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桥镇 |
释义 | 本词条是消歧义词条。在中国,被叫做长桥镇的有3个,分别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长桥镇、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镇、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长桥镇 江苏省苏州市长桥镇乡镇简介长桥坐落于苏州城南郊,东靠古运河,南临东太湖,西倚七子山,北接姑苏城,为苏州市的南大门。境内,古运河、十苏王公路纵贯南北,新运河、苏东公路横穿镇区,地势平坦,港河交错,水路交通便捷。 长桥镇域商末属“勾吴”国。秦置吴县后,属吴县。唐朝时,先后析吴县东、南部地置长洲县和吴江县。明代始建乡。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长洲县东南地置元和县,长桥又分属吴县、元和县、吴江县。清中期,蠡墅始建镇,为吴县11个建制镇之一。民国元年(1912年),元和县并入吴县,长桥分属吴县、吴江县。1950年8月,长桥原隶吴江县的南部地划归吴县,自此全境复隶吴县。1954年曾划归苏州市。 长桥扼江苏连接浙中、浙西的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宦官兴宅、商家云集之地。唐代都元帅府、宋代阁老府、明代传逻府、清代侍中郎府及王、陆、徐、冯“四大家属”住宅都筑在蠡墅镇上。建于唐元和年间的五十三孔连缀宝带桥,横卧在澹台湖口,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越春秋文化遗址——越城遗址、吴王沉剑之地——澹台湖、宋时与杭州西湖齐名的石湖亦在境内。周边群峦环绕,山夷水旷,丰神特秀,溪桥映带,渔村炊烟,有着吴地特有的青山绿水、秀丽黛色的山水田园风光。 长桥原驻地蠡墅是国内木帆船制造的发源地之一。早在2500多年前的吴越春秋时期,蠡墅已是吴地木帆船制造的基地。南朝时,吴地成了全国造船中心之一,蠡墅的造船业步入了盛期。80年代,吴县蠡墅造船厂被列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定点生产厂。长桥又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吴越春秋时期,蠡墅就有以刺绣为业的绣女。长桥还是国内眼镜生产的发源地之一。 长桥的城市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吴县人民政府以长桥镇区为主体,先后编制了吴县新区(1996年改称城区)、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桥蠡墅片区建设总体规划。城区、开发区、蠡墅片区开发建设以苏州古城区为依托,真正做到了功能齐全、布局科学、结构平衡。历经十余载,长桥镇34.22平方公里整个区域的开发建设,不仅体现了水乡特色和姑苏风貌,而且颇具现代化综合性、先进性;不仅体现了小城镇格局,而且颇有大城市气息。 如今的长桥,不仅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而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长桥镇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群众文化和群众体育先进乡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乡镇”、“江苏省卫生镇”及“江苏省百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长桥的过去有辉煌的历史,长桥的今天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长桥的将来充满了希望。新一代的长桥人以“自立、自信、自强”的长桥精神自勉,正昂首阔步、自强不息、满怀信心地把安定、繁荣、美丽的长桥带入新世纪。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乡镇简介地处中原腹地的长桥镇位于平顶山市北部,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距郏县县城10公里,是郏县的农业大镇之一。全镇总面积50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9万亩耕地,5.1万口人。 长桥镇交通通讯便利。洛(阳)-界(首)公路、前(凌堂)-石(台村)公路两条省、县道横穿东西,郑(州)-南(阳)公路西线沿境西北而过,东距平禹铁路6公里,距107国道公路14公里。2004年开建的柏(坟周)-堂(街)路和即将建设开通的郑(州)-石(人山)高速公路,将进一步拉近长桥与郑州、平顶山等大城市的距离。省、县、乡三级道路纵横交错,村村通柏油路。通讯设施已全部开通。 长桥镇水电资源充足。北汝河沿境南流经东西,另有吕梁河、蓝河、叶犟河自北而南贯流全境。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量为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约05亿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资源属极强富水区。电力供应充足。距11万伏高压变电站8公里,距3.5万伏高压变电站3公里,长桥镇农网改造已全部完成,工业用电价格低廉(现价每度0.525元),形成了安全可靠、布局合理、供应充足的供电网络。 