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宁波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 |
释义 |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保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体育经营活动,是指以体育项目为内容,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的健身、竞赛、表演、培训、中介服务等经营活动。 前款所指体育项目,是指经省人民政府确认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的体育经营活动项目以及其他体育经营活动项目。 第四条 市和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公安、物价、税务、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体育行政部门做好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体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法委托有关组织或机构对体育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以下条 件: (一)具备符合经营活动要求的场所、设施、器材和专业技术人员; (二)具备与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保障条 件; (三)符合治安、消防、卫生的要求; (四)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规定的其他条 件。 第六条 从事危险性大的体育经营活动,应当在活动开办5日前按管理权限到市或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备案时应当按体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填写《备案登记表》,并提供相关材料。 第七条 从事危险性大的体育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向体育行政部门备案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 (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许可证复印件; (四)其他必要的文件和材料。 第八条 体育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了解体育经营活动注册登记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供有关材料。 第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到工商行政、公安、卫生、税务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体育经营活动的承办者应当依照规定办理。 禁止利用体育经营活动进行色情、迷信、赌博等危害社会治安的活动。 第十条 从事危险性大的体育竞赛,承办人应按规定为参赛者办理人身保险。 体育经营活动中举行抽奖活动的,承办者应按规定办理公证手续。 第十一条 从事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的体育经营活动,应当配备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救生员等特殊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应当接受相关技术培训。 第十二条 体育经营活动的承办者应当配备符合技术和质量标准的体育设施、器材和用品,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对可能危及消费者安全的体育经营活动,承办者应当向消费者作出明确警示和真实说明,并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 第十三条 体育经营活动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时,承办者应立即向所在地体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 第(一)、(二)项规定,不符合开业条 件而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体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交有关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 规定,未按规定到体育行政部门备案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备案,并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 规定,未配备必要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或聘用无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从事体育经营服务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体育经营活动的承办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 第二款规定,利用体育经营活动进行色情、迷信、赌博等危害社会治安活动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 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 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体育经营活动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徇私枉法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体育行政部门未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而导致安全事故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