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运洲 |
释义 | 人物生平牛运洲,1930年出生在河南省镇平县贾寨村一农民家庭,从小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清贫生活。6岁时父母为了让他肚里有点墨水,咬咬牙卖了一只正在生蛋的母鸡凑够学费,将其送进学校。他知道穷人读书不容易,就发奋学习,刚读完初小三年级,就因成绩优秀,在老师的推荐下,到离家5华里的石佛寺跳级读高小。于没钱在学校食宿,只好走读。虽然如此,他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一次考试,他名列第三名,因未考得第一名,气得大哭一场。 上大学1944年春,牛运洲考入国立二十一中读初中,但不久日军即大举进犯豫西,他不得不随学校流亡到陕西兰田。亡国弃家之痛,颠沛流离之苦,激发了他对日本法西斯的无比仇恨和对国民党蒋介石丧权辱国的不满。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校返回家乡,并于1946年8月初中毕业,考入无锡忠勤高级职业学校农牧科。京、沪一带风起云涌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使他进一步认清了蒋介石倒行逆施的反动面目以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灿烂前景,他决心投入砸烂旧乾坤、建设新世界的战斗行列。1949年5月无锡解放后,他就与顾学文、杨绍艺、李俊、胡庆功等同学一道,到南京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 加入共青团在二野军大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钻研革命理论,并能联系中国革命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深得他所在的一总队五大队二十一中队一排一班同学的赞赏。由于他各方面进步很快,于1949年8月第一批吸收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评选为学习模范。 行军模范1949年秋,他接到胞兄牛运甫来信,说他已进军到广西南宁,希望运洲学习结束后也到广西工作,以便互相帮助和照顾年迈的父母。但9月12日,当听了邓小平政委“过关问题”的报告后,他想到自己是一个青年团员,应该带头响应党的号召,一切服从组织的安排,党叫打到哪里,自己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打到哪里。现在党中央和二野前委下达了进军大西南的战斗号令,我就不能再到南宁去了。于是,他给在南宁工作的哥哥和老家的父母分别去信,说明不能再到广西的原因,取得了他们的支持。10月16日,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进军云南的八千里征程。在长途跋涉中,他处处、事事起模范作用,经常帮助体弱或生病的同学扛枪、背背包,在很劳累情况下,仍抓住空隙时间学习革命理论和新区政策,因而在1950年2月18日举行的结业典礼上,又被评为行军模范。 20岁壮烈牺牲1950年3月,部队到达云南后,牛运洲被分配担任曲靖县一区财粮助理员。他不怕苦,不怕累,工作深入扎实。7月17日,匪首熊贵勋、匪队长张家凯,以及混入革命队伍的民兵队长张家贵,他们密谋策划,里应外合,组织反革命暴乱。深夜,乘我征粮工作队在麻黄乡人民政府熟睡之机,潜入乡政府驻地潘家祠学校,将牛运洲和区长王剑峰等5位干部及两位教师杀害。在与土匪搏斗中,牛运洲英勇顽强,但终因事出突然和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0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