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尼龙菌 |
释义 | 简介这种奇异的生物只是一种细菌。 Flavobacterium, Sp. K172 , aka “尼龙菌”。 1975年在一个废水池中由日本科学家发现。(勤劳的日本科研员, 你说他们怎么会去废水池捞东西的? 难道是找忍者神龟?) 它所分泌的酶可以帮助它消化尼龙。而尼龙, 是一种在1935年才出现的人造材料。这种细菌,虽然其使用的酶效率比较低(只有一般酶的2%), 但是它可以靠这种方式吃尼龙过活, 更有意思的是, 它们无法享用普通细菌食用的碳水化合物; 而且, 这种细菌的出现并非只有一次。 也就是说, 这是一种在1935年后才出现的生物! 出现原因感谢分子生物学, 我们已经弄清了尼龙菌出现的机理; 抑或说, 尼龙菌【演化】的机理: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所谓移码突变, 指的是DNA序列中的一个单位(AGCT)出现丢失或插值, 导致整个序列整体移位的情况。 仅仅是这一个意外的T, 旧的基因编码: 氨基酸精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Arginine, Glutamic Acid, Arginine, Threonine, Phenylalanine, Histidine, Arginine and Proline ) 被改成了: 天冬酰胺,丙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酰胺(Asparagine, Alanine, Arginine, Serine, Threonine, Glycine and Glutamine ) 。 而这些意外的氨基酸, 则组成了和原先完全不同的蛋白质。 这个意外的蛋白质所构成的新酶, 恰恰具有分解尼龙的能力。 于是在一个日本的污水坑中, 一个原本以糖为生的细菌转身成为了啃尼龙的怪物。 发现意义在简单的逻辑与新奇的科学发现之下, 突变可以产生新的适应性的说法, 被证实了。 新的发现总会引起争论与探讨。在后来的研究发现, 插值的那个T,来自于细菌质粒(Plasmid), 一种在细菌中常见的DNA“编外人员”, 即游离在染色体外的DNA分子。于是设计论者提出:嘿,也许这个消化尼龙的能力早就埋藏在质粒里, 或者这个氨基酸纯粹就是从别的细菌那里借过来的。99年的日本科学家发表了文章, 推翻了这种假设。 首先, 提供T的质粒是这种细菌自产的。 其次, 这个质粒只是偶然地提供了一个T, 此外就与变异前的细菌无二了。 如果这种基因设计早已存在, 那么这个细菌几亿年来的苦苦等候, 只是为了数十年前一次与尼龙的偶然邂逅? 相关有关尼龙菌的论文:"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6-Aminohexanoic-Acid-Oligomer Hydrolase of Flavobacterium sp. K172," Kinoshita, et. al., Eur. J. Biochem. 116, 547-551 (1981), FEBS 1981. "Birth of a unique enzyme from an alternative reading frame of the pre-existed, internally repetitious coding sequence", Susumu Ohno, 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 81, pp. 2421-2425, April 1984 "Sequence analysis of a cryptic plasmid from Flavobacterium sp. KP1, a psychrophilic bacterium," Makoto Ashiuchi, Mia Md. Zakaria, Yuriko Sakaguchi, Toshiharu Yagi, FEMS (Federation of European Microbiological Societies) Microbiology Letters 170 (1999), 243-24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