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路峰 |
释义 | 个人简介姓名,路峰,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12。 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 教学情况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基础课; 2.《交通安全工程》,专业课; 3.《交通事故信息管理》,专业课; 4.《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专业选修课; 5.《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硕士研究生课程; 6.《专业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等。 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 承担《交通安全工程》课程实验教学、《道路交通管理》课内实训教学任务; 指导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4人;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5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2006年6月~2008年4月,2006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警务实战训练模式的研究》,2008年5月完成。任课题负责人。 2.2007年1月-2007年12月,公安大学教研项目《公安大学警务实战训练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2008年3月完成。任课题负责人。 四、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第一作者,教学管理的新探索—全国公安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公安大学教学管理人员结构与素质研究”,第二作者,教学管理的新探索—全国公安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3.“三学期紧密衔接 课堂教学与公安实战紧密结合 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第三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育教学成果选集(200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4.“警务实训教学案例库建设初探”,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008年3月; 5.“警务实战训练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5期,2008年5月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2004年4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的称号 2.1996年8月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3. 2002年、2004年、2006年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聘为学科带头人 4.《警务实战训练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第二完成人,2008年3月获2007年度公安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阶梯式警务实战训练模式创新与实践》,第二完成人,2009年3月获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6.“交通安全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的改革”,2004年11月,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7.“道路交通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2000年11月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0年教学成果三等奖; 8. 2005年9月,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 六、近三年的公安业务实践活动 1.2006年10月-2009年5月,分赴9个省市的14个公安机关,协商本科生公安工作见习和实习有管事宜,协调组织本科生校外公安工作实践活动;2007年、2008年分别组织召开了公安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 2.2008年4月-2008年9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北戴河公安分局参加公安业务实践活动; 3.2005年7月-2009年4月,与江苏、山西、安徽等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的相关部门合作,主持开展公安部科研项目《典型的国省道干线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防控对策评估体系研究》的研究工作; 4.2004年12月-2008年12月,与江苏、河北、安徽、河南等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合作,主持完成了公安大学科研课题《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对策研究》。 学术研究2000年以来,主持完成部级科研课题2项,校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完成3项部级、校级科研项目;编著出版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有4篇被收录入EI检索,1篇被分别收录入SCI、EI和ISTP检索。 一、学术研究课题 1.公安部科研项目《交通安全决策分析模型研究》,2002年7月完成,2002年12月公安部科技局验收,任课题负责人; 2.科技部软科学项目的子课题《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2004年1月完成,任子课题负责人; 3.公安部科研项目《典型的国省道干线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防控对策评估体系研究》,在研,任课题负责人; 4.公安大学科研项目《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对策研究》,2008年12月完成,2009年5月公安大学科研处验收,任课题负责人; 5.公安大学科研项目《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3年12月完成,2004年4月公安大学科研处验收,课题负责人; 6.公安大学科研项目《公路危险地点鉴别技术》,2001年8月完成,2001年10月公安大学科研处验收,任课题负责人。 二、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Non-Motorized Disturbances and Control Measure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China”,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No.1846,第二作者,2004年4月,已分别收录入SCI、EI和ISTP检索; 2.“智能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模型研究”,第一作者,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第6期(Vol.19),2002年12月,已收录入EI检索 ; 3.“Study on Countermeasure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Road Location”,第一作者,ICTTS’2002 论文集,2002年7月,已收录入EI检索 ; 4.“An AI Application in the Liability Judgment of Traffic Accidents”,第一作者,ICTTS’2000 论文集,2000年7月,已收录入EI检索 ; 5.“A Study on Forewarning System of Traffic Safety on Expressway”,第二作者,ICTTS’2004 论文集,2004年8月,已收录入EI检索; 6.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研究”,第二作者(2/4),综合运输,2004年第9期,2004年9月; 7.“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定”,第二作者(2/4),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 8.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模型的研究”,第二作者,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与实践-海峡两岸自能交通研讨会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9“道路交通安全评价需求分析”,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5期,2005年5月; 10.“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独立完成,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年7月; 11.“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第一作者,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0月; 12.“关于城市路边停车及其收费若干问题的思考”,独立完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4期,2006年11月; 13.“建设和谐社会无障碍交通环境的对策研究”,第二作者,交通标准化,2007年第8期,2006年8月; 14.“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第二作者,交通标准化,2007年第12期,2006年12月; 15.“车速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管理研究”, 第三作者,公路交通技术,2008年第5期,2008年11月 三、规划教材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道路交通管理学》,编著,2009年1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四、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新编道路交通管理学》,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2004年9月被评为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优秀教材; 2.《交通事故防治工程》,主编,2000年2月获第三届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材二等奖; 3.《道路交通管理学》,第二作者,1998年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 4. “A GIS-based Approach for One-way traffic Network Planning”,第二作者,2001年7月获公安部软科学成果三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