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伦敦绅民捐助中国 |
释义 |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伦敦绅民捐助中国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郭嵩焘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廿三日。礼拜。阿尔拉尔得为捐助中国灾荒会之参赞,寓书马格里,以《代模斯》新报刊刻书信三通(1),其中有“哲纪”(JG)者(以二十六字母衍出第一字以标识之,未全载其姓名也),痛诋天坛采办巨木,合银十余万两,以为虚糜款项,置民生疾苦不问。阿尔拉尔得谓此信大有碍于赈务,以拟一稿辨论之,而于中国情事则固不能知也。因属马格里寄复一书,推论二事:一、国家颁赈山西一省已逾百万;直隶、河南、山东、陕西各有赈款;官民捐输,又在此外。而此五省钱粮豁免与缓征,两三年来又已数百万。而以玩视民瘼訾之(2),此过也。天坛工程本属要需,而其采办木料,实在五六年前,巨木长十余丈,皆出深山僻远之区,运出大江,动需一两载,而由各处采办,以符工部所开丈尺,亦需一二的之功,实在以前数车,需用经费开支已久,而以虚糜款项责之,此尤过也。吾以中国人,目睹伦敦绅民捐助中国情形,不欲更加驳辨,仍属阿尔拉尔得为剖辨之。 而《代模斯》所刻上海来信,持论有极精透者: 一论罪己诏书(3),谓天灾流行,人力无从斡旋。而中国于此绝不一为经画而预备之计,其责实无可辟。如开河浚川,引水灌输,此预防之策也,中国一无经营。电报、汽轮车以通消息,以利转输,此临事补救之方也,中国一无讨论。至于铸造银钱,取便民商,外国之交易无阻,其利小,中国之居积有资,其利大,又一切峻拒之(4),以为中国钱法,外国不宜干与。以此一切袭常蹈故,自取坐困之势,至是犹无省悟,为患将何已也? 一论中国人民禁使出洋,其弊终至于使人掠取为奴仆,而无有正名挈眷谋生外洋者(5)。英国既收取澳大利洲,凡有挈眷承往开垦,国家皆资助以行。中国坐听人民数百万日充饿莩(6),而出洋则严禁之。贫民私出外谋生,稍有赢余,裹负以归,各国尤深嫉之。是以美国之旧金山,与澳大利洲新金山,至有遏载华人前往之议(7)。将来一切驱回中国,其隐患尤深。其他议论尚繁,俱切中中国情弊,阅之慨叹而已。 作品注释(1)《代模斯》:《泰晤士报》。 (2)民瘼:民间疾苦。訾:诋毁。 (3)罪己诏:《左传》庄公十一年有“禹、汤罪己”句。历史上封建王朝遇危难之时,为收拾民心,往往以皇帝名义,取《左传》之意,下如自责,昭告内外,称罪己诏。 (4)峻:严刻,严厉。 (5)挈(qiè):率领。 (6)莩(piǎo):通“殍”。饿死的人。 (7)遏载:阻止,断绝。 作品赏析这篇文章选自《记嵩焘日记》第三卷,是作者出使英国时期,写于1878年(光绪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的日记。 这是一篇内容丰富而严肃的日记。伦敦绅民成立了捐助中国灾荒会,而英国的报纸却发表了一篇上海来信,批评当时的清政府为天坛工程采办巨木,耗资甚多,却不顾民生疾苦。这封信影响了赈灾工作。郭嵩焘作为驻英大使,不得不向捐助中国灾荒会说明有关事实,为清政府辩解。但郭嵩焘的心情是沉重而复杂的。他肯定上海来信“持论有极精透者”、“俱切中中国情弊”。作为一个深知国情的外交官,他只有“慨叹而已”。直到现代,这篇日记仍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 作者简介郭嵩焘(1818—1891),字筠仙,湖南湘阴人。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75年(光绪元年),授福建按察使,未到任。次年,擢兵部侍郎、出使英国大臣,后兼驻法公使。由于刘锡鸿为副使,不与郭嵩焘合作,郭嵩焘于是请病归,主讲城南书院。此间仍关心国事,时有上疏论外交政务,颇有远见。著有《养知书屋遗集》及研究经学著作数种。后人整理出版有《郭嵩焘日记》、《郭嵩焘奏稿》、《郭嵩焘诗文集》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