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彼得
释义

陈彼得是台湾流行音乐发源的第二代音乐人,继为邓丽君创作的翁清溪、庄奴之后,又在罗大佑等人的校园歌曲之前。他是台湾音乐西风引进的第一推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乐坛极具影响力,和余天、刘文正、高凌风的合作,缔造过一首歌捧红一个人的神话。他写《阿里巴巴》、《迟到》、《含泪的微笑》、《一条路》,引领和代表了台湾当时流行音乐的崭新路线和优秀水准,而那些脍炙人口的旋律,更是无数人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

个人简介

陈彼得,本名陈晓因,陈彼得是其艺名。1944(一说1943年)年生于成都,父亲是广东潮汕人,母亲是成都人,3岁随父母到了台湾。大学期间学“器械工程”专业的他曾自制电吉他,还和陶喆的爸爸陶大伟一起组过乐队,进入乐坛后第一个为台湾流行音乐引进西方元素,创作的歌曲多属于中西合璧。至今有500多首作品,出自他手的《阿里巴巴》、《迟到》、《无言的结局》、《一剪梅》等都对两岸乐迷产生了巨大影响。在1993年后常住广州,2001年转到北京做音乐,如今是国内流行音乐人。 2010年10月 赴长沙录制内地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

真正的音乐人,作品比人名气大。

陈彼得微博客

陈彼得今年已经年近七旬,却成为这个年龄段知名艺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每天带着老花镜和网友互动起来,不亦乐乎。

一夜成名的“救火队员”

“我当年就跟周杰伦、方文山一样,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陈彼得出生于军人家庭,读书时代就自学吉他,大学毕业后还跑到了歌厅驻唱,成了台湾最早的歌手之一。他在台湾乐坛有流行音乐才子之称,好比今天的周杰伦加上方文山。在邓丽君和校园歌曲正大行其道的时候,他第一个将R&B、摇滚等西方元素引进糅合,为流行音乐另辟蹊径。今天依然活跃在幕前的“青蛙王子”高凌风,归隐多年的“情歌白马王子”刘文正,当年正凭借他写的风靡一时的歌曲,缔造了那个年代的台湾音乐历史。而陈彼得首个发起成立台湾艺人工会,为当时待遇低下的男艺人争取利益,这种组织形式影响至今。

90年代“南漂”广州,至今不言退休

“方文山就是‘中国文学+周星驰’的无厘头”

上世纪80年代末,陈彼得为凌峰创作的《吾爱吾国》还没发行就在台湾遭禁,同时演艺工会繁琐的事务也让他不堪负荷,患上抑郁症的他选择了离开台湾。然而,两岸的开放往来,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却成为了他再次踏入中国流行音乐历史的一个入口。他说,当年国内流行音乐燃起第一把火,恰逢其时,自己也正是举过这个火把的人。杨钰莹的 《等你一万年》、陈明的《灯火阑珊处》脍炙人口,均出自他之手。而远眺今日的台湾乐坛,他在竭力保持前辈的睿智度量的同时,依然掩不住的喜恶分明。“陈彼得在广州市郊的丽江花园租个小门面,开了一家叫77G的快餐店,卖各种奶茶、台式快餐,以及成都担担面,看上去不是太协调的组合,全视店主人当天的心情而定。一个多月后,居民们才知道,这个天天给他们做饭的瘦老头,曾是一代台湾音乐教父,曾经,费玉清、凤飞飞、高胜美等大牌偶像纷纷找他写歌,一度几乎是他写歌给谁谁便走红。”——《南都周刊》

陈彼得自述

我们可能是“江湖最后的大佬”

我这两年在内地和台湾做“星月歌会”,100多首诗词歌赋融合爵士、R&B、蓝调等西方音乐形式;还在做女歌手巴度的 《老子高歌·琼瑶梦》,大家不知道,她的音域比蔡琴还广。这些也许会很成功,但也不一定。不过如果不做,那我们这一辈很可能就是“江湖最后的大佬”,没有人去做音乐,都去做口水歌了嘛。

