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由或死亡
释义

自由或死亡》是其中一部代表作。书中的人物和故事,绝大部分是作者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作品不仅赞美了克里特人对自由的追求,也无情鞭笞了英雄主义掩盖下岛民狭隘和偏执的一面,引起报界攻击他是克里特岛和希腊的叛徒。事实上,这样的作品,正是在深沉的爱中才能写作出来。

关于作者

“用鲜血覆盖家乡荒瘠的山头!”

尼科斯·卡赞扎基?1883-1957? 是20世纪享有国际声誉的希腊作家,代表作有《自由与死亡》《基督的最后诱惑》《奥德修记现代续篇》和《希腊奇人佐尔巴》等。他的作品广为传颂,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希腊人”这个词,已经足以说明卡赞扎基一些不同于他人的个性魅力。他的作品被誉为复活了荷马的精神,具有古代英雄史诗的气概。确实,很少有当代作家能够写出这样气势磅礴、充满酒神精神,又洋溢着对理性的追求的作品,能够用这样博大的胸怀去审视人类的诱惑和苦难,把奔放和压抑、偏执和对自由的追求结合得如此之好,如此残酷又如此优美。

卡赞扎基出生在地中海克里特岛的坎迪亚港。克里特岛是希腊文明的发祥地,有著名的米诺斯王宫和数不尽的古迹。当时,希腊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下将近四百年后,已经获得独立,但这个独立是不完整的,克里特岛仍在土耳其人的铁蹄之下呻吟。岛上民族情绪强烈,弥漫着争取独立和自由的英雄主义气氛。“自由或死亡”,就是克里特岛的一句格言,意即“不自由毋宁死”。这种成长环境对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影响。

1897年4月,希土战争爆发,战争持续了一个月,最后仍以土耳其胜利告终。19岁的卡赞扎基被家人送往诺克索斯岛上法国人办的天主教学校就读,开始学习法文与意大利文,并接触西欧哲学。其后,他进入雅典大学攻读法律,后又前往巴黎追随柏格森研读哲学,受到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接着,他潜心研究尼采的思想,从他后来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深受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后来他更扬弃了尼采哲学,走向佛学;又放弃佛学,转向共产主义。最后却又抛弃了马克思,重新回到基督的怀抱。但这个回归,并不是回到一个虔诚教徒对上帝的顶礼膜拜,而是融合了他本人的经历和哲学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看法。正因为如此,《基督的最后诱惑》被看成异端邪说,在他死后,希腊大主教拒绝让他的尸体停放在教堂中。甚至在他死后30年,该书被好莱坞拍成电影时,还受到广大教徒的抗议和抵制。

五十年代前后,卡赞扎基以克里特岛为背景创作的几部小说相继面世,轰动西方文坛。

作品赏析

《自由或死亡”意为“不自由,毋宁死”,是希腊克里特岛人民反抗外国入侵和压迫的一个战斗口号。克里特岛拥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作者就是在那里成长,与被压迫者同呼吸、共命运。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绝大多数是作者亲身经历和看到过的。书中通过席发卡斯三代人的经历,生动地反映了克里特人民在几百年殖民统治期间,进行的武装起义,表现了人们对生命与自由的渴望。小说中不同阶层和阵营的人物有血有肉,生动自然。作品表现了希腊人民的世态风俗,且充满了哲理。

人类的自由是卡赞扎基一生探索的重大主题,也是本书的主题。这个“自由”,不仅是民族的自由,也是人本身的自由。

故事描写了一个克里特英雄家族几代人前仆后继的斗争。主人公米哈伊队长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他过人的力量和勇气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神话英雄赫拉克利斯。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尼采式的超人,凭借意志的力量,超越了物质,超越了俗人眼中的胜负而达到更高的境界。他的灵与肉的斗争,是小说前半部分的主线。

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米哈伊队长明知道战争没有胜利的希望,仍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为已经无望的事情而奋斗,这似乎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可是却表达了作者的一个重要观念: “人最壮丽的时刻不是获得幸福,而是为获得幸福而战斗。”

米哈伊队长之父,百岁老人席发卡斯队长则是一个寄托了作者理想的人物。他一生都在为自由而奋斗,性格开朗,思想热烈奔放,热爱世界,热爱克里特岛。他对爱孙特拉萨基的这段话表达了克里特人视民族解放为己任的精神:

要比我们所有的人都强,特拉萨基,我们克里特人,并不像其他人,你要记住。我们担负着双重任务。世界上别处的人,一个牧人,只要看守好他的羊群就行了;一个庄稼汉只要想着他的牛、雨水、耕地就行了;一个商人只顾做买卖就行了。可是一个克里特人,除了他本身的工作以外还得想着克里特。

席发卡斯队长的长孙柯斯马斯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远赴西方求学,受到了西方思想的熏陶,眼界开阔,敢于违背传统思想,娶一个从俄国逃亡出来的犹太女人。面对战争,他不像前辈那样,以为单凭一腔热血去战斗就可以解放克里特,而是把战争放在国际形势下考虑,并无情地指出: “……克里特这一次还是注定要失败的。它国弱,没有财力,没有海军,尤其是没有欧洲的支持。克里特是一块肥肉,目前放在苏丹的盘子里对各大国都有好处。等到苏丹完蛋,该分肥的时候,它们都有希望吃这块肥肉的。而反过来,假如把克里特归还希腊,那么,不管是上帝还是魔鬼,谁都无法再把它分割出来。” 但最后,他受到克里特人民,尤其是叔叔米哈伊队长的旺盛斗志的感召,毅然投入这场没有希望的战斗,用鲜血铺盖了家乡荒瘠的山头。

卡赞扎基笔下的另一个重大主题就是“尊严”。书中的人物尊严地活着,尊严地死去。不仅是这些战斗英雄,所有意识到人类尊严的人皆是如此。克里特人,无论是老人、妇女、孩子,都会在侵略者面前昂起头颅,平静地面对屠刀。比如万徒索斯,他是一个开酒店的小老板,平常被认为是一个滑稽人物。但是他意识到自己的尊严,跑到山里追随米哈伊队长战死。又如伊多梅内,他是个不切实际的书呆子,一天到晚给英国女王、美国总统、俄国沙皇写信,请求他们帮助克里特,也被大家所嘲笑。在土耳其屠杀者“嘴里叼着刀,冲进院子”时,他“下了决心:‘我的位置就在这里!’他用拳捶桌子,低声说,‘我在这里战斗,死在这里!’他又坐下,拿起笔来。”

土耳其人一脚把房门踢倒。当他们看见伊多梅内泰然坐在染上血迹的一张大纸面前,一时目瞪口呆。

卡赞扎基描写了土耳其人的暴行,但并没有把土耳其人一概否定,丑化成一个可恶的、愚蠢的民族。和平时期,土耳其人的清真寺、咖啡馆、歌声悠扬的青年,也是克里特岛的一幅迷人画卷。卡赞扎基尤其赞扬了英俊的土耳其青年努里·贝,描写了他和米哈伊队长之间惺惺相惜的友情。国仇家恨导致了他们的决裂,也造成了努里·贝的死亡,这在作者笔下是一个深刻的悲剧。

曾经看到过卡赞扎基的照片,他长着一张希腊农民的沧桑面孔,眼神有如鹰隼,嘴角扬起不羁的笑容。这位伟大的作家心灵永不懈怠,对真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永不停止。《自由或死亡》,和作家的其他作品一样,是一部富有争议性的、“烙印般的、高远的、撼人的”小说。这部小说带给读者的不是闲适的快餐式阅读,而是跌宕起伏的感受、激情和思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