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闽南建筑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曹春平,庄景辉 等主编 出 版 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8-1 版 次:1 页 数:214 字 数:162000 印刷时间:2008-8-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21105678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 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目录第一章 闽南建筑形式 第一节 闽南的地理与气候环境 第二节 闽南建筑的发展 第三节 闽南建筑的特征 第二章 闽南建筑类型 第一节 闽南民居建筑 第二节 闽南宗祠建筑 第三节 闽南寺观建筑 第四节 闽南文教建筑 第五节 闽南祠庙建筑 第三章 闽南建筑技术 第一节 闽南建筑木构技术 第二节 闽南建筑砖石技术 第四章 闽南建筑材料与装饰 第一节 闽南建筑的屋顶装饰 部分章节第一章 闽南建筑形式 第一节 闽南的地理与气候环境 闽南位于福建省南部,包括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及其所辖的德化、永春、安溪、南安、惠安、晋江、石狮和华安、泰、南靖、龙海、平和、漳浦、云霄、诏安、东山等县市,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这个区域的西北边是东北一西南走向的高山峻岭——戴云山和博平岭山脉,与闽西龙岩地区分界。东南面是广阔的漳州平原和泉州平原,内有九龙江、晋江流过,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闽南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横亘西北的戴云山和博平岭,海拔多在800米以上,是闽南与闽西之间的屏障。丘陵分布于山地周围与东南沿海,范围较广,一般海拔在100~300米。台地分布在丘陵周围、河流和沿海平原附近,起伏和缓,相对高差20~60米。闽南全境的地形由西北至东南分为三级:高山峻岭、河谷丘陵和沿海平原,具有依山傍海的环境特征。 闽南境内主要河流有漳州的九龙江、泉州的晋江及其他一些较小的山区河流。九龙江是福建第二大河,全长1923公里,漳州境内还有鹿、漳江、东溪等主要河流。晋江是福建第三大河,全长302公里,发源于戴云山脉,上游分东西二溪,东溪经永春,西溪经安溪,二溪至南安双溪口汇为晋江干流,穿过泉州、晋江市境人海。漳州平原和泉州平原是闽南境内最广阔的沿海平原。全区海岸线曲折漫长,沿海多岛屿、港湾。较大的岛屿有金门、厦门和东山岛,其中厦门岛和东山岛已修筑海堤与大陆相连,成为人工半岛。主要港湾有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厦门港、浮头湾、东山湾、诏安湾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