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场镇 |
释义 | 陈场镇地处仙桃县西南,毗邻潜江市、监利县,是仙桃西南重镇、经济大镇、新型交通枢纽镇,是镶嵌在随(州)岳(阳)高速公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陈场镇国土面积148平方公里,辖5个农村总支、1个街道总支,共计38个村、居、场。全镇总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9.9万亩。为了尽快对接随岳高速陈场互通,重新修编了城镇规划,规划面积近9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从事非农产业人口2.2万人。 中文名称:陈场镇 所属地区:仙桃 地理位置:地处仙桃西南,毗邻潜江、监利 面积:2538平方公里 人口:138.44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产业:种植业、水产业 自然资源:石油、岩盐 耕地面积:9.4万亩 特色产品:美国匙吻鲟、中华绒毛蟹、黄鳝 地理简介简介陈场地处仙桃西南,毗邻潜江、监利,是仙桃西南重镇、经济大镇、新型口子镇,享有“仙西明珠”之誉。陈场镇国土面积148平方公里,辖35个村(居)民委员会,4个农林渔场,陈场镇总人口7.6万人,耕地面积9.4万亩。2004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陈场镇始终坚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谋划,在统筹发展上使劲,在结构调整上着力,陈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业绩。2004年,陈场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584元,比上年增加400元。 地理位置陈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陈场人民始终以无比的热情和宏伟的气魄,奋力引领时代经济大潮,谱写出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江汉平原垸田农业的典型地域。位于省境中部,汉江与东荆河之间,江汉平原腹部。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7.8万人左右。市境地势平坦低下,海拔一般20米左右,年均约有4~5个月在汉江、东荆河水位之下,是江汉平原地势最低洼地区,历史上素有“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民谚。 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形成了围堤筑垸发展农业的特殊土地利用形式和河网密布、堤垸纵横的特殊景观。1949年后兴建著名的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建起一系列电力排灌站,水患威胁减轻,农业发展迅速。棉花、粮食产量均居湖北省前列。工业有机械、造船、建材、轧钢、纺织、轻工等部门。传统工艺“沔绣”和各种草编制品颇著名。陈场市位于鄂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处,东临大都市武汉,西连荆州、宜昌、三峡,北依汉水,南靠东荆河,31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为江汉平原的交通枢纽,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的体操之乡,著名的“状元”之乡和文化之乡。1991年跻身中国百强县市行列,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九年居全省首强,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小康市,并且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物资流通百强市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 气候陈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兼宜的气候特点,境内一马平川、湖泊众多、河流纵横、风景宜人、物产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渔生产基地,人称“鄂中宝地”、“江汉明珠”。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仙桃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水乡园林风格独特,已形成农业以水产业为特色,工业以精毛纺、精细化工为代表,第三产业以市场物流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光荣历史陈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以胡幼松为首的革命先驱曾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建立了以陈场为中心的鄂中第一个红色政权。2004年来,陈场人民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以改革的手段统揽全局,以开放的心态应对挑战,以宏伟的气魄引领潮流,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展。2007年,全镇实现工商税收1006万元,在陈场镇、场中位居第3名;陈场镇委被湖北省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光荣称号。陈场镇结合本地实际,抢抓随岳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的机遇,把工业平台建设和小城市建设扭在一起抓,把满足民生诉求和完善市政设施扭在一起抓,打造大平台,营造大环境,促进大发展。2008年已投资300万元,完成了陈南大道东伸西延5000余米的土路基工程,新建了陈北大桥、园艺二桥、建材市场和二中路,特别是以陈南大道为一号工程的顺利推进,为城镇西延南扩拉开了架式,工业园区规模也由此进一步扩大,陈场城镇基本上形成了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点的项目集聚区。在已有信达化工、仙发饲料、仙盟卫材、宏远鞋材、彩湖蛋品等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基础上,又有6个项目落户园区,其中绿之源豆制品项目已经初步建成,正在进行试生产;海翔化工、诚信棉业、捷奥皮革、德祥鞋材、三界塑业等5个项目在建。 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截止2008年,陈场镇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6300万元,实现工商税收567万元,其中国税445万元,占全年任务54%,地税122万元,占全年任务67%,为全年实现工商税收1200万元奠定了基础。以精细化工,精品卫材鞋材,精深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三精”产业集群进一步推进。同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巩固以园艺场“一场带四村”(沈湾、王桥、陈场、蔡桥)和张滩村等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的基础上,又以沙岭村为新试点,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8年全镇已有95%的村通水泥路,100%的村可通有线电视。此外,紧紧围绕优质水禽、优质水产、优质水果(瓜)、优质水稻制种等“四水”产业抓好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和安全生产。