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思勉讲隋唐帝国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丛书名: 领导干部读经典 平装: 908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802044005 内容简介《吕思勉讲隋唐帝国(上下)》主要内容:领导干部读经典。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的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媒体推荐中国国威及于西垂,以汉唐两代为最盛,唐代中亚诸国即以“唐家子”称中国人,李唐声威之煊赫,于是可见也。 ——向达 盛唐的命运由于当时各项新制度之创建。换言之,即某种意识与精神之达于具体现实化。及此各项制度日趋崩溃。换言之,即某种意识与精神已丧失,或转变不复存在。而盛唐之盛迹遂不可保。 ——钱穆 作者简介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的他,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目录出版说明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隋室兴亡 第三章 唐之初盛 第四章 武韦之乱 第五章 开元天宝治乱 第六章 安史乱后形势 第七章 德宗事迹 第八章 顺宪穆敬四朝事迹 第九章 文武宣三朝事迹 第十章 唐室乱亡上 第十一章 唐室乱亡下 第十二章 唐中叶后四裔情形 第十三章 隋唐五代社会组织 第十四章 隋唐五代社会等级 第十五章 隋唐五代人民生计 第十六章 隋唐五代时实业 第十七章 隋唐五代人民生活 第十八章 隋唐五代政治制度 第十九章 隋唐五代学术 第二十章 隋唐五代宗教 编后记 后记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与陈垣先生、陈寅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在中国通史、断代史、专史等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 本书以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为底本(原书中关于“五代十国”的三章内容未被辑入)。《隋唐五代史》是吕思勉先生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最后一部,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采用新的纪事本末体;下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采用新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漏注及误处恐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文摘隋高祖五男:日房陵王勇,日晋王广,日秦王俊,日蜀王秀,初封越王。曰汉王谅,皆文献皇后独孤氏所生。帝惩周代诸侯微弱,受禅之岁,即立勇为太子,封诸子为王。又立行台尚书省,以诸王为令,入牧雍州,出为诸州总管,遇征伐则为行军元帅,其期望之甚厚。参看《隋书·于义》、《元岩传》。高祖受禅之岁,即以广为并州总管,秀为益州总管。开皇元年正月,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于并州,以广为令。河南道于洛州,以俊为令。西南道于益州,以秀为令。三年十月,废河南道行台省,以俊为秦州总管。六年十月,置山南道行台尚书省于襄州,以俊为令。伐陈之役,俊为河南道行军元帅,屯汉口,为上流诸军节度。陈平,拜扬州总管,镇广陵。岁余,转并州。广以六年十月,征拜雍州牧,伐陈,为行军元帅,陈平,复拜并州总管,江南乱,徙扬州,十六年,乃归藩。秀为西南道行台,岁余而罢,十二年,复出镇蜀。谅十二年牧雍州,十七年为并州总管。韦世康以十五年十月为荆州总管。传言时天下惟置四大总管,并、扬、益并亲王临统,惟荆州委于世康,时论以为美,可见其任之重也。并州治太原,益州治成都,洛州治洛阳,秦州治天水,襄州治襄阳,荆州治江陵,皆今县。广陵,后改为江都,见第一节。然诸子皆不令。俊以奢侈,违犯制度,开皇十七年七月,征还京师,免官,以王就第。二十年六月,薨于秦邸。是岁十月,太子又废。 太子勇之废,史家归咎于独孤后。云:后性妒忌。后宫莫敢进御。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此即因其谗高颎之说而附会,见下。勇性率意任情,多内宠。昭训云氏尤嬖。妃元氏无宠,尝遇心疾,二日而薨。后意有他故,甚责望勇。晋王知之,弥自矫饰。后来朝,临还扬州,入内辞后,泣言东宫欲加屠陷。后忿然。王知后意移,始构夺宗之计,引张衡定策,遣宇文述交杨素弟约,令喻旨于素。衡为河北行台曹郎,并、扬二州掾。宇文述平陈有功,王镇扬州,奏为寿州刺史。寿州,今安徽寿县。素揣知后意,又从而谗构之。而太子遂废。《勇传》言其将废,高祖在仁寿宫,见第一节。知其不安,使素观之。素还,言勇怨望,恐有他变。乃于玄武门达至德门,玄武门,隋大兴宫城西北门。至德门,在宫城东北隅。量置候人,以伺动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