今天唱“老公老公我爱你”,明天也“老婆我也爱你”这样。我们现在还用诗词歌赋入词是不是很傻,谁还要听啊?其实不是,老歌是80年代的产物,现在我们做的是21世纪的产物,里面有中国风,但没有无厘头,我把“周星驰”干掉,方文山喜欢混响,我告诉他要万流归宗,不要再抄,我们要遵从老前辈。但我讲一个问题,发烧也好经典歌也好,要有现代感,这一点很重要,老歌要有现代感,为什么茅台包装要改变?所有东西要改变,如果你不愿意变,你就要歇菜了。你看《海角七号》、《色,戒》,李安就什么都敢搞,台湾电影一直有后续,就是一直在改变。

作品

《阿里巴巴》、《迟到》、《一条路》、《一段情》、《无言的结局》、《几度夕阳红》、《也是情歌》、《一剪梅》、《等你一万年》、《灯火阑珊处有你》、《四海一条中国心》、《把心留住》、《在那银色月光下》

综艺节目

天天向上20101001

流行音乐教父:陈彼得

在当今全球华人圈,许多年轻人也许并不清楚“陈彼得”这三个字代表什么,但却有很多人听过或唱过他所创作的歌曲。《阿里巴巴》、《迟到》、《一条路》、《无言的结局》、《一剪梅》、《等你一万年》、《几度夕阳红》、《一段情》、《昨日梦已远》、《灯火阑珊处》等近千首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出自于这个人的手,而且他还是作词、作曲、演唱同聚一身的天才。他唱歌的感觉特别好,属于那种灵魂在旋律上真诚表现的艺术家,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二十多年前,他的知名度难以想象,毫不夸张地说当年他的影响力,应该是现在的“周杰伦加方文山再乘以2”的效果。最红时,他的歌在整个东南亚及中国内陆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几乎每个家庭每天都会听到他的歌曲。大陆的张行就是因为唱他的歌而走红,他写的《迟到》更是影响一代人恋爱观的普及曲,几乎是人人会唱。这样一个人,被大众广泛称为中国流行音乐教父,的确当之无愧。

严格讲,陈彼得是台湾现代音乐第二代大师,在他之前台湾已有翁清溪和庄奴。众所周知,翁清溪和庄奴联手造就了邓丽君,他们为邓丽君写了大量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曲。陈彼得是在邓丽君最红的时期脱颖而出的台湾流行音乐奇人,他之所以成功是他在歌曲创作上的突破。陈彼得没有走翁清溪和庄奴的老路,他大胆在创作中率先引入西方现代音乐元素,将R&B、摇滚等西方走红的音乐风格引进本土旋律中,使当时的流行音乐突然另辟蹊径,徒然升华。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彼得与余天、刘文正、高凌风等人合作,缔造过一首歌捧红一个人的神话,当时媒体高调称其为台湾流行音乐第一推手。陈彼得当年以音乐新元素使台湾流行歌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空间,也使自己成为一代音乐教父。

那时的陈彼得春风得意,他越过纯艺术领域,开始思考歌星们的报酬和待遇。于是他率先发起成立“台湾艺人工会”,目的是为当时待遇低下的艺人们争取利益。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艺术家的事,这种事应该是由政治家来实施。组织成立之后,台湾艺人的待遇有了大幅提高,但陈彼得却为艺人工会的事费尽心机。很快他被繁琐的事务弄得不堪负荷,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在好朋友著名歌后欧阳菲菲的演唱会上,陈彼得去出席做她的演出嘉宾,可上台后他却突然想即刻离开舞台,于是他一反舞台常态,一首歌没唱完就猛然扭头而去。当时在后台的凌峰突然看到他罢唱很惊讶,他问:“你怎么没唱完就下来了?!”陈彼得只讲了一句:“不唱了。”然后他匆匆走了。

后来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假如我再在舞台上多呆一秒钟,肯定就会马上休克。我真的再也呆不下去了,不知为什么,我当时只想马上离开那个舞台,准确说不是离开,而是逃离那个舞台!”

