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BOOTLEG |
释义 | Bootleg这个词的原意是“私酿酒”,早在美国厉行禁酒令的年代,私酿的威士忌经常藏在靴筒里避人耳目,故得名。现在,Bootleg这个字的意义已经引申为“未经授权、私自发行的出版品”,特别是指唱片、录音带之类的有声出版品。 简介Bootleg和盗版(counterfeit, pirate)是不一样的。盗版或者说“翻版”是指复制正版唱片,以相同的包装和内容伪装成正版,鱼目混珠;Bootleg则专指“未曾发行的录音”,包括demo、试听带、outtake录音间里同一首歌的相异版本、或是录了却没有发行的遗珠和演唱会的实况录音。演唱会录音又可以分成直接从音控台录制的soundboard tape,和观众席偷录的audience tape。一般来说,前者的音质应当比后者好,但近年许多歌迷改用DAT随身听私下录制演出实况,音质秀异的audience tape愈来愈多,许多录音都不输soundboard tape 为何有人对Bootleg着迷Bootleg往往是珍贵的史料,它们能让歌迷重建专辑的创作现场,或者知名歌曲在面世之前的”半成品”模样。它们的珍贵程度,就像作家手稿之于印刷好的书,不仅能提供聆赏的乐趣,也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艺人在创作力旺盛的时期,往往留下许多录好却未发表的遗珠,这些作品也只有透过Bootleg才能重见天日。 Bootleg是非法的吗根据日内瓦公约对着作权的认定,买卖Bootleg在大多数国家是非法的行为。在美国,制造、贩卖Bootleg可能招致牢狱之灾,大部份Bootleg CD都是从欧洲进囗的。美国的唱片行会把Bootleg藏在秘密隔间里,仅供熟客挑选。此外,地区性的唱片大展,如Record Fair,有许多个体户会在现场兜售便宜又精彩的货色,是大家买卖、交换Bootleg的好时机。 日本是全世界规模第二大的音乐市场,也是亚洲最大的Bootleg消费国。该国法律虽然认定Bootleg是非法产品,却从未认真取缔过。东京新宿的巷弄里,Bootleg专卖店栉比鳞次,全都开架公开陈列,货色齐全、资讯丰富,是全球乐迷挖宝的圣地,许多赴日演出的欧美艺人都会慕名光顾。日本人对资讯的娴熟掌握,以及竭力穷究的精神,使它成为当今世界Bootleg研究的重镇。 Bootleg是否严重威胁了合法专辑的生存空间? 一般而言,Bootleg的发行量大约是三千到五千张,能卖到一万张以上,就算是非常畅销了。会去购买Bootleg的听众,几乎都是“死忠级”的核心乐迷,有强烈的搜集癖,可以连续聆听十几场大同小异的演唱会实况、研究同一首歌的七八种演绎方式,也毫不厌倦。这种歌迷几乎都会购买该艺人的正式专辑,若没有一定的“死忠”程度,是不会搜集Bootleg的。若说Bootleg“严重威胁”合法专辑的生存空间、害合法专辑卖不好,确实有商榷的余地。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说,Bootleg违反当事人意愿、私自出版贩卖,的确是对艺人的剥削。“死忠歌迷”的说词,并不能完全作为合理化Bootleg的藉口。 然而有些Bootleg的制作和发售都得到该音乐家的默许,比如Enigma等 要怎样才能查到Bootleg的相关信息呢最方便、最丰富的资讯,都在网际网络上。有一个专供Bootleg收集者交换情报的新闻讨论群组(newsgroup):alt.music.Bootlegs,稍微花一些时间逛逛,便能搜集到不少有用的资讯。对于稍具知名度的艺人,许多歌迷都会建立专门的网页,其中往往也有Bootleg的分析和评论等。假如你有心认识他们的Bootleg,甚至打算着手搜集,这些网站绝对要先拜访。试想:当你面对五六百张Rolling Stones的Bootleg 目录,或者上千张的Bob Dylan现场实况录音列表,若没有相当的准备,根本无从下手。要查询这类网站,The Ultimate Band List:www.ubl.com是个不错的起点。 网络上也有一些提供Bootleg邮购服务的网站,价钱都不便宜(一张CD二十到二十五美金,运费另计),假如你觉得上网络刷信用卡太冒险,最好不要轻易尝试。新闻讨论群组经常有受害人现身说法,叙述自己被骗的经验。除非你有相当的把握,不要随便把辛苦赚来的钱送到素昧平生的Bootleg dealer手上。毕竟这些网站都不是什么登记有案的公司,一旦出了问题,是不会有人救你的。 Bootleg发展简史大致上,Bootleg主要是以下面这几种格式在流传的: LP(传统黑胶唱片)是的,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听音乐不用CD”的时代。