的芦草沟河里养鱼,使每年夏天,十里八乡的村民,来此垂钓、休闲、洗澡、度假的络绎不绝,不计其数,以至于使于砦村南边的芦草沟河最宽的一段(于砦人称其为“大海子”)。它比之杭州西湖,少了些妩媚,多了些庄重。比之桂林山水,少了些高险,多了些可亲。比之珠海温泉,少了些温度,多了些天然。比之长江三峡,少了些奇高,多了些民俗。所以有“北西湖”的美称。

90年代起,无论是路边还是没有住房的园子里,都种上了一棵棵亭亭玉立的白杨树。还几次重修于砦小学,于西田村长深深的明白“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先进道理。深刻认为到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从2008年春,在支部书记黄学刚的提倡下,积极奔走,创办了周口市首个村级“大学生基金会”让那些从于寨走出的大学生都能为家乡做出一点贡献。另外,还集资修路。2003年夏,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在关吕路上诞生了。路的铺成。带动了于砦的经济。本民支部书记黄学刚办的三农饲料,远销省外。侯全的养鸡场,更是远近闻名。现在,于砦村的养殖业、渔业、旅游业、农业,林业,发展一条龙。成为秋渠开发区经济的动脉。有力地推动了郸城县的经济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