自然条件长桥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发达,是郏县的优质粮基地。境内盛产小麦、红薯、大豆、花生、烟叶及各类蔬菜,其中,烟叶素以质优而驰名中外,常年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3000余亩。并初步形成以坡河萝卜、日本理想大根、白灵菇、郏县红牛、大尾寒羊等为主的种植、养殖基地。 长桥镇地势开阔平坦。长桥镇地势平坦,无山川、丘岭,适宜建大型工厂、办大企业。其中最大的一处面积为2万余亩的开阔地,已被平煤集团选为年产200万吨焦化项目的厂址。 行政区划长桥镇下辖村:东长桥村、豆堂村、刘楼村、渔西村、渔东村、老李庄村、李光明村、兴店村、王老庄村、坡河村、坡赵村、郑桥村、大李楼村、后洼村、前凌堂村、后凌堂村、瓦厦吴村、时庄村、阎楼村、花里赵村、李程庄村、坡马村、王风梧村、确李村、石羊赵村、罗沟村、东谷刘村、西谷刘村、黄庄村、龙泉寨村、西长桥村 、楼王村 、双槐赵村、白庄村 经济状况长桥镇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全镇共有个体、私营企业800余家,从业人数近万人。涉及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彩印包装、铸造、标准件、磨料磨具、针织、农副产品加工等。规模优势的行业主要有瓜子加工业、磨料磨具、针织、农副产品加工等。瓜子加工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长桥镇有30余家瓜子加工厂所生产的系列香瓜子,产品远销湖北、湖南、广东等十多个省市和地区。以投资6000万元,年加工出口360万件毛衣的丰溢针织珠绣(长桥)有限公司,从引进到正式生产仅用了两个月时间,该公司正如火如荼、蓬勃发展。所产针织品直接销往美国及西欧等国家。 长桥镇劳动力资源富足。长桥镇有劳动力3万人。其中常年外出打工1.2万人,外出10年以上的就达6000余人,他们大都从事纺织品加工行业,仅针织熟练工就有5000余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饱经锤练,人人都有一技之长,素质高,善吃若,能耐劳,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极大优势。 林业发展郏县长桥镇是平顶山市平原林网高级标准建设重点乡镇之一,2008年该镇共新植苗木近30万株,为保证林木成活率,该县采取了多项林木管护措施:一是明确林权。该镇把确权发证、明晰产权作为重点,给每一造林农户发放了《造林护林明白卡》,明白卡既宣传造林绿化的重要意义,又明确了农户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对新植的每一棵树木上了户口,建了档案,解决了农户只管种,不管护,甚至不愿护的问题。二是成立组织。该镇政府通过村“两委”挑选52名热爱林业、责任心强的老党员成立了的一支林木管护队,昼夜巡逻,预防和打击毁坏林木的不法分子,督促指导树主及时浇水、施肥、补植等抚育管理。镇政府除每月给管护员发放工资外,还为他们购置了铁锨、电筒等必要的工具。三是责任到人。首先,实行领导包路段,镇政府把每条线路分包到每位副职领导和机关同志,由他们负责组织协调有关村及农户进行林木管护,把管护结果与工资直接挂钩,对管护出现问题的领导扣发40%工资;其次,镇政府与21个行政村负责人签订《林网管护责任书》,把管护好坏作为考核村“两委”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并明确规定,存活率低于85%以下的,一律取消年终评先资格;第三,镇政府与护林队长签订责任书,要求护林队长要管好带好管护队伍,并把管护情况直接与护林员工资挂钩,增强了管护队员责任心;第四,村“两委”与有关农户签订责任书,规定林木所属,对农户管护不当造成林木死掉或丢失的,不仅要补植外,还将处以3倍的罚款,提高了农户爱林护林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镇乡镇简介屏南县长桥镇位于屏南县西南部,与古田县接壤,南宋时期,村内架设一座长110米的木拱桥, 时为全县最长的桥,故村以桥取名为“长桥”。 历史沿革1950年至1956年为屏南县人民政府驻地,1984年成立长桥乡, 1993年撤乡建镇。全镇土地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设18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19548人。 地理气候长桥镇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7℃,无霜期285天, 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长桥镇属亚热带丘陵地区,平均海拔435米。地势西北面高,东南低,省道溪东线东西横穿全镇,公路沿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分布着前高溪、新乡、官洋等11个行政村。境内山叠翠,山峦起伏,溪涧纵横蜿蜒,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长桥溪、柏源溪、后圪溪等3条,全镇截止至2900年建有大小水力发电站7座装机容量2600千瓦。 产业结构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面积16.7万亩,其中毛竹1.