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代韬略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1版 (1999年5月1日) 精装: 319页 开本: 32开 ISBN: 7535416136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该书出版于1999年。该书一经出版就在相关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全书以明代史实为基础,讲述了治国治家治民等方面的重要韬略。全书内容翔实,语言清晰,逻辑缜密,是研究中国古代韬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目。

媒体推荐

前言

韬略作为一种智慧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韬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影响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韬略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舞台的拓展、生活内容的丰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进步的,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进步,中华韬略也日益丰富。换言之,从韬略的演进巾,我们也能够伶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声,窥视到人类文明的进步。研究韬略文化,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积极意义,对于今天灵活、能动、策略地进行经济建设,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事务有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发展到明代,封建社会已步入晚期,集权政治的极端强化、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新兴社会力量的产生,这些都标志着封建社会已是烂熟阶段。与此相适应,中国传统韬略也进入总结阶段,即是说韬略理论在这时期没有创新,但在具体运用上则更加成熟,显现出多姿多彩的画卷。

明代韬略著作甚多,《三十六计》、《百战奇略》、《兵经》、《兵垒》、《百战奇法》、《筹海图编浅说》等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与前代的谋略著作相比,这些著作在用兵原则上没有大的突破,但在如何运用已有军事谋略理论上则有深入的探讨。例如《兵经》一书用一百个字将以谋致胜的方法原则、组织指挥和治军的基本思想、对敌作战应注意的问题阐述得简洁明了,每个字都是“铸成纯金属的小颗粒”(《兵经释评》前言语)。这是明代韬略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明代韬略的内容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政治韬略方面,明代君臣均有建树。明代皇帝为了把握大权,废除了沿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六百多年的三省制度(撤销中书省),设立内阁,使内阁与六部之间相互制约;信用宦官,让内阁和宦官成为皇权的两翼,彼此制衡,二者分别向皇帝提供信息;以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领军队,这些作法都体现了封建君主在韬略方面的成就。

首辅是明廷掌大权的朝臣,为了爬上这一高位,部院大臣明争暗斗,各有高招,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谋略在彼此相攻中展现出来。

明代宦官自永乐朝被启用后,一直十分活跃,有明一代涌现出了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四大阉竖”,他们在弄权悦帝方面很有一套办法,朝臣与他们交手胜少负多。

明代军事斗争时期氏、规模大,朱元璋与元朝及元末群雄的战争、朱棣的“靖难战争”、明政府与北方蒙古部落的战争、东南沿海的平倭战争、明政府与东北满洲的战争、明末农民战争,这些都是影响全局的军事斗争,火热的军事斗争涌现了足智多谋的军事人才和杰出的战争范例。明代军事斗争中表现出的韬略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影响。

明代后期,伴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中出现“违礼法”的现象。商人、手工业者、市民、妇女空前活跃,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留下了许多谋略故事。

本书试图对上述内容作较为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期展示出这一时期韬略文化的特点和内容,时人若能从中受到一两点启迪,作者就聊以自慰了。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有关著作,其主要书目附后,在此对有关作者表示感谢。

段 超

1998年仲夏于南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