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利国镇石楼村
释义

从徐州市区沿104国道北行37公里,有一个声名远播的古镇,那就是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利国镇。它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北扼齐鲁,南屏徐州,西连微山湖,东接山东省台儿庄,是历代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全镇总面积70.96平方公里,总人口55420人,由汉、回、苗等8个民族组成。

该镇交通十分便捷,京沪铁路穿境而过,京杭运河流经镇内,104国道贯穿镇中,并设有利国火车站、汽车站各一座,利国铁路专用线一条。

利国镇是全国有名的富铁矿产地,依托资源优势,现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集采选、炼轧一条龙配套的钢铁工业体系,一座新型的钢铁城正在崛起。目前,利国钢铁城年产钢铁290万吨,其中利国、兴达、龙远、牛头山、荣阳、镇北、荣辉、铜利等企业年产生铁180万吨,东南、鸿泰等企业年生产钢材110万吨。此外,利国地下富藏有铁、煤、天然焦、石灰石、铁矿石、耐火土、焦宝石、高铝矾土、陶资砂岩等,其中铁矿石储量约1亿吨。天然焦和烟煤储量为7000多万吨。列入2006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利国镇距徐州市区37公里,总面积70.96平方公里,耕地278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6公顷。辖13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2004年末,全镇总人口4470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93人。镇区位于镇域中部,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8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00人。交通条件优越。境内有铁路线1条、站点1个,铁路货、客运可与陇海、京九、京沪铁路接轨。利(国)贾(汪)公路横贯东西。距京杭大运河2公里,最大通航能力为1000吨级。利国、马山、刘庄港可直达江淮。

忆往昔岁月峥嵘。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利国就有了开采冶炼业。

宋代时为最盛。并在此设“监”,以主冶炼。太平天国以后,监州(徐州)同列,以示重视这里冶铁业的发展。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开发徐州以南的白土镇(今属安徽萧县)煤矿,用以冶炼利国铁矿石。根据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中的记载,当时利国铁矿的规模是:“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冶各百余里人,采薪伐碳。”

这里每年向北宋政府纳铁三十六万斤,可见当时冶铁规模。

清光绪八年(1882年),就已经开采煤矿。

1953年4月8日,利国划归江苏铜山县。1954年3月,为利国镇。1958年9月成立利国人民公社。1983年5月恢复利国乡。1999年9月,撤乡建利国镇。

利国镇内水资源丰富,她西傍微山湖,建有珍珠泉一级翻水站。矿产资源丰富,有高品位的优质铁矿石,有发热量较高的天然焦,有蕴藏量较大的石灰石、焦宝石、红土等矿产资源。该镇素有“铁矿之乡”、“建材之乡”、“钢铁、铸造之乡”的美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状元、铜山人李蟠,作七律一首:“自古留城水西流、铁岸铜岸隐渡舟,朵朵青云拂银杏,粒粒珍珠泛铁牛,三山暗映微湖壁,二桥遥连返照收,更喜姜公残碑在,诗人写景杏花楼。”后人根据诗意编成老幼熟诵的顺口溜,即“八景”诗。“八景”即树上树、楼上楼、珍珠泉、铁水看牛、透明碑、二桥头、三山不见、水倒流。

“八景”中有的景物至今犹在,印证昔日绮旎风光。

壮哉!古镇风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50:56