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2.9%。长桥镇还是屏南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曾被誉为“屏南的乌克兰”,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马玲薯、黄豆、白芽芋、油柰、茶叶等,土特产有:香菇、草菇、黑木耳、竹荪、柿干、柰干等,长桥镇的水果主要有柿、桃、梨、油柰等,其中省优产品油柰的种植面积7000多亩,年产量1800吨,是省内外闻名的“油柰之乡”。 名胜古迹长桥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长桥“内八景”之一的“万安桥”;有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的“天宝寺”,该寺截止至2009年修建面积达4861平方米,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寺院,每逢佛诞等节日,附近各村及邻县的善男信女到寺中焚香拜佛,日达千人之多,香火极盛。侨胞回乡探亲,时有到寺中烧香或游览。此外还有宋宁宗敕封的“ 九天巡按江夫人”殿;始建于宋元 七年的岑洋“鹫峰寺”等古迹。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未期以后,长桥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长桥镇成为全县较富庶的乡镇之一,2000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2.03亿元,其中企业总产值1.3亿元, 农业总产值7336万元,1996年还被列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镇区面积截止至2009年,已达到22.1公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8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公路沿线11个村已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在该镇使用手机可拨打任何一个地方的用户。18个村已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随时可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 文化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拥有一座建筑面积804平方米的文化站,内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棋艺室、乒乓球厅、篮球场等设施,馆藏图书达5000多册,是群众文化娱乐的中心场所;同时,公路沿线的11个村还开通了有线电视;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镇卫生院1998年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综合门诊楼,有X光机、B超、心电图仪等,还添置了一套较先进的化验设备;教育基础设施配套,镇内建有一个中学,15个6年制完全小学,学生可实现就近就读。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长桥镇概述长桥镇位于漳浦县北部丘陵地带,北辖至东升村,与官浔镇溪坂村及长桥农场山边作业区交界;东北辖至友爱村,与官浔镇春建村为邻;西北辖至五牙山农场(顶埔农场),与龙海市程溪镇官园村交界;西辖至春光村,与龙海市程溪区洋奎村交界,又辖至割后村,隔摩顶山与中西林场葛后工区交界,又隔鸭蛋石山与石榴镇玳瑁村交界;东南辖至甘棠村,隔罗辉山与万安农场交界;东辖至潭阳村,与石坑林场交界,又辖至东方果林场,与湖西畲族乡后洞村乌龟果林场交界。镇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长桥村,距县城20公里。 政区沿革镇境宋代属嘉宾乡钦贤里,明清时代属二十八都,清顺治年间设石兜、柘林、橄榄林、溪内、高车亭、横内等保,康熙三十九年编并为溪柘、高林、亭内、溪棠望、横内口等保。民国初年属北区,民国17年属第六自治区,民国23年属第四区(北区、第六自治区、第四区,区公所——后改为区署,都设在官浔)。民国23年实行保甲制度,5~7保为1联保。民国29年撤销联保,改设乡(镇),横口联保与长桥联保合并为长横乡,辖甘塘、青果、长桥、潭阳、溪仔、西坪、康庄、东平、溪坂9保。民国33年,长横乡改名长桥乡,原9保编并为长桥、潭阳、溪西、康庄、溪坂、青果、甘棠7保。至1949年2月,全乡共有1313户,6207人。新中国初期,长桥属第三区(区公所设官浔)所辖。1952年在长桥增设第十一区,辖长桥、溪坂、庵内、下溪、坑里、葵坑、东山、崎丘8乡,后改变为辖甘棠、葛后、查岭、青查、溪内、溪坂、溪西、潭?、长桥、西坪、玳瑁、东山12乡。1955年9月撤销第十一区,将原十一区的甘棠、葛后、查岭、青查、溪内5乡划属第一区(城关);玳瑁、东山2乡划属第二区(石榴);溪坂、溪西、潭?、长桥、西平5乡划属第三区(官浔)。1956年10月,第三区改称官浔区,西平乡合并于溪西乡,潭?乡合并于长桥乡,溪内乡合并于甘棠乡。1957年3月,官浔区的董浦、山美、山边3乡划属海澄县,12月,官浔区公所迁设于长桥,改称长桥区。