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沛县故城 |
释义 | 沛县置城,始于秦朝末年。《水经注》引东晋郭缘生《述征记》称:“沛城极大,四周堑通丰水”。据唐《元和郡县制》及宋《太平寰宇记》记述,唐朝元和年间的沛县城,即秦代的古沛城。因年代久远,城址湮灭,古沛城遗址史说互异,且宋朝以前的古沛城遗址至今尚无定论。 元朝沛城,明时沛人马津在其《沛县新城记》中记述:“泗水之东,沛故有城,元人筑之,湮没久矣。”清乾隆《沛县志》中亦有“旧泗水东岸,有元时城址,玉虚宫、琉璃井皆在其中”的记载。其遗址即今沛城以东,胡屯乡西部。 明、清两代沛县故城在城北一里许。据乾隆《沛县志》记载,明洪武元年至嘉靖二十年(1368-1541年),沛县治无城垣达173年之久。明洪武二年,知县费忠信将县治所在地从旧泗水东岸前往西岸,但未筑城。嘉靖二十一年,知县王治以旧泗水西岸县治所在地为中心,营建土城。这座土城周长约5里,城墙高2丈,护城河深2丈,河面宽3丈。城四方建置城门,东曰“永清”,西曰“恒休”,南曰“会源”,北曰“拱极”,后因水患坍毁。嘉靖二十五年,知县周泾遂就原城址建置砖城。清朝沛城,因屡遭水患和战乱,曾三次迁移。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因黄河决口,洪水淹没,县城迁往栖山,建砖城;咸丰元年,黄河于蟠龙集决口,洪水淹没栖山沛城,迁往微山湖东夏镇;咸丰十一年三月,捻军攻克夏镇,11月又迁至大桥寨(今沛城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