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萝卜根部表皮龟裂褐变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病名 : 萝卜根部表皮龟裂褐变病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丝囊霉(Aphanomyces sp.)等,半知菌亚门。 生理生化特征 : 病菌生育温度为5~33℃,适温为23~28℃ 危害对象 : 广泛侵染双子叶植物 危害部位 : 根部 侵染循环该菌附在土壤中病根表面,一卵孢子形态生存。播种后,当萝卜发芽时,游动孢子聚集于幼根,侵染发病。 发病条件常发生于气温(地温)较低的高冷地夏萝卜。生长初期降雨多,病害猛增。排水不良地带及土壤水分大的地块常发生。 危害症状初期症状出现在播种20~30天后,根部如小指至拇指大小的阶段。首先在侧根分枝部位及其线状组织上出现局部淡褐色或黑褐色,形成数十个不规则的小病斑。进入收获期,轻症者以侧根分枝部为中心横向出现黑褐色或黑紫色病斑,形成纵横龟裂。重症者,表皮粗糙,褐变后略带黑色。严重时根部表皮一半以上发病。剖检根部,其内部组织却未感染。 防治方法常年发病地带应栽培其他作物。发病多的地块.要消毒士壤,改善排水。其他地块高畦栽培,改善排水,可以大大减轻病害。另外,播种时应避开梅雨季节。病株不要堆置于大田.应集中处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