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棉花白绢病 |
释义 | 编号 : 农作物 锦葵科 棉花 真菌病害 植物名称 : 棉花 中文病名 : 棉花白绢病 中文别名 : 茎腐病 英文病名 : Cotton Sclerotium stem rot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病原物 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真菌半知菌亚门,无孢目,小核菌属,齐整小核菌。有性态为Athelia rolfsii Tu et Kim.,异名Corticium rolfsii(Sacc.) Curzi,属担子菌亚门,非褶菌目,阿太菌属,罗耳阿太菌。 形态特征 : 菌丝无色,不产生无性孢子。菌核似油菜籽,初呈白色,后变成黄色,最后为褐色。 危害对象 : 花生、马铃薯、辣椒、茄子、烟草、棉花、黄麻、西瓜、茶苗等60多科200 多种植物。 分布 : 我国各产棉区郁有发生.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越冬,可存活4-5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染种子或植株。 发病条件 : 高温潮温有利于病害的发展。 危害部位 : 幼苗茎基部。 危害症状 : 幼苗茎基受害产生红棕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环绕幼茎,使幼苗奏蔫倒伏。潮湿条件下病部及土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其后长出菌核。 防治方法 : 1.轮作: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与禾本科作物如大麦、小麦、玉米等进行轮作。 2.深耕:应深翻土壤,可以促使病菌死亡。 3.消灭病株:早期发现被害植株,宜及早拔除加以烧毁或深埋,拔除病株的工作应在菌核形成之前进行。 4.合理施肥:在土壤表层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料,会加重白绢病的发生,故有机肥料如厩肥等应作为基肥,深埋于土壤下层。如用作追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方可施入菜地。根据国外报道,有些感病作物在田间施用硝酸钙、硫酸铵等氮素肥料,可以减少白绢病的发生。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在植株基部及其周围土壤施用50%代森铵800-1000倍液,隔7-10d后再用一次,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资料来源 :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植物病害.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沈其益主编. 棉花病害(基础研究与防治). 科学出版社,199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