从1969年摇滚史上第一张Bootleg“Great White Wonder”问世以来,一直到1980年代末期,LP都是Bootleg的主流。 1970年代初的Bootleg都是用“手工业”的方式生产的。弄到母带的人偷偷把它拿到压片工厂去压成唱片,一次做个五六百张,然后自己刻个橡皮图章在纯白的封套上盖印,唱片中央那片贴纸也经常是一片空白。后来又出现贴一张影印纸当封面的方式,要等到1970年代中晚期,Bootleg的发行量渐渐增加,真正“专业级”的Bootleg封面设计才蔚为主流。如今那些早期用橡皮图章凑合的“克难”版本,都成了行家眼中的珍品。 现在市面上依旧可以找到不少LP版本的Bootleg,不过多半是上了年纪的二手货,最好先搞清楚唱片的状况再买。 CD“雷射唱片”1980年代末期CD全面问世不久,Bootleg工业也同时经历了一番从LP转换到CD的革命。在CD刚刚普及的年代,Beatles的Bootleg “Ultra Rare Trax”有许多歌曲的音质甚至比EMI正式发行的CD还要优秀,在搜集者之间造成极大的震撼,连Rolling Stone杂志都特别专文报导CD对Bootleg市场造成的冲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CD已经成为一般人最”正常”的选择,目前几乎所有在市面上贩售的Bootleg都是CD的形式。 Casette Tape“传统录音带”许多演唱会实况是由歌迷自己偷偷录制的,这类的录音未必会被“有规模”的Bootlegger“制作Bootleg的人”拿去大量发行,而是经由私下转拷的方式,在同好间流传。这样的好处是成本低廉、又能搜集到许多没有LP或CD版本的Bootleg。对那些耗费精力搜集某个艺人“所有”演唱会实况的疯子来说,和同好交换卡带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也让歌迷可以摆脱Bootlegger的高价剥削∶拥有CD或母带的人通常愿意用拷贝交换自己没有的录音,假如你是新手,没有东西可以交换,也不要紧。通常的“行规”是五卷空白带换一卷Bootleg拷贝,有经验的人都会指明Maxell的空白带,据说品质最好。 不过,传统式录音带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音质不够好。幸好科技是不断在进步的,于是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 DAT“数位式录音带”1990年代初,DAT的问世又在Bootleg搜集圈中掀起革命。Sony推出的迷你DAT录音机不但重量轻,录音效果更比传统随身听好上许多倍,顿时成为歌迷夹带到演唱会现场的新宠。只要搭配正确的麦克风,用这种机器录制的Bootleg甚至可能比音控台的音源还要精良。 DAT不仅成为近年无数Bootleg CD的母带,也成为新的搜集对象,因为它在理论上可以经历无数次转录而不失真。 不过,CD烧录机的问世,又把DAT的光芒抢去不少。 CD-R“可读写光碟”CD刻录机的价钱比DAT录音机便宜,而且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刻出来的CD用任何CD唱盘都能聆听,不必再添购额外的设备。对没兴趣自己偷录演唱会Bootleg,或者压根儿没有这种机会的乐迷来说,“自己刻CD”可能会是比DAT更合适的选择。 CD-R从1997年开始成为Bootleg搜集者的新宠,网际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专门制作、贩卖CD-R的厂牌,价格比“正规”的CD便宜一半。许多自己制作CD-R的同好,在网际网络上集结、互相支援,标榜非营利、纯兴趣,“只换不卖”的组织也愈来愈多。这个新兴的趋势,很可能会在世纪末替Bootleg工业带来根本的影响。 其他方面英国作家Alex Shearer(阿雷克斯·席勒)的著名少儿文学作品《BOOTLEG》即将由日本漫画家山川あいじ执笔漫画化,与此同时TV动画也在一并筹划中。 时值禁食巧克力以及一切甜食的年代,两名13左右的少年偶然间发现了一些藏匿起来的巧克力和糖果,于是他们决定自己来私下加工巧克力。私制巧克力的行为自然是被政府明令禁止的,少年们能赢得这“巧克力革命”的胜利吗? 《BOOTLEG》引入日本后译名为《chocolate underground(地下巧克力)》,随后便赢得了众多读者的支持。08年1月12日发售的《别册玛格丽特》2月特刊号上,山川あいじ执笔的漫画版将正式开始连载。少女漫画家山川あいじ画风非常柔和,充满了梦幻感,早前也发售过《恋恋》、《单独两人》等单行本。山川本人是原作小说既读派,对风趣的故事更是充满了兴趣。 除了漫画化外,TV版动画的计划也已经提上日程,详细情报将于日后公开。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