1958年9月,在长桥区辖域成立长桥人民公社,下设5个管理区:长桥管理区辖长桥、潭阳、青果3大队;溪内管理区辖溪内、葛后、甘棠、溪坂4大队;溪西管理区辖友爱、东升、春建、南埔4大队;南浦管理区辖桥头、大坪、美林、马苑、兴巷5大队;官浔管理区辖省炉、康庄、赵厝、西北、锦江、下炉6大队。1961年撤销管理区,长桥公社分为长桥、官浔、南浦3公社。1961年9月,官浔公社合并于长桥公社,时辖割后、溪内、甘棠、青果、长桥、春光、潭阳、东升、友爱、春建、溪坂、省炉、康庄、赵厝、西北、锦江、下炉、洪霞18大队及东风场、顶埔场、蔗山场。1984年8月,长桥公社改为长桥乡,同时分设官浔乡,从长桥乡划出春建、溪坂2村属官浔乡,此时,长桥乡辖长桥、春光、潭阳、溪内、东升、甘棠、割后、青果、友爱9村及果蔗场、顶埔场(五牙场)、东方场(东风场)。1992年,长桥乡改为镇。至2001年,长桥镇共有3964户,14900人(男7686人,女7214人)。其中,农业3800户,14048人;非农业户164户,852人。 ? 经济状况长桥镇有耕地1万4千多亩,山地13.8万亩,主要种植粮食物和果树,已种植荔枝、龙眼、柑桔、桃、李等各种果树7.5万亩,人均5亩。2001年农业产值8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工业立县,以工兴县,兴工富民”发展战略,带领全镇人民开始第二次创业,提出“农业上再造一个长桥,工业上再造一个长桥”的发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2000年,长桥镇乡镇企业总产值8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12亿元。全镇规模工业产值1亿元,国税入库2138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64.46%。积极招商引资,2000年共签约台资项目10个,协议利用外资1430万美元,其中工业项目7个,农业项目3个。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加上原有3家,共8家,带动“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合作形式的发展。 长桥镇有17家外资企业:威利达手袋有限公司、长丰开发有限公司、金谷食品有限公司、富庆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协展农牧有限公司、生鹏玻璃企业有限公司、漳和园艺有限公司、佳味宝食品有限公司、浦盛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森帝百花香有限公司、德美高优农业有限公司、信泰农业有限公司、珍美味食品有限公司、大业食品有限公司、美德中草药有限公司、美德食品有限公司。 《长桥镇志》长桥坐落于苏州城南郊,东靠古运河,南临东太湖,西倚七子山,北接姑苏城,是苏州的南大门。历史上,长桥境域曾分属吴县、长洲、吴江三县;原驻地蠡墅镇形成于距今约二千五百年的吴越春秋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长桥镇区作为吴县的新区(城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现已融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城市气息于一体,成为吴中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信息中心。 2000年6月,镇内成立编纂委员会和办公室,启动《长桥镇志》的编修工作。组成由王志强先生任主编的4人编写组,经三年半的潜心编修,至2004年初出版发行。期间做了大量的走访、采访、查阅档案、图书、报刊、文献等资料性工作;曾三订纲目,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资料详实、门类齐全的佳作。使长桥有了一部完整地记载其历史与现状、自然和社会的“百科全书”。 《长桥镇志》体例完备,资料详实。全书共设23章102节,计82万字。其中表格约130幅,照片及插图近百幅;此外,还运用了大量数据,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资料性著述”,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长桥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些表格很有新意,为别志所无,体现了编修者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独特的视角。如第二章自然环境的 “长桥境内土壤养分分级比例表”、“1965与2000年长桥各村耕地资源对比表”;第四章的“长桥境内各时段商品平均价格表”;第五章农业的“2000年长桥镇土地规模经营情况统计表”、“长桥镇(公社、乡)若干年份粮田复耕指数表”;第七章工业的“1991~2000年长桥高新技术产品一览表”;第八章商业的“1994~2000年长桥镇重点企业进口设备情况表”;第十三章的“长桥镇基层工会概况表”等等。 谋篇布局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在第十二章村镇建设之前设一章城市建设,写了“新区(城区)、开发区、城区管理、机关单位”四节,反映了吴县于80年代后期析长桥北部建城区、90年代析长桥东部建开发区的情况。在军事章中设 “日军暴行”、“蠡墅青年怒劈日本兵” 两个附录,既记载了日本侵略者在长桥犯下的滔天罪行,还记述了长桥人民英勇不屈、敢于杀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