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闽南戏剧
释义

书籍资料

作 者: 陈世雄,曾永义 主编

出 版 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 数: 297000

版 次: 1

页 数: 392

印刷时间: 2008/08/01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11057559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的任务,就是锁定闽南戏剧文化圈,研究它的历史变化,研究其中的各个剧种是怎样继承了传统,又怎样进行创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这些剧种发生了怎样的变异。

目录

绪论:关于闽南戏剧文化圈的思考

一、闽南戏剧文化圈及其变异

二、闽南戏剧文化圈的独特性

三、从闽南戏剧文化圈看影响剧种变异的诸因素

四、戏曲的正音与政治的正统

五、话剧与歌剧在闽南的本土化

第一章 闽南戏曲与信仰习俗

第一节 信仰习俗与闽南民间戏曲的演出场合

一、民间信仰

二、岁时节庆

三、人生礼俗

第二节 闽南民间戏曲的社会功能

一、闽台社会重要的娱乐方式

二、延续民间文化传统

三、闽台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

四、缓解社会日常矛盾的特殊功用

第三节 祈福与祭煞:闽南的仪式戏剧

一、禳灾祈福的傀儡戏

二、闽南的扮仙戏

第二章 剧种传播中发生的地域性变异

第一节 泉腔戏曲在漳州

一、老白字戏的出土

二、明清以来梨园戏在漳州的传播

三、泉腔戏曲在漳州的留存现状

第二节 歌仔戏的地区变异——以咸水腔歌仔戏为例

一、咸水腔歌仔戏的定义和特征

二、咸水腔歌仔戏的来源

三、文化混血与歌仔戏的地区变异

四、歌仔戏的飞地和生存之道

第三章 外来戏曲剧种在闽南的变异

第一节 外来戏曲与闽南正音

一、正音的缘起

二、正音的记载和内涵

三、闽南正音的存在方式

四、闽南正音的社会功能与权力隐喻

第二节 融合与变迁——闽南四平戏的发展路径

一、闽南四平戏的自我改造

二、消解与融入的四平腔

第四章 话剧和歌剧的地方变异

第一节 早期话剧的权宜之计

第二节 抗战期间大众化的尝试

一、抗战与剧运

二、提高与普及

三、方言与大众化

四、抗战时期闽南方言话剧的作用

第三节 台湾光复初期的方言话剧

一、光复初期复杂的语文问题

二、关于方言话剧的论争

第四节 地方化与现代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探索

一、泉州歌剧团方言歌剧的坚守与创新

二、台湾小剧场运动与方言运用问题

第五节 台南人剧团的“跨界/本土”

一、在方言话剧基础上展开跨文化戏剧实践

二、西方经典剧作的本土转化

三、存在问题和吕柏伸的反思

第五章 闽南戏曲与现代传播媒介的结合与变异

第一节 歌仔戏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与变异

一、广播歌仔戏

二、电影歌仔戏

三、电视歌仔戏

第二节 台湾布袋戏的现代转型

一、布袋戏与现代传播媒介的接触史

二、虎尾黄家与布袋戏的媒体变异

第六章 官方政策对闽南戏剧的影响

第一节 历代执政者对民间戏曲的四种策略

第二节 日本殖民当局的政策与台湾闽南戏剧的命运

一、日本殖民者的“皇民化”政策和“皇民剧”

二、日本殖民当局的文艺政策对台湾戏剧的影响

三、民间戏曲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台湾歌仔戏西进和南下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地方戏改良与“反共抗俄剧”

一、抗战期间闽南的地方戏改良

二、民间自发的歌仔戏改良——改良调与改良戏

三、政府主持的歌仔戏改良

第四节 台湾当局戏剧政策及其影响

一、反共抗俄剧

二、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地方戏曲改良

第七章 闽南地区戏曲改革

第一节 闽南地区戏曲改革的缘起

第二节 从戏曲改革到“文化大革命”

第三节 改人、改戏、改制

一、改戏

二、改制

三、改人

四、小结

第四节 从戏曲改革到“文化大革命”前后的闽南木偶戏

第八章 高甲戏丑角艺术的发展和剧种个性的演变

第一节 新剧目的创作与高甲戏丑角艺术的成熟

第二节 汇演、展演对高甲戏丑角艺术的促进作用

一、高甲丑戏的获奖与晋京演出

二、丑角的汇演比赛

第三节 权威话语对剧种发展趋势的影响

第九章 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保护本土戏剧文化

第一节 在发展、创新中坚守剧种个性

一、梨园戏《董生与李氏》

二、歌仔戏《邵江海》

三、木偶剧《钦差大臣》

四、关于保护剧种特色的思考

第二节 民间戏班的复兴与挑战

结束语

后记

书摘

第一章 闽南戏曲与信仰习俗

在闽南戏剧文化圈,戏曲活动与民间信仰习俗的关系特别密切,追根溯源,这与闽南民系的历史和生存状态有着紧密的关联。

闽南民系的形成历经了多次中原汉人的南迁,以及与当地闽越族的融合。历史上,福建的重峦叠嶂屡屡阻断中原战乱的侵扰,古老的风俗得到比较完整的保留。一代代闽南人小心翼翼地延续着传统,保留古礼。至今,平平仄仄的闽南话俨然犹存唐宋古韵;燕尾红砖的闽南大厝上赫然写着“颍川衍派”、“延陵传芳”这类堂号,竞先标榜中原故地的姓氏郡望;俗好巫鬼的闽越遗风也让中原本来就敬重鬼神的信仰习俗益发繁杂多元。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将闽南与整个世界相连,“市井十洲人”,异域文化扑面而来。自明清以来,大批闽南人过台湾、下南洋,播迁海外。鸦片战争、五口通商,这里是近代中国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最早碰撞和交汇的区域之一。于是,留存传统与吸纳包容,便矛盾复杂地并存于闽南社会。

闽南在地理上位于大陆的边缘地带,又处在与异域文化交流的前沿,这样一个区域,族群文化心理更加渴求一种精神内核的稳定性,以确立自身在民族历史和文化空间中的坐标,从而开拓茫然的未来,走向陌生的异邦。文化根性的确立离不开乡土、血缘、宗族等传统观念,而这些抽象观念要化为广大俗民的集体无意识,显然有必要依附于各种各样繁复的民俗仪式与风俗化的庆典活动。而这些庞杂的风俗庆典,又使得民系文化呈现斑斓多姿的丰富侧面,保持旺盛的活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