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海玉霄宫 |
释义 | 简介平海是一个面向大海,背靠“朝阳山”的滨海小镇。朝阳山上一年四季,绿意葱茏。翡翠般的绿树浓荫,无法掩映住红砖绿瓦、飞檐翘角,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寺庙----“玉霄宫”。“深山藏古寺”的玉霄宫是平海村众多庙宇里海拔最高的一座,显示了“玉皇至尊”在十方三界的崇高地位。 建筑特点沿着朝阳山山脚往东不远,但见几十级青石台阶从山脚逶迤而上,在半山腰处分为左右两条几十级青石台阶,从下面往上看成了“丫”字形,分开后的石阶旁都有石栏杆,一样的平整精致。一左一右都能直抵山顶。右边的树丛里隐隐约约可见一条仅容二人并行的羊肠小径,从山脚巨蟒一样蜿蜒穿行着抵达山顶,据说这是当年隐居山上的闽中抗日游击队开辟出来的。山顶一开阔石埕,石埕前五六棵和玉霄宫同龄的古劲老榕树。因为岁月的给予露出苍老,那些树虽有一点佝偻,但是坚固稳定,一律斜长着主枝干,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一般。繁密的绿叶撑起一片片浓荫。如伞似亭,郁郁苍苍,为玉霄宫增了不少苍姿。树底下的泥土里,隐隐可见有树根的伏脉。 踏上石埕,迎面是一排气势不凡的新建双层小洋楼—— “仙公楼”,右边坐东朝西的就是华丽庄严的玉宵宫。玉宵宫是莆田地区最早的玉皇殿之一,也是原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宫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据载是百户王烈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清、近代均有重修、扩建。宫中现存的一些明永乐、成化年间的石柱础,是玉宵宫始建历史的实物注解。面阔3间,进深2柱,正中前、后殿间以天井,均为硬山顶抬梁结构,具有清代建筑的风格,后殿建筑沿用清代石柱,是清初重建的历史见证。前殿奉祀玉皇大帝,后殿奉祀释迦如来。道教与佛教的和谐共处在这里得以彰显。每年玉皇诞辰之日,玉霄宫内外信众摩肩接踵,香火繁盛,文化气氛异常浓厚。是平海镇玉皇信仰的一个中心。 玉宵宫前为新修建的通明殿,供奉玉皇大帝和众天神。殿门两边的青石圆柱雕刻精美,柱上分别刻着一副对联:东来紫气朝阳献瑞,西望瑶池济水流芳。殿门旁也刻有对联:放十七大光明,普照十方三界;施万千种功德,恩流万国九州。此联对仗工整,赞颂党和玉皇的光明普照宇宙,恩流世界,真可谓长联中的佼佼者。殿顶(屋脊)双龙护脊,昂首欲飞,殿内宽敞明亮,壁画形象生动,雕塑形神兼具,栩栩如生。万事可求,万事可应,使玉皇信仰在民间有非常广泛的信众。明黄促昭《八闽通志》记载玉宵宫玉皇大帝时也说:“岁旱,祷雨多应”。当然人们对他祈求的重点仍然在于消除各种灾难,获得世间生活的安宁和幸福。 前殿与后殿的接连处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天井。天井四围的石级上有八卦的浮雕图案。天井里终年潮湿,矮草丛生。民间传说天井处有神龟的龟头隐着,天旱时,只要在此处敲击龟头,远在海边的天后宫师泉井旁的龟尾便会涌现大量的水。这传说为玉霄宫披上了神秘灵异的面纱。 两殿的两边分别有厢房,是民国重修的清代建筑原构。左侧厢房上写“朝阳献瑞”。右侧厢房的门上写着“济水流芳”。走进去便见天井里有棵百余年树龄的古椿树,一枝干直插殿顶,看似枯朽,却生机盎然,为宫内一景。 仙公楼原名青云洞,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据传八仙过海后见朝阳山景色宜人,曾在山顶把酒赏月,酩酊欢聚。平海卫乡民闻香追仙,求梦赐福,十分灵验。共和初年因军界被毁。近年经平海董事会审议并重建告竣。 民俗文化每年正月初九日,相传是“玉皇”诞辰,平海村都要举行一场盛况空前的城隍爷代玉皇出游活动,游行队伍盛大有序,仪式隆重庄严。活动从初八半夜的各户去玉霄宫“请香”开始,一直到初九深夜才结束。 平海玉霄宫既是信众朝拜的圣地,又是游客们凭吊历史的艺术博物馆。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莆田沿海民间最为崇拜的道佛教丛林之圣地。民间信仰、民俗文化是一条沟通海峡两岸同胞心灵和文化的重要纽带,是为了祖国和平统一凝聚两岸向心力的“鹊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