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成伯清
释义

成伯清,男,1966年出生于江苏通州。1985年进入南京大学少年部(现为强化部)就读本科,初习自然科学,后改社会科学,于1989年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方向为社会心理学。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即到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到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进修。1997年开始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情感社会学。主要讲授本科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和研究生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与名著选读”等课程。

科研成果

一、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1、80年代以来国外社会学理论新进展评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8年,主持人。

2、从自我技术看儒家伦理的早期嬗变,中流-喜玛拉雅文教学术奖助金,2003年,主持人。

3、西方社会学中有关风险的理论,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基地项目,2004年,主持人。

4、情感社会学新进展评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5年,主持人。

5、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历史沿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社会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子课题,2005年,主持人。

6.《真正的穷人》译介,上海都市文化E-研究院,2008年,支持人

7.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社会学理论评析》,中宣部,2008年,课题组主要成员

8.江苏省十二五文化建设发展对策研究,江苏省发改委,2009,支持人

9.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体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11年,主持人。

二、 学术成果:

个人著作:

1、《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消费心理》(与李林艳合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译著:

1、《父亲与女儿》(阿普尔顿著),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2、《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阶级与社会政策》(威尔逊著)(与鲍磊、张戌凡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

1、《科学中的理论选择》,天津:《社会学与现代化》1992年第3期;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文化差异》(与乐国安合作),辽宁:《社会科学缉刊》1994年第5期;

3、《对话与意义》,北京:《青年研究》1994年第7期;

4、《价值观念与越轨行为》,载于《当代中国社会越轨行为》(乐国安主编),北京:知识出版社,1994年;

5、《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载于《社会心理学理论》(乐国安主编),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6、《现代西方社会学有关大众消费的理论》,北京:《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7、《现代消费与青年文化的建构》(与李林艳合作),北京:《青年研究》1998年第7期;

8、《另一种精确——齐美尔社会学方法论札记》,南京:《社会理论论丛》2001年第1期;

9、《消费主义离我们有多远?》,南京:《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0、《社会学的修辞》,《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中国社会学》(第三卷,2004年)转载;

11、《“消费社会”的理论》,《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2)》,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2、《“风险社会”理论》,《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2)》,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3、《社会学的历史与理论》,载于童星主编的《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

14、《福科对社会学意味着什么》,《社会》2004年第8期 ;

15、《隐喻与社会想像》,《社会学家茶座》2004年第7期;

16、《全球化与社会学想像力的拓展》,《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4年第12期转载 ;

17、《中国文化与社会学的中国化》,《现代社会理论研究》(日本),2004年总第14期;

18、《现代性与全球化关系之辨:从地方性的角度看》,《浙江学刊》,2005年第2期;

19、《纪律与现代性》(署名成然),《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

20、《新启蒙运动?当代社会理论的重新定位》,《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1、“布尔迪厄的用途”,作为“导读”载于布尔迪厄:《科学的社会用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2、《“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问题》,《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3、《从乌托邦到好社会——西方社会建设理念的演变》,《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24、《我们时代的道德焦虑》,《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11期;

25、《乌托邦现实主义:可以可能与可取——兼论吉登斯社会理论的特性》,《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6期;

26、《从他者的他者到文化自觉》,载于周宪等主编《语境化中的人文学科话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7、《“不通家法”及其他——学术札记五则》,《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第6辑;

28、《世界社会的中国式想象——《大同书》作为一个文化事件的社会学解读》,《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29.怨恨与承认——一种社会学的探索,《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30.从嫉妒到怨恨——论中国社会情绪氛围的一个侧面,《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10期;

31.没有激情的时代?——读赫希曼的《激情与利益》,《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4期;

32.“社会建设的情感维度——从社群主义的观点看”,《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33.“从同情到尊敬——中国政治文化与公共情感的变迁”,《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9期;

34.“‘体制性迟钝’催生‘怨恨式批评’”,《人民论坛》2011年第6期下;

35.“城市隐喻与发展策略”,《学海》2011年第5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