从此,这个充满个性的创作型演艺天才就以这种充满戏剧性的方式逃离了台湾乐坛。他不仅放弃了演出,而且也放弃了一切工会的工作。不过尽管他离开了,那个他曾任过主席的为艺人争取利益的艺人工会却延续下来,其模式一直在台湾影响着演艺界。

艺术总是以创新的方式前进和发展,紧随陈彼得之后,台湾音乐界出现了罗大佑和校园歌曲。历史出现新人很正常,但作为忠实的艺术追随者,陈彼得选择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内心,从不曾有过对艺术本身的任何背叛,至于这种热爱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的追捧,那是另一回事情。人的存在形式是多元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从头到尾都处于成功的高峰,生活的意义在于各领风骚数几年。曾经红过的陈彼得悟通了很多事,1988年他从台湾经日本绕道来到中国,从此开始了他的另一种人生。

认识陈彼得也就是在1988年他刚进大陆不久,那时两岸交流非常封闭,虽然知道他很多歌,但对他这个人却很不了解。不过我们一见面就仿佛很熟悉,没有任何交流障碍。他很有亲和力,而且非常健谈,感觉他是很纯粹的人。他的四川话说得很正宗,原来他生于成都,父亲是国民党空军的优秀人才,母亲是成都人,快3岁时随父母从成都飞到台湾。

从那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他经常和我联络。那时我在广州经营一个传媒集团,各种有特色的典型人物接触不少。他在大陆各地最初那二十来场演唱会我都会邀许多人前去捧场,他的才华每次都让我分享到那么多狂热的惊喜。说实话,陈彼得是第一个令我从内心认可的流行音乐艺术家,据说他在大学学的是“器械工程”专业,不过他却自制电吉他,还和陶喆的爸爸陶大伟组过乐队。他对文字的感觉很不错,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

1993年他在广州买了房,开始在广州常住。那时我在广州花园酒店办公,每天下午三点钟我们都会准时在花园酒店荔湾亭喝下午茶。我们谁也不会迟到,尽管当时迟到已成为国内一种无处不在的流行病,但我们就是不迟到。这种守时相约聊天的日子过了好多年,除非我或他不在广州,否则几乎是天天如此。由此我说他是台湾的表,他说我是大陆的钟。假如与其他朋友有约,我们都会选择要他们来荔湾亭,那里是我们事实上的会所。这种如约守时的交往不仅令我们双方都很愉悦,同时使我们成为知遇之交。记得我创办《希望》杂志时,陈彼得为我出了很多主意。有了他的建议,我们也有了超越内陆的视角,结果《希望》一出来就压住了香港的《姊妹》,成为当时时尚女性读物的第一品牌。

那段时间陈彼得一直很想深入了解大陆的文化和行事规则,奇怪的是他与大陆的现实之间仿佛有一块他无法越过的玻璃。无论我怎样和他交流,却总是无法令他对大陆的理解真正到位,他看待大陆的事物总是很平面、不立体,有时让我们哭笑不得。有一次他说他要加入共产党,问他为什么要加入?他说加入了党就有可能会更加了解中国大陆。他看不懂大陆的人际关系,总是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给他换来换去解释很多遍,结果总是越解释越让他糊涂。有时候我们觉得大的事他认为很小,我们认为很小的事他却认为很大。不过他的任何想法和表现都非常真诚,这也是我们一帮人永远将他视为好友的原因。

