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潮汕乌龙茶 |
释义 | 在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乌龙茶既是茶类的品名,又是茶树的种名。啜茶用的小杯,称之若琛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用如此小杯啜茶,实是汉民族品茶艺术的展现。 简介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谓之"烹茶四宝"。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两腋生风",回味无穷。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所以,凡"有朋自远方来",对啜乌龙茶,都"不亦乐乎"! 文化文化从喝水到饮茶是一次飞跃,表明了生存方式的进步;从饮茶到饮茶享受又是一次飞跃,表明了文化生活的介入。紫砂茶壶的出现和流行正迎合了这个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历代文人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文人的赏玩中国士大夫把饮茶视为雅事,茶叶、水、茶具都非常讲究,唐人陆羽《茶经》中对各种茶盏的评判,为文人对茶具的追求提供了依据。苏东坡嗜茶成癖,“砖炉石铫行相随”,将这些沉重之物随身携带,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东坡居士到宜兴一带看见古朴无华的紫砂,自然爱不释手,相传亲自设 计了提梁壶。以后从元代高士孙道明到明代金沙寺老僧,从明代大儒陈眉公到清代画家陈鸿寿,无不嗜茗饮而更喜砂壶。文人的喜好追求,对紫砂的风行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文人的指导明清的诗人、画家有不少直接指导艺人创作砂壶。相传时大彬善制大壶,听了王时敏、王鉴的意见,制作小壶,更易把玩。清末大收藏家吴大邀名师黄玉麟到家中做壶并提出想法,提高了黄玉麟砂壶的品位。清代金石家兼画家陈鸿寿(曼生)对砂壶制作的指导更具体,设计了曼生十八式,并亲自题咏,使杨彭年的壶艺到了新的境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些优秀作品,都记录了文人在壶艺制作中的指导作用。 文人的制作文人直接参与砂壶制作历代都有。明代末年嘉兴人项石损为名书家,虽不是陶业中人,但亲自动手制壶,所制砂壶形质朴而雅,出手不凡,非普通艺人可及。近现代画家、书家、金石家在砂壶上题咏绘画后再由艺人刻制的很普遍,有不少文人则是自己镌刻,因艺术修养深厚,自然韵味十足,文人气息浓厚。 紫砂壶的胎泥、造型、镌刻、印鉴和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传统生活方式几乎是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其文化价值也正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吸收各种文化养分积累而成的。 泡法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 。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纳茶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未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面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 候汤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冲茶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刮沫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淋罐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烫杯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昧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 洒茶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汪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功效潮汕乌龙茶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降低血压、抗氧化、防衰老及防癌等作用。发表在《肥胖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喝乌龙茶的人,身体质量指数和脂肪含有率都比少喝的人低。而且,女人减肥的效果比男人显著。这是因为乌龙茶同红茶及绿茶相比,除了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被吸收以外,还能够加速身体的产热量增加,促进脂肪燃烧,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减肥用潮汕乌龙茶减肥,三餐前后都要喝一杯。最好喝热茶,不加糖。而且,不要饭后马上喝,隔1小时左右比较恰当。喝茶也要适应个人体质,如果喝茶后感到不舒服,像胃痛或睡不着觉,最好还是适可而止。泡茶时,水温要控制在80℃—90℃左右;泡好的茶要在30—60分钟内喝掉,否则茶里的营养成分会被氧化。 美容潮汕乌龙茶对血清中性脂肪及胆固醇有降低作用;延缓衰老的临床实验又提示,乌龙茶能提高SOD酶活性。由此可推知,乌龙茶大概对皮肤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作为健康性皮肤的指标,可举出以下几种,如皮肤湿润、有弹性、张力,血行良好等等。脂肪代谢、活性氧去除作用对皮肤健康会产生何种影响。 活化自律神经 减轻压力潮汕乌龙茶能提升自律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能预防因压力过大造成的暴饮暴食、以及因为想抑制焦躁而拼命吃东西的窘境,并有助减肥。 提高能量代谢日本对水、绿茶、乌龙茶进行提升基础代谢功能的测试,结果发现水并无特殊功效,绿茶则1小时能提高4卡的代谢,而乌龙茶最多,能提高9卡的代谢呦! 且潮汕乌龙茶的功效可延续5个小时,所以1杯300c.c.乌龙茶就能消耗40卡的热量(相当于快走15分钟、上下楼梯10分钟)。 相关信息茶房四宝 若琛瓯——四个小杯子——供饮茶之用 孟臣罐——紫砂茶壶——供泡茶之用 玉书碨——专供烧水之用 潮汕风炉——作生火加热之用 潮汕炉--广东潮州、汕头出产的陶磁风炉或白铁皮风炉;玉书碨--扁形薄磁的开水壶,容水量约250毫升;孟臣罐--江西宜兴产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壶,容水量约50毫升;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约5毫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