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迅厦门与世界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6月1日) 平装: 42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61528846, 7561528841 条形码: 9787561528846 商品尺寸: 22.8 x 17 x 2.4 cm 商品重量: 699 g 内容简介《鲁迅厦门与世界》内容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厦门时期的鲁迅,厦门作为鲁迅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驿站,他在厦大度过了一生中最纯粹的一段学院生活,后来他的儿子也将自己收藏的一些父亲的遗物放到厦大的纪念馆展示,成为中国唯一一座高校的鲁迅纪念馆。中篇,鲁迅与中国文化省思,无论称鲁迅为“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还是认为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无物之阵”中“绝望的反抗者”,也无论是理性地将鲁迅的创作当作中国现代文学“至今一座无人逾越的高峰”,都表明了鲁迅留给后人的文学作品是一笔庞大的文化财富。下篇,中外鲁迅研究今昔,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也是相通的,外国文人对于鲁迅也有着自己不用的理解。 目录前言 鲁迅是谁 上篇 厦门时期的鲁迅 厦门时期的鲁迅:穿越学院文化 厦门时期的鲁迅:温暖、无聊、寻路 回忆与鲁迅先生在厦大相处的日子 陈传宗口述 鲁迅与《鼓浪》周刊 鲁迅为何提前离开厦门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检讨 从《伤逝》到“给我一条光”——鲁迅与许广平的情感历程 一个寓言式文本:《过客》 转变:于无聊与充实之间——鲁迅在厦门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中篇 鲁迅与中国文化省思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 今天是否需要重读鲁迅 鲁迅“先锋性”一解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文化品格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关于鲁迅的译介意识 国民性·怀疑与否定精神——鲁迅与道家文化片论之二 鲁迅、章炳麟和刘师培:对本土文化的保存和抗拒 科学与人文:鲁迅早期的价值取向 鲁迅与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嬗变 “私奔”套中的鲁迅:《伤逝》意义之辨 鲁迅式“革命”的现时意义 ——以说话“主体”问题为中心 鲁迅、茅盾的小说创作与时代精神 鲁迅作品中的后殖民文化批判 谈“孔乙己”背后的文化 “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的左翼身份建构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左翼鲁迅”:走向现代生命的自我救赎 恶魔的哀怒——论《药》 “诚”与“谩”:鲁迅“心灵世界”的再探寻 下篇 中外鲁迅研究今昔 现实情怀、历史视点与学术意识——丸山昇视野中的日本鲁迅及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研究 “竹内鲁迅”与日本鲁迅研究 中、韩鲁迅研究比较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 鲁迅与韩国作家比较研究的历史与特点、展望 鲁迅研究的回顾和发展——在日本中等教育方面鲁迅研究的回顾和发展 新马文化界追悼鲁迅逝世的若干补遗 两种声音及其他鲁迅研究:鲁迅学在新马 鲁迅中国理想人性思想: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命题 新世纪鲁迅学的文化走向——从两部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的学术专著谈起 “我不过一个影”——论鲁迅的归属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