2001年他离开广州去北京做音乐,并且在北京买房决定后半生在那里度过。我经常去北京看他,也在他的录音棚听他和他的学生唱歌。他对流行音乐的走势非常关注,周杰伦刚冒头时,他认真研究周杰伦和他的团队,尽管他不喜欢周杰伦,但他仍坦诚地说:“这个小子肯定会红。”他认为方文山很聪明,说他对流行音乐的突破用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加周星驰的无厘头”手法。他说这样做尽管会有争议,但总比原地踏步要好。陈彼得强调音乐的现代性,他认为中国的歌曲一定得有一个宗,重要的在于怎样用现代手法来表现这个丰厚的宗。这其实是中国所有艺术门类都面临的大问题,同时也是当代艺术领域最令人困惑的关键点。

有一次 陈彼得在电视上看到艾尔顿·约翰、保罗·迈卡特尼等国外同龄艺术家的演唱,当他发现他们依然还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时,他震撼了。他深沉地说:“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创作,今天中国音乐与国外音乐的差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内涵”。我和他经常探讨音乐的内涵表现,我们都非常主张用口语来表现深刻的含意。有时候我们会特别将一些经典的歌词句子拿来分析,结果发现精彩句子所展现的空间非常大,有些一句话够人写十本书来解释它的意境。

不过评论现象永远比创作容易,尽管我们都知道目前华人音乐的主要问题是太多浅薄和虚伪,但要写出不浅薄和不虚伪的音乐和歌曲却不容易。正在流行的许多华语歌严重缺乏灵魂,简直是僵尸之作,其传播结果是让新生代出现更多无厘头。人类的文化和文明一定得通过真善美来传递,这是任何人无法绕开的本质,你可以通过强权或蒙蔽来绕开,但那已经没有意义。陈彼得一直想在真善美的平台上找到新的艺术突破口,他相信自己会写出更好的超越自己过去的歌曲。在北京他慢慢品读古都,认真阅读有价值的书,并结识了不少朋友。有次梁和平、崔健等一帮音乐人在北京为他张罗过生日,崔健特地弹琴唱歌,这让陈彼得体会到了这座城市中艺术的温暖。

现在我们不经常见面,但总是不断通电话。他依然在一直不断努力地寻找写新歌的突破口。他成立了音乐工作室,不过现在工作室总是在帮一些年轻的音乐人锤炼翅膀。有时他也为电视剧做配乐,但他说那只是应酬,他的兴趣仍在于创作那种具有全新突破的音乐。陈彼得称自己是乐坛绝对的古董,许多与他一起做音乐的人有的不干了,有的死了,而他还存在并且还在努力战斗。

我是坚信他会再写出大红大紫歌曲的人,因为我知道他的人品、知道他特别的艺术感受和对艺术的热爱、知道他对人性的理解和表达、知道他永不会泯灭的创作激情和才华、更知道他有我这样永远忠实和肯定他的朋友,所以我坚信他!有时我甚至在想,当陈彼得写出这样的歌曲时,哪个幸运的歌手会接到这个他苦栽了二十年的桃子呢?真正的幸运儿应该是这个人,因为对陈彼得而言,平静与喧哗他都越过,不过他惟一保留着的是自信。台湾有网友说陈彼得是乐坛“夜空不灭之星”,陈彼得听后笑着说:“我怎么只属于台湾这个小岛,我是中国乐坛的常青树!”

音乐作品

热门歌曲
01 一条路 02 阿里巴巴 03 祖国 04 迟到 05 几度夕阳红 06 无言的结局 07 嫦娥 08 今夜没有你 09 也是情歌 10 看一眼就喜欢 11 夜行 12 记得1981
专辑

专辑名称 发行时间 语言 试听专辑 详情

也是情歌 1981-07-25

唱片公司:Cn Music专辑曲目(10)01 也是情歌 02 夜行 03 记得1981 04 不管怎么说 05 默许 06 看一眼就喜欢 07 今夜没有你 08 阿里巴巴 09 请你不要担心我 10 夜走在小镇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