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王山组 |
释义 | 命名顾雄飞1955年命名龙王山层。命名剖面位于安徽当涂县的鲁家村—龙王山—前岗;参考剖面在江苏溧水县甲山一带。 沿革龙王山组是指介于西横山组与云合山组之间的一套火山-沉积岩系。1955年顾雄飞将这套地层命名为龙王山层,归属于“建德系”,时代定为早白垩世。1960年周仁麟将其改称龙王山组,置于“武彝群”的底部。1962年斯行健、周志炎首次公开引用,将其暂归中晚侏罗世。1974年江苏区测队采用龙王山组,时代定为晚侏罗世。后被广泛沿用。 特征下部以紫灰色集块角砾岩,层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为主,夹集块岩、凝灰岩及凝灰角砾岩;中部以紫灰色粗面岩为主,其次为角砾安山岩,粗安岩,凝灰角砾岩夹凝灰质砾岩及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上部以紫灰色角闪安山岩、粗面岩,灰黄色角砾粗面岩为主,夹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局部见辉石安山岩。底部与下伏罗岭组呈断层接触,总厚约593m。含少量植物Cladophlebis cf. Browniana, Podozamites sp., Araucalites sp.;并产以Classopollis classoides居优势的孢粉组合。该组属火山喷发相及短暂的河湖相沉积。主要分布于安徽当涂、马鞍山、芜湖及江苏江宁、溧水、溧阳、句容及芽山等地;各地岩性厚度均有变化;在溧水乌山、横栈一带以甲山为代表,可分两部:下部为灰紫、暗紫色玄武质安山角砾岩及集块岩,厚约116m;上部为灰紫红色夹深质、黑灰色玄武安山岩,含角砾安山岩,夹凝灰角砾岩,厚约283m。在整个宁芜地区其厚度变化于300~600m之间。在溧水天生桥其底部与下伏西横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