在辉煌水产、德翔水产、盛世佳人果蔬合作社带动下,全镇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陈场蜜桔”、“双园蛋品”通过了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伊湾萄葡”、“排中河泥鳅”正在申报产品产地认证。 小镇特色农业产业特色农业产业特色鲜明,誉播荆楚。2004年来,依托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优势,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集思广益,审时度势,将优质水禽、优质水稻及制种、优质水产、优质水果(瓜)“四水”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构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业特色。养鸭业成为陈场的一张地方名片,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农民增收的稳定渠道。陈场先后被《湖北日报》等媒体称为“湖北养鸭第一镇”。全镇养鸭达到100万只,每只鸭为农民增收25—30元,全镇养鸭可获纯收入2500多万元,人平增收320元;以双圆蛋品为龙头,全镇蛋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4户,年蛋品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斤,陈场成为江汉平原蛋品加工能力最大的乡镇,不仅保证了本地蛋品的加工,而且成为天门、洪湖、监利、潜江等地蛋品的销售市场。一花引来百花开,养鸭业带活了蛋品加工业,同时带动了孵化、饲料、包装、运输等产业的发展。陈场镇抱房达14家,年孵化能力达150万—280万只;饲料加工厂发展到2家,年加工饲料能力达到6.5万吨;专业运输车辆达到80余台,纸箱包装厂2家,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全镇发展水稻制种为做强优质水稻制种板块,组建和成立了“金田种业有限公司”,建立起以莫沟、张滩为基地的水稻制种产业带,带动了全镇发展水稻制种。2004年,湖北省种业集团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泰公司、武汉大学天源公司、云南省农科院华云种业公司、仙桃市源丰种业公司等相继落户陈场,水稻制种实现了公司和农户的双赢。同时,与隆平高科进行对接,水稻制种含金量大大提高,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2008年,陈场镇水稻制种面积达到1.5万亩,比去年扩大3000亩,陈场成为名符其实的湖北省水稻制种基地。此外,陈场镇发展水产名特优专养面积1万亩,占水产总面积的40%;发展西甜瓜复种面积15000亩,2007年,“伊人”牌西甜瓜通过了国家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发展优质水果面积1.5万亩,2008年,陈场蜜桔得到了国家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业体系初具雏形,一路走高。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陈场工业基本上形成了精细化工、精品服装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三精”支柱产业。2006年来,立足现状和资源条件,内引外联,全镇协议引资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引进工业项目12个,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着力培育大龙头、抓好大配套,形成了以信达、龙翔、先峰、宏远、金汇等为重点的精细化工板块;以双圆、康乐源、仙发为重点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板块;以金五龙为重点的精品服装板块。 加强技术改造各企业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与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科技联姻,陈场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新型产品实验基地,各科研院所也成为陈场企业人才的培训基地,确保了新技术和新项目“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为更好地集聚企业发展实力,减少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力度。2008年,陈场镇将已建成的500亩工业园区向东向南扩展延伸500亩,工业园整体面积扩大到1000亩。同时投资100万元,硬化拓宽了工业园区世纪大道,完成了振兴大道土路基工程;投资100万元,高标准配套了电力、通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为工业经济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2008年上半年,陈场镇实现工业增加值6402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807万元。打工经济独树一帜,自成品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陈场镇农民外出务工就已是农村经济舞台的一大亮点。2004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强劲势头更如滚滚春潮。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了劳务经济的大发展。2004年,全镇在外务工人员25000人,劳务总收入1.5亿元,到2004年底,陈场镇劳务输出累计收入12亿元,向境外输出优秀技术人才300余人,陈场成为闻名全国的打工重镇。 发展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历史性地达到30000人,劳务人员遍布全国,就业面不断扩大;一些务工人员通过学习技术和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或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自己投资兴业成为了老板;伊湾、印咀、幼松等12个村主要劳动力均在外务工,成为外出务工专业村;全镇1000余户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拥有房产,深圳西乡形成了陈场一条街。打工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其成为陈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也为陈场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兴业,拉动了城镇建设进程,推进了集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打工人员的流动为陈场地方产品的市场开发、扩大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广州、深圳等地一些企业把陈场生产的皮革等工业品列为第一订单,把陈场务工人员作为首招对象,陈场劳务输出品牌优势日益凸显。 发展前景规模集镇建设高歌猛进,日新月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适度超前”的总体思路,我们紧紧围绕“仙西重镇、水乡园林”的小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目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2004年,镇委、政府聘请专业人士,对集镇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集镇版图由原来的1.56平方公里扩大到了4.46平方公里。