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永其 |
释义 | 梅永其,浙江省景宁县林业局原副局长,现为林业局退休干部。 志在山 情在山景宁——洞宫山脉深处的畲乡小县,群山连绵起伏,逶迤交错峰峦簇拥。曾有“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之喻。这里的山山水水,对梅永其来说,实在太有魅力了,不是因为大山是他的故乡,而是因为他以主人的身份把大山作为自己执着追求的志向——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和聪明才智,把它打扮得更加美丽,了却他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造福子孙的愿望。 梅永其出生在景宁的最高峰------海拔1680米高最上山中的“云中桃园”------大济乡。初中毕业后,他面临人生的最大选择,究竟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想得实实在在,山里的年轻人应该爱山,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山。于是,他报考了浙江丽水林业学校。1956年毕业后,他决定返回故乡景宁,在农林水利局当林业技术员。在他参加工作的三十五个年头里,先后调换工作岗位十五次之多,可始终没有离开山和林。他对景宁的林业资源和历史现状,可以说得一清二楚,有人说他是景宁的“活地图”。1966----1976的十年文革,许多人都在“造反闹革命”,而他却一头钻进山坳里,当他的沙湾国社合作造林站站长,带着站里的一些同志到沙湾水井村,大地驮洋村,梧桐李庄村等地发动群众上山开辟营林基地。一进村就是半个月,有时候甚至的与林农一道风餐露宿20多天。 正是这种对山、林的满腔热爱和振兴景宁林业的事业心,才使他的脚步迈得如此坚定,才使他对景宁林业乐于奉献。 富林农 富畲乡常言道:“穷是街坊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景宁,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振兴经济的优势在山林。“振兴林业,营林是基础。当好参谋,献计献策,是我们林业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梅永其的座右铭。在三十多年的日子里,无论工作多忙,时间多紧张,他都始终坚持学习业务,调查研究,做好笔记,积累多方面的资料达百万字之多。 分县以来,梅永其利用业余时间,写了《我县林业生产四十年》、《我县造林事业的发展和阶段》、《景宁林业资源现状和发展林业策略》、《振兴景宁林业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林业体制改革的建设》和开展工程造林,合作造林以及“绿色储蓄”的合股造林等十五篇具有指导意义和决策价值的研讨文章,其中提出的研讨成果和工作意见、建议得到省、地、县年月亿 主管部门的肯定和采纳,如《建议林业干部人人联系林业基地制度》,已经在全省推广。1984年---1991年,是该县营林生产发展最快的时期。 人们向老梅请教工作经验时,他总是说,政策稳,人心齐,林业兴。“林农富,畲乡富”,这个道理在老梅心理十分清楚。 展新招 创新业“梅永其是个实干家”,这是和老梅公事过的同志对其的评价。是的,在他的身上,象山一般的“实在”,是他的力量之所在,智慧之所在,业绩之所在。 实行科学营林管理,提高林业生产效率。这是梅永其任营林公司经理后大显身手的第一招,他了解到当时营林公司存在四个问题:一是重面积,轻质量;二是职责不明,把关不严;三是基地造林过于分散;四是没有自己的育苗基地。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把营林公司真正办成全县的林业实业公司。梅永其集思广益,下定决心,采取措施,制订制度,完善管理,规范业务。 探索多种经营方式,加快林业发展步伐。这是梅永其的又一新招,他积极倡导“四个轮子一起飞,三个林种一起上,两个效益一起抓”。“四个轮子”是:国营、集体、个体、合作造林。“三个林种”是:用材林、经济林和防护林。“两个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在《振兴景宁林业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发展林业生产要根据当地的立地、气候等生态条件,按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的原则,进行综合开发”。“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林种的营林方式,使我县的林业生产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在,全县已经建立了1932亩笋竹两用林,发展柑橘、杨梅等水果1211亩。 开展达标基地竞赛,推行人人办点制度。这又是梅永其的一手新招,梅永其说:“林业要搞上,营林感受必须抓重点,搞出样板”。梅永其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一个共产党员,一名从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林业工程师,他所体现出的精神,所做出的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党和人民给予较高的荣誉,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但这次评为“畲乡建设十大标兵”,是他所料不到的。他想: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的鼓励,更重要是体现全县人民和政府对振兴景宁林业的期望和鞭策,他决心坚持“相信人民相信党”这两条基本原理,为实现“四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景宁”的奋斗目标而尽心尽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