2004年,先后投资300万元对集镇主干道进行了刷黑,改造排水管道12公里;投资80万元,新建了陈场二桥,拉开了集镇建设的框架;投资50万元,对集镇路灯进行了维修,在主干道上安装了8个大型跨街道电脑喷绘广告灯箱。 集镇建设同时,富迪公司、飞达电器公司、中百超市等大型商业纷纷落户陈场,给集镇建设增添了亮点。集镇建设的发展加快了引农进镇的步伐,全镇建成了财苑小区、锦园小区、绣园小区和二桥小区等5个风格各异、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陈场镇区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方便、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工商结合型小城镇。陈场灵光勃发,人气昭苏,是一块投资宝地、发展热土,区位优越,潜力无限。毛通公路贯穿东西,正在建设的随岳高速公路在陈场开设互通,在仙桃周边与汉宜、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形成大联通。陈场交通枢纽地位呼之欲出。陈场镇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到陈场投资兴业,共镶盛世,共铸辉煌。经仙桃市政府批准,陈场镇今年兴建单村水厂两座,中心水厂两座。四座水厂建成后将辐射13个村(居)委会,解决近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为解决水改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陈场镇采取农民自筹、政府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筹集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元化筹资,积极引导个人、单位投资农村供水事业,变被动为主动,陈场镇健康饮水工程稳步推进。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沙埂坝水厂吸纳民营资本30余万元,坡场中心水厂总投资200万元,吸纳民营资本80万元,于7月中旬启动的镇中心水厂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建成后,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办法,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归国家、受益农户集体所有,民营投资者按合同约定享有一定年限经营权,通过此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明确责权,保证了工程的长久良效运行。 自然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陈场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非金属矿产丰富。其中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岩盐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73万吨,岩盐储量在500亿吨以上。岩盐主要集中于地表以下780—1200米,盐层厚度约80米,氯化钠的一般品位在96%左右,最高可达100%。盐矿中富含碘、锂、溴、硼、钾、铷、铯等多种稀有元素,其中碘的含量是海盐含碘品位的7倍,具有极强的开采价值。 水利资源陈场境内河湖密布,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沟渠1329条,长4500公里。其中自然河流14条,包括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汉江过境长度91.2公里,东荆河过境长度103.34公里,流域面积2520平方公里;人工开挖的电排河5条,包括排湖电排河、沙湖电排河、保丰电排河、杨林尾电排河、周帮电排河。现有垸内湖泊12个,围堤固定湖区4.37平方公里,泛湖泊3个,面积15.5平方公里。陈场镇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68亿立方米,多为涝水排泄;汉江、东荆河平均过境容水量分别为445.6亿立方米、47.7亿立方米,是全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储量在5.10—7.10亿立方米之间,有补给保证的承压力开采资源为5.4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可开采水量21.4万立方米,是一个丰富的“地下水库”。 主要产物种植业陈场镇种植业的主体是粮食、棉花、油料和瓜菜四大类,耕地复种指数为224.3%。粮食:1997年,粮食总产89.96万吨,为历史之最,平均单产398公斤。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123.44万亩,总产56.92万吨,平均单产461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记录。 棉花: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24.75万亩,比上年减少1.38万亩;单产73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总产1.796万吨,与上年持平。 油料:2002年油料播种面积86.02万亩,其中油料76.32万亩,占88.7%;总产6.36万吨,其中油菜籽的产量5.23万吨,占82.2%。 蔬菜:2002年蔬菜种植面积54.56万亩,比上年增加0.34万亩,比“九五”末增加1.84万亩,蔬菜产量51.14万吨,比上年增加0.83万吨。 水产业陈场镇把水产养殖业定为农业的战略产业。从1999年到2002年,陈场镇新增水产养殖面积30万亩,达到55.6万亩。水产品产量继1995年(10万吨),2000年(15万吨),2002年达到20万吨,水产品产值8.9亿元,占多种经营产值的47.4%,占农林畜牧业总产值的36.4%。陈场镇水产品总量连续20多年保持全省第二位,2002年跃居湖北省第一,中国第二。 农副产品陈场镇农副产品从初级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共有380多个品种,名特优农产品达到228种,占60%。有“蛋中之王”美誉的沙湖红心盐蛋,清朝时被誉为“御宴极品”;闻名遐尔的九珠无铅松花皮蛋、名典梨酒、沙湖红莲、仙宇调料、水洗麻仁、湖沁牌优质大米、口口福豆奶、范关白酒等50多个产品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久负盛名的毛嘴卤鸡、沙湖干刁子鱼、汉水源豆豉等风味独特;有“水中软体黄金”美誉的美国匙吻鲟、中华绒毛蟹、黄鳝、黄古、鳗鱼、鳜鱼等“水族”精品。此外,还有“伊人”牌西甜瓜、沔城莲藕、沙湖莲籽、三伏潭西红柿、彭场南瓜、郭河保健蛋等名优瓜菜品牌。黄鳝养殖是陈场镇的传统产业,在水产养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2年,陈场镇发展黄鳝网箱15万口,产量5000万吨。注册了“天星”牌、“沔州”牌两个产品商标。沙湖咸蛋曾为清朝皇室贡品。蛋黄为朱砂红,呈沙糖颗粒状,剖开后油质四溢,色彩鲜艳。198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年产量1000万枚,年创汇40万美元,远销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九珠牌无铅松花皮蛋蛋白质胶凝,呈褐色半透明体,表层点缀朵朵松针状结晶花纹,蛋黄凝而不固,层次分明,在气温55℃时保持6个月不减味不变质。年产量4000万枚,占中国皮蛋出口量的千分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